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化学

  黑龙江地区考古发现的炼金、炼铁、炼铜等涉及化学的生产活动,可追溯到金、元时代 或更远。1939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出现化学工厂,但基础很薄弱。19 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努力发展科学事业。哈尔滨师范学院、东北农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设立化学专业,研究能力逐渐增强。 1959年1月,在齐齐哈尔市组建全省第一家化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化学研究所。1962年12月, 黑龙江省化学研究所同辽宁、吉林两省化学研究所合并,在哈尔滨市组建中国科学院东北石 油化学研究所。1970年改为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
    进入80年代,全省化学研究普遍开展。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以及黑龙江省科学 院石油化学研究所(下称石油化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省市化工科 研院所等,化学科研的力量相当雄厚,每年都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很多科研 成果。其中,石油化学研究所的胶粘剂和芳烃氧化,技术物理研究所的辐射法生产聚丙烯酰 胺研究,自成体系,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仅石油化学研究所的胶粘剂研究,王致禄、陆企 亭、张恩天等先后获四项国家发明奖、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及部委、省市多项奖励。王致 禄、张恩天、傅春明先后荣获国家级专家称号。到1985年,全省的化学基础理论、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分析化学、计算化学等研究,已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