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矿井建设
1931~1945年,矿井以小平洞、小露天、小斜井和小竖井的开拓方式施工。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鹤岗东山(新一)、兴安大型竖井,自建的鸡西小
恒山、双鸭山岭西中型竖井,井筒的施工是手持风钻,人力装岩,采用单行作业或平行作业
掘进和砌碹,只在兴安竖井采用了降低水位的开凿法。
进入60年代,双鸭山开凿集贤竖井采用冻结法,井筒装岩开始使用0.1立方米的小抓斗
。
1965年,鸡西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在滴道河北竖井井塔施工中,试验成功液压滑升模板建
造竖井井塔塔壁新工艺。1975年,鹤岗矿务局采用这项工艺,并加以改进,先后完成兴安、
南山、峻德等竖井井塔的筑壁工程,比用普通浇注法缩短工期5/6左右,节约木材80%~90%
,操作简便、质量好。这项工艺在洗煤厂、电厂、煤仓等钢筋混凝土的筑壁工程中得到推广
。1978年获黑龙江省和国家科学大会奖。
鸡西矿务局上水干线,管径大于100毫米的有10万余米,使用多达20余年,管壁积垢30~
60毫米,降低了输水能力。1965年鸡西矿务局研究水砂风清洗管道工艺,该项技术是利用压
缩空气将砂子送入有水流的管内,借空气的弹缩,砂子的摩擦和水的冲刷流送,组成很强的
混合水柱冲击管壁,使管垢解体,达到清洗污垢的目的,同年12月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到19
77年初,已清洗35200米上水干线,提高输水能力2.45倍,节约挖管投资60万元。1978年,
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
1972年,为减少井筒涌水量,在鸡西滴道河竖井、城子河竖井采用井筒预注浆堵水工艺
。
鸡西矿务局建井工程处与阜新煤矿学院协作,1974年在鸡西城子河竖井井筒施工中,利
用14吨回柱绞车配25马力风动电动机组成风动电动机绞车,从地面长绳悬吊0.565立方米大
抓斗,进行井筒掘进装岩。这种地面长绳悬吊大抓斗装岩每小时可装35.5~46.5立方米,
比0.1立方米抓斗提高工效4~5倍,简化了井筒内设备的安装,便于操作和维修,安全可靠
。1975年,创月成井筒90.28米的全国最好记录。1978年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
鹤岗煤建工程处于1975年采用混凝土帷幕凿井法解决了第四纪冲积层含水流沙较厚不便
施工的技术难关,先在兴安矿南风井进行井筒表土层段施工。继而在峻德主副井及南北风井
相继采用此工艺。帷幕深度自29米发展到57米,直径由6.2米发展到10米,取得优质、快速
、造价低的良好效果。国家建委、煤炭工业部先后召开现场鉴定会,并成立研究小组加以研
究推广。1978年获黑龙江省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前后,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各矿业的主要巷道推广了光爆锚喷(光面
爆破、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新技术。1978年,鹤岗峻德竖井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处理深
基础工艺。
1982年10月~1983年9月,在鸡西杏花竖井井筒施工中,鸡西矿务局建井工程处采用短段
掘砌混合作业施工法,同时,利用永久井塔,大绞车、大吊桶、大抓斗、金属活动模板、压
风疏干排水等技术,使井筒水量由每小时69.3立方米降为3.0立方米,主副井筒平均月进度
分别达到50.5米和47.5米,最高月进度达到92米和81米,缩短工期8个月,节约成本和临时
工程费175.5万元。1983年获全国煤炭科技大会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