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电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中东铁路总工厂中心发电厂,采用锅驼机发电,功率只有几
百千瓦。1941年鸡西发电厂采用中温中压煤粉锅炉,轴流凝汽式汽轮机,单机容量达到1.5
万千瓦。当时,镜泊湖发电厂水轮机的单机容量为1.8万千瓦。
1946年2月,镜泊湖发电厂修复了被日军烧毁的配电盘和被水淹冻的水轮发电机。在修复
中克服发电机主轴承24个压顶螺丝断裂、蝶阀作用筒活塞卡死等难题,使2台发电机恢复发电
.并在主变压器没有变压器油的情况下,经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共同研究,采取无油低压运行
。同年8月,哈尔滨发电厂6号机组,因发电机绝缘不良励磁侧定子烧损,1947年初,5号机组
又因绝缘不良,将发电机调速侧定子烧损。以刘英源为首的老工人在一无器材、二无备品的
情况下,经细心研究和技术测定,施行5、6号2台发电机的部件匹配技术,仅用27天修成1台
发电机,使发电机容量由7000千瓦增加到1.2万千瓦,保证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用电。
1950年,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鸡西发电厂在燃煤锅炉上试验掺烧部分劣质煤,1952
年取得全烧劣质煤的经验,为国家节约优质炼焦煤,保证了钢铁工业焦炭的供应。同年,又
开始试验掺烧煤矸石,1958~1960年,先后投产的75吨/时、130吨/时电站煤粉炉,原设计
为烧滴道2号水洗煤,但掺烧了近30%的煤矸石,仍然燃烧稳定,保证锅炉额定蒸发量。成本
只有0.01196元/千瓦时,属当时全国电站中最低的,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优质焦煤,受到
水利电力部的好评,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5年,苏联援建的富拉尔基热电厂一期工程中的3台TΠ170——1型锅炉相继投产。到
1971年已累计运行10万小时,其主蒸汽管材为15CrMn钢,原设计寿命为10万小时,如更换新
的则需大量外汇,能否继续使用,需要对其运行后的材质进行大量的科学验证。为此,水利
电力部组织水电部西安热工所、东北电业管理局技术改进局、黑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富
拉尔基热电厂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主蒸汽管道已运行10万小时的金属材料进行金相与
碳化物分析及球化评定、常温机械性能试验、高温短时机械性能试验和高温持久强度试验。
经分析认为,主蒸汽管道使用寿命可以延续10万小时。后由水利电力部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
分析,一致同意试验结论,为国家节约了外汇,并为全国同类型机组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4年,大庆龙凤电厂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投产。1965年开始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
热电厂推广高效风机。1966~1970年,佳木斯发电厂风机全部改为高效风机。
70年代初,根据国家新的燃料政策,新设计的电厂以燃油为主,原烧煤机组改为烧油。
1971年建成容量为3×2.5万千瓦和4×1.2千瓦全部烧油机组。至1973年,全国推广石家庄
电厂的经验,对发电机组进行改造,使其出力提高到原额定出力的1.5倍。其间,各电厂多
次出现发电机烧损事故。在发电机烧损前,曾出现发电机定子线圈监视点温度突然升高,经
检查发现定子线棒绝缘已严重老化,分析后认为,是定子线圈长期过热引起的。由此,提出
发电机定子线棒铜导体与绝缘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和温度分布规律等课题。省电力试验研究
所赵友三工程师,建议在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上装设温度测点。经试验,发电机定子线圈带
电测温研究获得成功,并在佳木斯、鸡西、镜泊湖等发电厂的一些发电机上进行试验,找出
了发电机定子线圈温度分布的规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2年,在亮子河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需铺设长距离的直径1.6米循环水管道。为节
约钢材,电厂组织研制试制成直径1.6米的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不但满足了电厂铺设循环
水管道的需要,而且还对外加工出售。在试制过程中,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还设计了离心
成型、养生等设备。该电厂在安装直径1.6米,每段长4.5米的混凝土管道中,在管段之间
联接时,又研制了氯丁胶板,解决了安装中插口的连接和密封等技术关键问题,受到水利电
力部的好评。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龙凤热电厂的工人与科技人员,为提高锅炉燃烧效
率,降低NOx的排放量,减轻对大气的污染,采用了“低氧燃烧”的技术,经多次试验,取得
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全省最大的50万千瓦全部燃油的新化发电厂建成,装置发电机组2×5万千瓦、
2×1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同年,哈尔滨热电厂1至3号炉、哈尔滨发电厂全部排炉、富拉
尔基热电厂6号炉全部改为燃油锅炉。在此期间,哈尔滨热电厂2台10万千瓦烧油机组、佳木
斯发电厂2台10万千瓦燃煤机组投产。1982~1984年富拉尔基第二电厂1、2、3号燃烧褐煤的
2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由于国产10万、20万千瓦机组在技术上还不成熟,给电力生产造成
被动局面。为此,省电力工业局组织技术力量,包括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的工程技术
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发电机带电测温、测取发电机定子端部振动、发电机定子
端部加固、佳木斯发电厂410吨/时锅炉结焦和富拉尔基第二电厂670吨/时锅炉主蒸汽超温
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