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辐射加工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理物研究所第一座钴源建于1962年,源强不足1400克镭当量,1977 年建成第二座钻源,源强14000克镭当量。1980年增填源强达70000克镭当量。
    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五局潘秀苗率领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晨光化工厂、上海化工研究 院等单位参加的辐射化学调查组,建议黑龙江省科委保留核技术研究力量。同时点出大庆油 田近在咫尺,有利于用辐射聚合方法生产聚丙烯酰胺。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庸 等不久即组建聚丙烯酰胺课题组。
    1976年,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庸等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用 烈、许寒生等确立丙烯酰胺辐射聚合研究的协作关系。1977年,陈用烈、荣庸等完成丙烯酰 胺辐射聚合实验室内的实验,确立丙烯酰胺浓水溶液辐射聚合条件,制定产物的成粉处理方 法,掌握了沉降性能。同年,荣庸提出丙烯酰胺辐射聚合中间试验方案的设想。
    1978年,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庸、孙公奇、姜永录等正式提出丙烯酰胺辐 射聚合中间试验方案。聚丙烯酰胺水溶性聚合物,可用作石油工业中的泥浆处理剂、注水增 稠剂、堵水剂,煤炭工业中洗煤废水的沉降处理剂,化学、冶金工业中处理废水,回收精矿 粉等,还可用于纺织、制糖、造纸等很多部门。当时,美国已能用辐射聚合方法生产聚丙烯 酰胺干粉,苏联、日本等正积极研究。中国国内却仅能供应含量7%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产品 ,不便包装、运输、储藏和使用,迫切需要生产干粉。尤其需要用优于乳液聚合法、沉淀聚 合法、水溶液聚合法的辐射聚合法加以生产。聚丙烯酰胺辐射加工中间实验课题同时被列为 国家科委、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科委和黑龙江省科学院的重点项目。
    1980年,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庸、沈龙彩、栗文科、高发本、管淑清等选 用30%浓度水溶液的工业单体进行辐射聚合中间实验。辐射装置配有驱动传递机构、迫降设施 、控制台和三套保险设备。辐照室面积50平方米,迷宫廊长22米。实施避开抽取结晶单体工 艺而迫使产品成本下降,使用盐析法脱水的后处理工艺以节约能量。同年8月生产胶板产品6 吨(含聚丙烯酰胺30%,其中5吨为水膨型产品),粉剂2.5吨。中试技术路线证实可行,为 国家辐射化学工业开辟了新途径。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庸、沈龙彩等在中间试验期间,得到中国科学院长春 应用化学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大庆钻探研究所、大庆井下采油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晨光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北京第五研究所、牡丹江红旗化工厂、哈尔滨动 力化工厂、抚顺前进化工厂、鸡西滴道洗煤厂、鹤岗南山洗煤厂、黑龙江省黄金公司等许多 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不久,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聚丙烯酰胺辐射加工厂开工 。至1985年底,共生产聚丙烯酰胺343吨,产值388.5万元,经济效益142.7万元(见下表) 。
    198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东北农学院、大庆蔬菜公司相继 建立或筹建钴源,使辐射加工实验条件更加完备。同年,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荣 庸、沈龙彩等完成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辐射制备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原料 采用无机物为添加剂的丙烯酰胺,中浓度水溶液体系由60Co的γ射线引发而聚合,吸水能力 从几克/克到千克/克可控。产品用于石油开采、农业及其它领域。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