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核医学

  核医学被视为早期诊断疾病的特异方法。放射性同位素对心肌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的检 查、心容量负荷的试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药物疗效的观察、愈后判断和劳动能力鉴定以 及脑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研究和肺功能检查,不能为其它方法所取代。
    一、临床应用
    1960年,李洪胜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核医学科,开始将131I应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60年代初,按他的临床经验投予适当剂量,一般少于10毫居里(多为5~6毫居里)。60年代 中期,根据患者体征及症状,将甲状腺大小,脉搏强弱,吸率及基础代谢等等分为4组。一组 投3毫居里,二组投4~5毫居里,三组投7毫居里,四组投7~10毫居里。之后,按公式计算的 甲状腺吸收量,再算出相应的投予量。另外,要求用131I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测定起来困 难,改用按甲状腺实际吸收剂量计算投予量。每克甲状腺实际吸收剂量给为100~150微居里 ,后来改为10~80微居里,1982年又改为70~80微居里,截至1982年共治疗2546例。其中, 1004例甲亢131I治疗效果经过分析,治愈率61.9%,好转率31.9%,有效率共达93.8%,复 发率1.5%,无效率0.2%;甲状腺接受过量的131I照射,腺体破坏过多,出现131I造成的不 可逆性机能抑制——甲状腺机能低下,发病率达4.48%。用寿命表法统计甲状腺机能低下累 积发病率,治疗后一年内为0.8%,平均每年递增率1.38%,第9年累积发病率13.25%,观察 9~16年后,甲状腺机能低下即不再发生。上述2546例甲亢,被用于多种分析。1977年,哈尔 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少华、贾少微等提出131I治疗16~25岁甲状腺机能亢进47例观察 报告。
    1978年,鸡西矿务局职工医院毛文明、魏学玉、陈春德用131I治疗一例甲亢合并重症肌 无力,于3月内13次服用131I制剂,总剂量15.4毫居里,病人肌力恢复正常。
    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贾少微、王少华、李洪胜报道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用131I治疗后发生甲状腺癌一例,附有病理。鉴于甲状腺癌自然发病率不高,射线内外照射 均不见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贾少微等认为该患者从甲亢发病到出现结节,病史12年,甲状 腺3度肿大,可能早已有癌变巢。同年,贾少微、李洪胜用131I治疗甲亢性精神病一例,患者 在此前2年虽用抗甲状腺药物间断治疗8个月,并无明显疗效。自1年前起,病情渐重,自觉心 慌、烦乱,表现为忙忙碌碌,爱管闲事,言语增多,语无伦次。每日食量1.5~2.0公斤, 饮水量两暖水瓶,曾被当作“精神病”收入病院治疗,既往无特殊记载,家族无精神病史。 经贾少微、李洪胜确诊为甲亢性精神病,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按每克甲状腺给007毫居 里再除以最高百分率计算,投给总计量5毫居里131I,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口服。服药后, 按月检查,病情逐渐好转,7个月后复查,精神状态及症状与体征均无异常,完全治愈。
    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洪胜、贾少微、王志春、王文华整理出甲状腺 机能亢进症、功能自主甲状腺瘤131I治疗常规(草案),包括131I治疗适应症选择,131I治 疗禁忌症,131I治疗前准备,记录治疗病志的具体要求,病人须知,131I治疗后复查、治疗 误服131I处置诸项。
    198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妇产科马金赏、康志海、王淑华和该院核医学科白风兰, 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分析10例中期妊娠妇女羊膜腔内注芫花液后血清内人类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的含量变化。根据测得结果,芜花不但破坏蜕膜,而且也破坏绒毛的合体细胞滋养层的 内分泌功能,通过芫花引产后的胎盘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血清内人类绒毛膜促性腺素的变化, 说明芫花引产有多方面的作用。据王淑华、白风兰等报道:1967年,Aono首先采用放射性免 疫测定法,从早孕妇女血清中测得人类绒毛膜促性腺素最低值7毫克/毫升,国内于1972年将 这种方法用于临床,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则于1980年开始用于临床。同年,王淑华、康志海 、陆炎、李洪胜又报道:对15例恶性葡萄胎、绒癌进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素放射性免疫测定 ,用以监护治疗和预后。同年,李洪胜、王志敏,对哈医大二院核医学科已有的两万件采用 火箭电泳自显影检查肝脏病例中的406例进行分析。通过正常人原发性肝癌和其它病等三个观 察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比较,分析了放射性免疫自显影法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价值。李洪胜 通过对202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病理分析,讨论了肝脏扫描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 值。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一院核医学科高庆林、张秋光开始积累肝硬化扫描图形,两年后, 对47例肝硬化扫描图形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对肝硬化扫描图做适当分型,不仅有助于临床 估计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而且可以结合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更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的符 合率。
    1984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一院高庆林、宋富邦等用碳酸锂和小剂量131I合用治疗甲 状腺机能亢进。锂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无游离存在,临床上应用的锂,多为碳酸锂,口服吸 收迅速,达峰时间为服药后1~3小时,血浆半衰期24小时。国内外用于精神疾病治疗多年, 在非精神科治疗方面,日本佐藤贤二报告了131I和锂合用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腺肿(Graves病 )。国内有郁金声等报告了碳酸锂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但131I和锂合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 进,此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1985年,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中心医院罗运周、席国林,用放射性免疫法研究40例出 血热症。放射性免疫值均低于正常值,差异显著。重型、危重型病人低血压期、少尿期时尤 甚。放射性免疫值低下现象如持续出现,应高度警惕垂体前叶出血和坏死的可能性。罗运周 取用放射性制剂时,还把指数运算形式的放射性衰变公式,转化成直观的乘法,通过算出的 系数掌握放射性强度的量。
    二、探测仪器
    黑龙江省内所用核医学探测器,例如甲状腺功能测定义、肾图或心图仪,或γ照相机, 均购置于外地,自动井型系统从日本进口。197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物理教研组刘骥与北京 工农医疗器械厂协作,制造成单探头彩色扫描机,1976年刘骥又与牡丹江电子仪器厂协作, 研制成双探头彩色扫描机。其基本原理是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引入人体,在体外 对γ射线逐点扫描,探测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根据脏器对药物选择性吸收,正常组织 与病变组织的吸收差异,血液循环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等等,医生能从放射性分布图形入手诊 断脏器的占位性病变(例如癌)和功能变化。同位素扫描机分辩能力总的来说不如X光照相, 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比X光照相优越得多,与X光造影术相比,病人无危险,无痛苦。刘骥在 双探头彩色扫描机说明中说,扫描机设计方面的任务是:提高仪器分辨能力和提高仪器的灵 敏度。刘骥为了尽量利用探测到的γ射线,减少统计涨落的影响,在机器中还设置了一个固 定程序的小型专用数字计数器。刘骥设计的双探头彩色扫描机装有两个探头,相对放置在病 人前后部,或病人侧卧,同时探测左右侧位,或两个探头平行放置,同时分部进行全身扫描 ,或两个探头斜向放置,会聚两个准直器的焦点,得到断层扫描图形。由探测器变换γ射线 得到的电脉冲信号经过放大和单道分析器筛选,通过机内固定程序专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即 时用彩色打点方式显示。双探头彩色扫描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同位素室试用6个月, 扫描180余病例,成功地获得700余份扫描图,证实主要性能超过国际上的先进扫描机。
    三、放射性药物
    1976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同位素室郭振举建议省内研制胰腺扫描剂75Se标记蛋氨酸, 携来一份简略的流程图,谋求与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协作。同年5月,在黑龙江省 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先后有7人参加,最后由姚汉炳、单赤鹏于 1979年9月,利用关键中间体合成蛋氨酸;1980年4月12日,合成L-75Se标记蛋氨酸。其红外 光谱、旋光度、纸上层析、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化学纯度和国外产品一致。经黑龙江省肿瘤 医院热原检验和动物体内分布实验,并经黑龙江省肿瘤附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东 医院、南京医学院临床实验,认为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