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炼铁
黑龙江省的炼铁工业比国内先进省份发展缓慢且技术、装备落后。1970年,为解决炼铁
原料不足,庆安钢铁厂和省冶金研究所共同承担省科委下达的硫酸渣选矿和烧渣炼铁试验课
题。1971年,虽炼出生铁,但因选矿和焙烧脱硫不过关,经济效益差而停止试验。1973年,
又针对缺水、气候寒冷等地方特点,提出铁矿石干磨干选工艺的设想,由省科委投资45万元
在双鸭山铁矿进行试验。因主要设备干式球磨机在国内无法配套,而改为湿法选矿。1973年
,在林口县铁矿进行铁矿石干打干选工艺试验,1974年,建成生产线,经一年实验,因粉尘
污染严重,矿石粉碎达不到人选的粒度而中止。1973年,省科委和省冶金工业局联合投资11
0万元,在桦南县钢铁厂搞沸腾炉(热压料球)高炉冶炼新技术试验,历经4年,终因技术经
济效益较差而停止。
1976年10月,总结以往高炉炼铁使用原矿入炉,造成产品质量低,焦比和燃料消耗高,
经济效益差的历史教训,在全省冶金科技大会上,制定了“主要是打基础,抓改造,采用国
内新技术,实现高炉强化冶炼”的三年奋斗新目标。组织各厂、矿企业开展制备炼铁精料的
技术攻关,采用湿法选矿工艺磁选铁精矿粉。省冶金研究所选矿室的技术人员配合企业提高
铁精矿选矿回收率和品位的研究,使各厂铁精品位由56%提高到60%~62%。用铁精矿粉生产烧
结矿和球团矿入炉,入炉熟料比平均达到70%,高的达到100%。西林钢厂24平方米烧结机投产
,实现机械化焙烧。地方小高炉则采用平地吹焙烧球团矿。
1980年,对高炉生产装备实施技术改造,将湿法洗涤煤气系统改为干式布袋除尘,以提
高除尘效果,因此,节约了大量生产用水,并提高了风温;高炉鼓风系统将离心式鼓风机改
成先进的罗茨鼓风机,提高了风压;高炉热风炉改成球式热风炉和陶瓷燃烧器技术,提高了
风温,降低了焦比和燃料消耗;高炉上料系统由容积式上料改为秤量上料;炉前操作由人工
堵铁口改为机械电炮堵铁口;高炉铁水铸块由炉前铸床改为铸铁机,使高炉冶炼操作基本上
实现了机械化。由于大量采用了先进经验,强化冶炼方法,实现精炼、大风量、高风温、高
顶压等综合操作技术,1985年全省高炉平均人炉焦比已达到702千克,小高炉平均焦比656千
克。炼铁成本全省平均43790元/吨,小高炉则为441.92元/吨。同年,省冶金研究所权正
云等对高炉上料系统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在海林钢铁厂55立米高炉上应用,实现高炉
上料计量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