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仪器仪表

  一、电工仪表
    (一)电度表
    1956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李广惠等试制的仿外国单、三相电度表,一直延续生产了20 年。因该产品过载能力低、精度差,至70年代末,原DD(1)型单相电度表逐步被全国联合设 计的DD(28)型单相电度表所代替。80年代初,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研制成DT(23)、DS(23 )、DX(23)型三相四线、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度表。1982年,该厂的DD(28)型电度表 获全国第一个生产许可证,并在三年内达到100万只的生产能力。
    1984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从瑞士兰迪斯·盖尔公司引进了单多费率电度表制造技术, 相继生产出1.0级FL246、ML246型单多费率三相三线、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及2.0级CL140、 CL160型单相电度表。该系列产品的技术引进,使我国的电度表行业在精度等级、过载能力、 使用寿命等方面符合国际IEC521标准的要求,并达到8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
    (二)实验室用精密仪表
    1957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白英夫、方吉立等,研制成0.2型实验室用精密仪表,填补 了国内空白。1959年,该厂邱跃庭、郭志坚等仿苏制成D(4)型0.1级电动系高精度交直流 电流表、电压表和瓦特表,作为实验室仪表校验标准表,解决了中国当时科研部门缺少校验 标准的问题。1978~1981年,该厂邢绍奇和省机械工业厅赵海河等联合倡议采用电工仪表产 品国际标准,并参与该厂根据新标准对原有产品进行的系列化设计,不仅使产品主要性能达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而且使产品的结构由15种简化为9种,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测磁仪器
    1976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陆亚东等,研制成6B(2)型磁量具比较装置,解决了国内磁 测X的工作基准传递问题,成为当时国控35种标准装置之一。1979年,哈尔滨仪器研究所王善 元等攻克了直线加速器大磁铁测量关键,研制成直流磁性测量装置。获1980年机械工业部科 技成果三等奖。
    1980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吴凤仪等研制成CL(8)型软磁音频磁特性测量装置,成为国 内软磁材料音频磁特性测试的高档产品。获1981年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5年,哈尔滨仪表研究所李纯、高作石等研制成高精密度电容电桥,经国家计量院决 定作为中国传送标准仪器。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
    1977年,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哈尔滨仪器仪表一厂、哈尔滨热工仪表厂、哈尔滨无线电 五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成全国第一套石油计量自 动化仪表成套装置。系统设计负责人是龙江仪表厂的李普昌工程师。这套装置包括罗茨流量 汁及二次仪表、标准体积管、含水分析仪打印机、密度计、纯油计算机等仪器和设备,具有 系统精度高、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等优点,为国家石油自动化测量提供了崭新的装备。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柳富、杨运国等,在全国首先研制成KJC-1型卡片穿孔机,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1981年,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吴凤仪等,研制成秦皇岛码头工程原油自动计量装置, 解决了国家原油外输的计量设备。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1年,哈尔滨龙江仪表厂白忆南等,研制成TDSKⅢ数字化仪,被称作计算机在图形处 理中的“眼睛”。1982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后,孙志成等又研制成功WKHK 10型微机控制绘图机,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性能达到日本、美国同类产品水平。
    1982年,牡丹江仪器仪表工业公司姜成忠和王加莫等,研制成石油管三参数综合测试仪 和机械钟,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大庆和全国石油工业的急需。同年,哈尔滨龙江仪表厂 李善昌等,试制成PDH-120型平面电机绘图和计算机自动绘图系统。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 二等奖。
    1983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蒋元勇等,研制成ZHX-2型低速高精度数据采集装置,为宝 山钢铁厂和辽阳化学纤维厂提供了自动化巡回检测设备。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齐齐哈尔仪表总厂与北京市公共事业科研所合作,研制成LS-210系列应力式涡 街流量变送器,用于液体、气体计量,具有结构先进、计量精度高、节约能源等优点。
    三、电影机械
    哈尔滨电影机械厂是全国最早生产电影放映机的专业厂。50年代,其前身为哈尔滨电影 机修配厂,生产“无极”牌35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1955年,引进苏联图纸,并聘请一名苏 联专家研制放映机。1957年,由该厂王浚堂等,试制成国产第一台仿苏KNT-1型样机,1958 年,又研制成第一台黑龙江牌5601型宽银幕立体声电影放映机,受到文化部和省人民委员会 的奖励。
    1960年,哈尔滨电影机械厂李鹏、蒋有为等,研制成国产第一台电视电影放映机,供中 央电视台使用,为发展国家电视事业率先提供了国产关键设备。1972年,该厂王浚堂、杨永 生等,研制成国产第一台飞点扫描电影放映机,受到黑龙江省委的表扬。从1955年生产5501 型电影放映机,至1985年,该厂先后经过4次改进设计,并引进捷克斯洛伐克压铸机,联邦德 国磨床等设备,解决了反光镜、放映镜头、输片齿轮等加工关键,使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1984年,哈尔滨电影机械厂蒋有为等,研制成国内最早的背景投影放映机,填补了国内 空白。
    1985年,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石宏生等,运用国外先进技术,试制成环幕电影放映机,这 标志着中国电影放映机工业已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
    四、应用技术研究
    1970~1984年,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富致超,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双积分式 模数变换器基础理论研究与新原理探察”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误差因素、评价原则、最佳配 置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在设计和生产实践上得到广泛应用,因而,被全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 在1980年美国休斯顿ISA-35年会上发表。
    1975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方吉立,研究成《圆盘感应系仪表驱动力矩计算》,推导出 结构力矩计算公式常数表达式,提供了研究感应系仪表设计的理论基础。1980年,该厂赵已 卿研制成wM-50硬质合金立式磨床,解决了仪器仪表行业Φ1~Φ005毫米精小淬火零件、硬 质合金零件的超精加工难关,达到当代瑞士奥立克立式磨床水平。
    1981~1983年,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张礼勇、程玉润等,研究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 应用IEC-624接口系统,为组建具有国际80年代水平的各种自动测试系统奠定了新的理论基 础,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1985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的重 视,认为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现已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等 高等院校,作为“自动测量技术”的教学内容编入教材。
    1981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还研制应用双轴纵向进给冷轧小模数修正渐开线蜗杆新工艺 ,为全国仪器仪表行业采用蜗杆无屑加工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简化了工艺,节省了原材 料。
    1982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吕玉贵等研究装饰性布纹涂层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精密仪 器仪表、照相机、电子计算机等产品外观装饰涂层,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受到用户的欢 迎和好评。
    1983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潘荫铠研究成冷镦硼钡共渗新工艺,提高模具寿命4倍,工艺 达到70年代国际水平。
    1984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从瑞士引进6062型半自动电度表校验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了电工仪表产品性能综合试验室,使该试验室的设备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指定为黑 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