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汽车

  一、载重汽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黑龙江地区没有汽车制造业。1955~1964年,哈尔滨林业机械 厂在研究制造2105型柴油发动机配件的基础上,研制成PVF-2105型汽车发动机,1969年试制 出HL(1)60型12ML载重汽车。
    1971年11月,设在泰来具的省劳改局直属企业黑龙江汽车制造厂(原嫩江新生机械厂) ,仿照“黄河”8吨载重汽车改型试制成“龙江150”型汽车2辆,1972年经第一机械工业部鉴 定定型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经过专业化技术改造,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1981年后,又 开发了交通680型客车三类车底盘及152、681、682型等11种产品。建成了汽车前桥、变速箱 、转向节、差速器、车箱、车架,车身等7条生产线。1983年10月,该厂被批准加入中国汽车 工业公司所属重型汽车企业行列,成为全国汽车行业39个厂家之一。1984年,全国重型汽车 行业质量检验结果,该厂产品的性能质量指标,在5家重型汽车厂中以具有动力性能好、可靠 性高、燃油成本低、噪声小等特点,超过国家现行标准而名列前茅。
    1981年,哈尔滨星光机械厂为贯彻“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方针,厂长王焚宫决定在 原来生产130和131型汽车的基础上改进,采用4档同步变速箱,于1983年,小批量试制投产新 型“星光牌HR-131”型双排座客货两用汽车,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奖。为实现大 批量生产,进行专业化技术改造,又建立起4条生产线。其中150米的发动机装配线,在国内 发动机装配线中首次采用先进的悬挂式传递装置,装有从日本引进的机器人焊接线和汽车动 态性能数字显示自动检验台。1984年7月,通过由航天工业部和省政府联合主持的星光牌HR- 131双排座轻型载重汽车鉴定,正式定型生产。1985年9月,在国家经委组织的全国14家生产 130系列轻型载重车质量评比中,星光牌汽车名列第二。
    1982年7月,哈尔滨伟建机械厂仿制成第一台松花江牌WJ-11OE微型载重汽车,其动力机 械与哈尔滨东安机械厂生产的DA462发动机匹配,使汽车性能达到日本铃木公司同类产品水平 。1982年12月,通过航空航天部鉴定,连续3年被国家质量行检评为一等品。该厂自1981年开 始经过5年改造,已具有年产2万台的生产规模。
    二、客车
    1957年,哈尔滨伟建机械厂试制成省内第一台“松花江”牌大客车,生产出912辆后因调 整停产。
    1963~1974年,省内先后有4家汽车修配厂转向客车生产,1963年,哈尔滨公共交通客车 厂采用CA10载重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改装生产出“哈一型”大客车,以后经过几次改型,1983 年,用CA15发动机和CA15C4型底盘改制成HB647型大客车,产品达到80年代水平,1985年获省 优称号。
    1965年,黑龙江客车厂试制成JT660型大客车,以后工厂按照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多样化和经济实用的原则,相继开发了JT661D、JT680E,LJ111C15型3个系列6种产品。1979 年,采用6120QK型发动机和JT680型客车底盘改制成大型客车,一直到1984年连续六年被评为 全国同行业质量检查评比第一名,1985年获全国交通展览会优秀奖。LJ111C15型是利用进口 的匈牙利郝贝尔客车底盘和发动机改装的长途客车,1984年产品获交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 ”。
    三、汽车起重机
    1965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仿制出Q51型汽车起重机。1970年,该厂派孙实维等5人与天 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北京起重机厂共同设计制成全国第一台QY12B液压汽车起重机,通过全国 起重行业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1976年,研制成QLY16型液压汽车起重机,1978年获全国 科学大会奖。1979年,该厂由刘国彤等设计试制第一台QLY25型液压越野轮胎起重机,填补了 国内空白,1983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2年,经国家经委批准,以技贸结合 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先后同美国、日本等进行技术合作,生产RT625、RT140型轮胎液压汽车 起重机和NR450E型汽车起重机,到1984年底,共生产132台,替代了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外 汇182万美元,使汽车起重机的制造、调试与检测技术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四、汽车配件
    1933年,私营兴茂铁工厂开始生产汽车板簧,1938年,私营滨生利铁工厂(哈尔滨汽车 齿轮厂前身之一),开始生产汽车齿轮。
    1951年,私营亚洲特殊电气机器厂(哈尔滨汽车电器厂的前身之一),开始生产各种汽 车电动喇叭、点火线圈3个系列20余种产品,是全国较有声誉的汽车零配件厂家之一。
    1952年,佳木斯板簧厂开始试产汽车板簧。
    1956年,哈尔滨汽车零件二厂研制生产胶木正时齿轮,尼龙齿轮等三个系列产品,经机 械工业部定点为生产凸轮轴正时齿轮的专业厂。该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正时齿轮,1980年获 第一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78年8月,尼龙齿轮通过鉴定后,推广使用。1982年获机械工 业部优质产品奖,被指定为长春第一汽车厂配套产品。
    1977~1982年,哈尔滨汽车配件二厂为北京内燃机总厂配套生产10.5万个胶木正时齿轮 。在同一时期,哈尔滨汽车齿轮厂试制生产汽车变速箱配套的传动件、直齿、斜齿、轴齿等 4个系列产品。
    自1978年以来,佳木斯板簧厂改进了淬火卡具,采用G4150型电气控制自动仪、盐浴炉等 先进设备和工艺,使板簧寿命超过国家现行标准,达到150万次以上。
    1980~1982年,哈尔滨汽车零配件二厂被列为机械工业部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983 年后,该厂又致力于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从美国引进一条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圆柱齿轮加工自动线,1984年,形成年产3万件的能力。
    1980年,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以刘大华总工程师为首参照日本铃木F8A型微型汽车发动机 进行设计研制。1982年,试制出2台样机,经检验和行车试验,认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 性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该厂为扩大生产和提高 质量,加速了专业化技术改造,先后建立微型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连杆、活塞等13 条生产线,改造了5条热加工生产线,实现铸件生产自动化。大部分工序用工艺装备取代了手 工作业,以按节拍工位生产流水线取代了间断的单机作业,使引进发动机的国产化达到99%, 1985年,实现年产2万台的能力。1985年10月在哈尔滨通过航空航天部鉴定,定型批量生产。
    1981年,哈尔滨汽车电器厂又研制成低噪声电动喇叭,在音频和使用寿命方面超过日本 同类产品70年代末的水平。
    1984年,佳木斯板簧厂生产的解放牌和跃进牌汽车板簧分别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在重庆 召开的全国汽车板簧质量分等行业检验会上,该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前板簧名列第一。产品 销往国内外,1984年,曾向美国出口12万架汽车板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