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光电子技术

  1974年,鸡东电机一厂(鸡东激光仪器厂前身)研制的JZ80—500激光指向仪可用于煤矿 井下定向测量。1975年10月鉴定。1978年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
    1978年,牡丹江无线电厂黄春声、高剑锋等在哈尔滨铁路科研所的协作下,应用红外技 术,研制成功HTQ—2型红外热轴探测仪。采用上探方式,由架在铁轨旁的红外接收器,在列 车运行5~70公里速度的状态下,探测运行中列车的各轴箱热辐射位置和温度,发现问题可及 时处理。能防止燃轴事故,保证列车安全。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1979年,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吴玮,根据省科委计划,与有关企业配合,对木材远红外烘 干技术的机理进行研究。198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随后,研制设计了常压、 负压、正压远红外木材烘干炉,其能源利用率达70%以上,烘干的木材不翘不裂,经济效益较 好。干燥炉还能应用于其它工业品、食品、中药材的干燥。获第四机械工业部优秀科技成果 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9年,鸡东激光仪器厂申家镜等研制成氮分子激光器,其激光波长为0.3371微米(0 .3371×10(-6)6米),脉冲能量大于7.5毫焦尔,脉冲峰值功率大于1.5兆瓦。1980年 获第四机械工业部优秀科技成果奖。1980年,进一步进行氮分子激光器的研究,1981年,使 功率达到2兆瓦,相当于当时国际商品化水平。为创造更好的研究条件,申家镜等研制人员由 鸡东县调到牡丹江市电子研究所,1982年,国家科委和省科委拨给科研费,将高能放电腔氮 分子激光器列入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由申家镜、张书亮、杨云杰等组成研制组,研 制成脉冲能量33毫焦尔,峰值功率11兆瓦,可应用于短脉冲高功率二氧化碳准分子激光器, 也可用于启动多路激光器同步工作。1985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同年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 奖。
    牡丹江电子技术研究所迟景玉等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协作下,利用激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 原理,于1980年,研制成激光表面光洁度测试仪。仪器对工件进行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数字 显示,直读Ra值,可测范围▽9~▽14。1981年获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和黑龙江省优秀 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