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化肥
一、氮肥
(一)小型化肥工程
1965年,采用碳化法合成氨流程生产碳酸氢铵的工艺,建成了双城和绥化两个年产3000
吨规模的小合成氨厂。到1973年,全省共建起小化肥厂28座,但设备不配套,技术较落后。
1975年,在小氨肥厂推广无烟煤碳化煤球造气工艺,进行碳化煤球造球和造气的试验。
1981年,又推广化工部小氮肥生产的10项节能措施,调整生产设备,全省扩大至年产合成氨
1万吨。但到1983年因受进口化肥的冲击,各小氮肥厂全部停产。
1985年,黑龙江省化工研究所又以尿素和异丁醛为原料,经液相法合成缓效肥料异丁叉
二脲。
(二)中型化肥工程
黑龙江化工厂,原属“一五”国家重点建设156项苏联援建项目之一,1958年起,省工业
厅决定将它建设成生产焦炭、合成氨和硝酸铵的中型综合性化工厂,历经“四上二下一缓”
的曲折过程,1983年8月23日,正式建成投产。
1965年,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为综合利用石油资源,由石油工业部设计院设计,将合成氨
装置和制氢装置建在一起,使制氢装置制出的氢气直接作为合成氨的原料,加工流程更为合
理。大庆炼建公司承建,于1970年竣工投产,年产氨6万吨。
1965年3月开始,由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设计,将硝酸和硝铵两部分组成硝酸铵装置。
省第四建筑公司和大庆化工总厂施工队共同承建,于1970年8月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硝酸铵11万吨。
1977年8月,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设计的浓硝酸装置与硝酸铵装置建在一起,公用工程
与硝酸铵装置共用,生产流程较为合理。由大庆化工总厂建成安装投产,年设计浓硝酸生产
能力为2万吨。
(三)大型化肥工程
1973年,国家计委以(73)计字第177号文件批准,在卧里屯兴建大型化肥工程,设备分
别从美国和荷兰凯洛格大陆公司引进。共有单项工程67个,其中生产性项目12个,公用工程
项目28个,生产服务性设施项目15个,于1978年底竣工。它以大庆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年产
30万吨液体氨并加工成48万吨尿素。
二、磷肥
1952年7月,松江化学厂在原松江省工业厅化验室的配合下,利用脱胶骨粉与硫酸,在全
国最先生产普通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1953年改用磷矿石为原料。
1967年,开始以进口和国产的磷矿石为原料,建成17个生产普通过磷酸钙的小磷肥厂。
林甸磷肥厂将磷肥生产中的稀酸矿粉法改为浓酸矿浆法。
1979年,为适应国营农场机耕的需要,各磷肥厂在国内又首先开始生产粒状普通过磷酸
钙。
三、钾肥
1975年,黑龙江省化工研究所和虎林县钾肥厂,以钾长石为原料进行高炉法生产钾肥的
试验,利用地产资源生产出钾肥。
四、复合肥料
1981年开始,为满足农业生产对复合肥料的需要,各磷肥厂开始用普通过磷酸钙和碳酸
氢铵混合造粒,生产碳铵化普钙粒肥。1983年,佳木斯农药三厂研制并投产了适于各种作物
不同需要的多元素复合肥料。
1984年起,安达化工总厂和富裕磷肥厂相继开始研制并生产甜菜专用肥料,以尿素和普
通过磷酸钙混合造粒生产的氮磷混合粒肥也开始在各磷肥厂投产,代替了含氮量低的碳铵化
普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