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造纸

  在17世纪以前,就有关内人移居黑龙江地区,传人手工造纸技术,开始经营家庭手工纸 坊,抄制毛头纸和呈文纸,设备简单,技术落后,产量很低。1936年,日本商人在哈尔滨道 外东北新街兴建“协和造纸厂”,1937年投产,由中国人和日本人合资经营,改名为昭国制 纸株式会社,黑龙江才有了机制纸工业。1943年,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在佳木斯东部开设 满洲制纸公司,生产机制纸,主要制品有白报纸和绵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为发挥本地林业资源优势,于1950~1952年建成齐齐 哈尔造纸厂和牡丹江造纸厂。
    1953~1957年,苏联援建的佳木斯造纸厂,主要生产工业技术用纸,包括纸袋纸、电气 工业用纸。工厂又研制开发了绝缘浸渍纸、电缆纸、蚕种纸、盲文纸等品种。
    1966~1969年,佳木斯造纸厂与国家轻工业部设计院、辽阳造纸机械厂共同研制成Φ33 350毫米,10刀水平喂料大口径削片机,减掉老式斜喂料削片机的锯断和劈木两道工序,提高 了木片合格率,每年为国家净省木材1万立方米,既节省劳动力,又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操 作者人身安全。该机在国内以木材为造纸原料的企业中推广应用。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
    1969年,佳木斯造纸厂,为解决造纸生产过程中的碱损失(每吨纸浆在炉尾飞溅掉的芒 硝约10公斤以上且造成厂区及附近大气和水的污染),与武汉锅炉厂协作,设计试制成碱回 收喷射炉。该炉投产后,又几经改进,工艺稳定,比原用来回收碱的丘利除尘装置,大幅度 提高了碱回收率,收到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5年,佳木斯造纸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整流器厂的协助下,采用可控硅技术 ,对1号造纸机电气传动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同年,完成技术设计和设备制造。1976~1978年 9月,经调试小组继续改进,使日产125吨的1号造纸机可控硅传动装置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 造纸生产自动化。
    1983~1984年,佳木斯造纸厂为使引进的55平方米压力洗浆机投产,自行设计具有70年 代水平的Φ3500毫米,500平方米,日产180~200吨硫酸盐纸浆的落差式脱水机。经使用验证 ,设计合理,符合脱水工序的技术要求。
    1976年,开始筹建黑龙江造纸厂,此后各市、县也相继建成一批小型造纸厂陆续投产。 至1985年轻工全行业研制开发新产品近百种。其中,佳木斯造纸厂研制生产的新产品有绝缘 浸渍纸、电缆纸、蚕种纸、盲文纸等;牡丹江造纸厂研制生产的滤嘴纸、高弹烟纸、特白烟 纸、罗纹烟纸、全麻烟纸等卷烟纸系列产品;牡丹江钢纸厂研制成功并批量投产高压绝缘钢 纸管、皮箱钢纸板、制鞋纸板、复合钢纸管、难燃钢纸等钢纸系列新产品;齐齐哈尔造纸厂 研制生产了药物卫生纸,与省造纸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甜菜、蔬菜、林业用育苗纸等系列产品 。全省纸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省内出版、文化、教育以及工交部门用纸的需要,还有部分产品 供应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