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毛纺
1922年5月,哈尔滨安裕火磨经理(旅俄华侨)张道发等人筹资,从德国购进走锭纺纱机
3台,毛纺织机40台及其它各种机械设备共88台件,在滨江县傅家甸(今哈尔滨市道外区)创
办了省内第一家毛纺企业——裕庆德毛织厂(即今哈尔滨毛织厂),1924年投产,主要生产
毛呢、军毯、提花毛毯。因产品质量低劣,故于1926年以高薪聘来波兰技师,采用缩洗后加
药剂及亚麻籽浆,在烤前用手工敲打毯面等特殊工艺,生产出立绒光亮、可与波兰毛毯媲美
的提花毛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发展毛纺工业,自1959年开始,哈尔滨毛织厂开始
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一条5000锭精纺生产线,可利用国产改良支
数毛、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生产纯毛华达呢、纯毛哗叽、混纺华达呢、凡立丁、派力司及的
确良等精纺毛织品。
1965年,黑龙江省从英国引进1760锭的全套精梳毛线设备,由哈尔滨毛织厂抽调30余名
技术人员,协助创建了全省第一家毛线生产企业——泰康毛线厂。
1966~1980年,全省毛纺工业,全部采用了国产技术设备,并陆续建立起毛线、毛纺、
毛毯、针织等12家毛纺企业。
从1981年开始,哈尔滨毛织厂将一直使用64支外毛为主要原料的246纯毛平厚大衣呢,采
取改良细支国产毛合理搭配原料,改进纺纱、缩呢工艺,通过精工细作,层层把关,克服国
产毛纤维短、死毛多、卷曲少等缺点,终于生产出高档的246纯毛平厚大衣呢,与京、津、沪
生产的大衣呢相比,具有呢面平整细洁、手感丰厚、身骨弹性好,保暖性强、耐起球、染色
纯正、光泽饱满等优点。经试验,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同年被评
为省优质产品。
1983年,哈尔滨毛纺厂生产的卧虎牌毛毯,评为国家优质产品,并获银牌奖。同年,齐
齐哈尔人造毛皮厂从西德引进纬编圆机,又从奥地利引进人造毛皮生产技术软件,25个花型
、图案胶带,解决了原料选用,纹样设计和烫光定型等工艺难点。生产的高档人造毛皮花型
新颖、绒毛丰满、层次分明、色泽和谐、尺寸稳定、手感柔软、纹理细致、绒毛顺伏,具有
贵重毛皮感。1984年,在省内同行评比中,仿羊羔皮和三色提花(仿虎皮),分别获黑龙江
省新产品一等奖。
1984年初,嫩江毛纺厂工艺员郑玉才根据市场需要,在原有腈纶膨体针织绒的基础上,
改变传统的染色工艺,改进染花料染配方,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研制成826荧光针织绒。
该产品具有独特的变色效应,在自然光、白炽灯光、荧光等不同光源的照射下,能呈现不同
的颜色,有明显的艺术效果。1985年10月通过省科委鉴定,属省内首创。同年,被评为省纺
织优秀产品。198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专利局于
1985年7月受理了“腈纶针织绒变色纱线及染色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同年10月,这项成果
被中国发明协会列为发明项目,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发明展览。
1984年,肇东毛纺厂设计02018纯毛烤花大衣呢,经1年多的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后整
理工艺。1985年4月,又试制成纹路清晰、立体感强、绒面呈立绒状、手感丰厚不板、光泽自
然柔和、耐起球、保暖性好的020818纯毛烤花大衣呢。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各地
纷纷要求订货。年创产值554万元,税利30万元,1985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84~1985年,牡丹江毛毯厂和大庆毛毯厂相继使用从日本引进的经编机、印花机和起
剪联合机等全套设备,以膨体腈纶针织绒白坯线,涤棉纱和涤纶长丝生产具有80年代世界先
进水平的双展腈纶经编印花毛毯(拉舍尔毛毯),两厂年产60~80万条。产品深受国内外消
费者欢迎,出口达80%。
1985年,大庆毛毯厂受国外新产品的启发、组织孙连安等技术人员,研究解决了经编织
纹设计和经编机调整的技术关键,试制成单层经编毛毯。该毛毯面绒密立,图案新颖,华贵
典雅,同双层经编毛毯正面相同,背面绒毛顺卧,柔软细腻,无异机织毛毯。使用原料涤纶
长丝12%,绦棉纱16%,腈纶膨体纱72%。因精简用料,降低了成本,而使用性能并不亚于双层
经编毛毯,故畅销于市场。同年,齐齐哈尔毛纺厂的科技人员利用国产粗梳毛纺设备,以亚
麻二粗为原料,研究毛麻混纺,试制成毛麻时装呢近20多个品种、40多个花色,填补了省内
空白,增加了经济效益。
截至1985年末,全省共建成毛纺企业16家,拥有毛纺锭40960枚,其中精纺锭20952枚,
粗纺绽11920枚,绒线锭8088枚。主要产品拉舍尔毛毯已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