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篇 交通运输邮电广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黑龙江地区的交通运输与邮电广播科学技术十分落后。陆路 运输靠人背、驴驮、马拉。水运始于“刳木为舟,并木以渡”,直至渤海国时期才出现木船 。清康熙年间,为了抗击沙皇俄国的入侵,加强了东北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但仍限于台站 、驿道,进行陆路运输。虽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水道,但只用风帆木船,且通航 里程有限。邮递通讯,沿用人、马、驿道、台站和舟楫传输。沙皇俄国入侵后,于1897年开 始修建黑龙江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中东铁路。从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至 1945年投降时止,共修铁路30余条,长5663.2公里,而能通车的只有3588公里。1914年开始 官办公路,到1945年黑龙江地区公路增至211条,总营运里程5912公里,但公路多为土路面, 质量差,晴雨皆可通车的只有107公里。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虽然输入中国,但全都为外国势力 所掌握,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与掠夺中国资源的工具。解放前夕,铁路和公路遭到破坏,水运 码头坍塌,航道淤塞。1923年,由于研制成中波发射机,于哈尔滨建成国内第一台无线广播 台。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人民政府组织人民群众修复遭受破坏的交通运输 和邮电通讯设施,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步培养配备交通 运输和邮电通讯科技人员,设立科研机构,添置大量技术设备,使科技得到较快的发展,特 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得更快。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运输、铁路机车、 通信信号、航运航标、船舶修造、港工港机、邮政、电信、无线广播、有线广播、电视广播 等方面都应用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路网布局趋于合理,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无线广播和电 视广播覆盖全省。交通通讯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至1985年,已有科技人员22426人(不含民航 ),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40人,中级4031人。获国家、省和部级奖的科技成果12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