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视广播
1958年春,省广播事业局开始研制黑白电视设备,技术人员边干边学、边收集电视技术
资料、边采购电视元器件,研制成一部50瓦黑白电视发射机和一个信道的中心设备。中心设
备包括同步机、中间放大器、线路放大器、摄像机、导演控制台等。同年10月1日,基本完成
小规模的黑白电视设备组装任务,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
这是继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之后的全国第三座电视台。1959年组装有3个信道的中心设备
和功率500瓦的黑白电视发射机。由于掌握了电视工艺和技术指标较好的电视设备,当年就投
入运行。
1960年6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哈尔滨召开全国电视工作现场会,充分肯定了黑龙江省自
力更生建设电视台的经验。会后,有一些省派技术人员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
)参观学习,并索取技术资料。
1962年,为了充实电视节目内容,组装了有3个信道的黑白电视转播车,并为转播车组装
了9兆赫微波设备,把转播信号送回电视中心控制室。至此,电视台的技术设备基本齐全。1
961~1972年,又两次更新了国产黑白电视发射机。1971年,省科委下达彩色电视中心设备攻
关任务,研制PAL制式彩色电视中心设备。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成立了攻关组,主要成员有鄂
岳、冯展雄、高广良、郭淑芬、商德义等。当时国内没有彩色电视中心设备,既无借鉴,也
无经验,所以困难很大。他们边学边干,克服了无器件,特别是最后的统调困难,经过5年的
艰苦努力,1个信道的彩色中心设备基本研制成功。由于信道少、工艺水平差、不稳定,没有
投入运行。但由此培养了一批掌握彩色电视技术的专业干部。1978年获省科技成果奖。
1973年,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节目传送到哈尔滨。为了转播中央彩色电视节目,调整和
改进了黑白电视发射机的调幅器,调整了钳位电路和耦合电路以提高带宽,转播效果尚可。
1975年更新为国产高电平调制双通道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提高了转播彩色电视节目的质量
。1983年为了扩大覆盖又更新为中频调制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这是国产技术指标最好的
彩色电视发射机。虽然功率扩大了,但由于哈尔滨市高层建筑逐年增加,而省电视台发射天
线低,增益小,致使哈尔滨市多数地方覆盖场强达不到73分贝标准,因而收看省电视台的电
视节目效果较差。
1978年,省电视发射中心安装了一部中频调制10千瓦电视发射机,用来全天转播中央电
视台彩色电视节目,天线和省电视台共用1个桅杆,桅杆上端安装了5层蝙翼天线,高度87米
,以8频道播出。由于天线高度比省电视台的高,天线增益大,基本能覆盖哈尔滨市。到此,
省电视广播发射中心基本建成。
1970年和1973年,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开始建设电视广播网,首先建成高山骨干电视转
播台—八○三台和八○四台,都是7.5千瓦高电平调制黑白电视发射机。1970~1982年,以
省电视发射中心和这两个骨干转播台为中心,在附近市、县相继建起电视差转台和转播台。
到1979年末,全省计有电视转播台77座,功率分别为10千瓦、1千瓦、500瓦、50瓦。这一时
期的电视广播网由于是差转和收转,每差转一次频宽降低,信噪比降低,电视播出质量很差
。1982年以后,随着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微波干线和支线的建设,电视转播台逐年大幅度增加
,转播节目质量提高,到1985年共有388个转播台,省电视广播覆盖全省70%,在全国居领先
地位。在此期间,黑白电视发射机普遍更新为彩色电视发射机,新建台都是彩色电视发射机
。
1985年末,有41个转播台使用微波传送彩色电视信号。从此,转播黑龙江电视台节目质
量有了保证,同时靠近这些转播台附近的县、镇、农场和林场的差转台也有了较好的可靠信
号源,转播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这时有的转播台以录像方式播出,虽然时效差,但质量较好
。
1985年,全省有市、地电视台12座,即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
、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绥化、黑河、加格达奇电视台,此外,有县电视台10座。电视发
射机功率有10千瓦、1千瓦两种,全部是彩色中频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