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有线广播

  1947年和1948年,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街头出现有线广播,使用的扩音机是自己设计和 组装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50年代后期,城乡有线广播的扩音机没有统一标 准,都是50瓦到500瓦的各种类型扩音机,电声指标大多数不进级,有的工艺水平很差。
    1959年,工程师鄂岳和技术员徐自成研制成功四用母子收音机,即有收音、放唱片、话 筒、对讲功能,电源利用热电偶发电器,可带50只小喇叭,适合偏远无电源地区建立小型广 播电台使用。除供应黑龙江省外,还供应福建、广西等10几个省、自治区。
    1958年,国产统一标准的TY—250扩音机开始在城乡广播站使用,工艺水平较高,稳定可 靠。由于采取深度负反馈技术,输出电压稳定,称为定电压输出(不受负荷变化影响),维 护好的个别可达乙级电声指标,少数为丙级。1968年又推出GY—275扩音机,其工艺和电声指 标都有提高,维护好少数可达乙级电声指标,多数进丙级。到1985年,全省有线广播站绝大 多数都更新为TY—250或GY—275扩音机。
    有线广播发展前期是利用农村电话线传送广播,在传输分配上只好采用高压(360伏或4 30伏)一级传输到各乡,再用匹配变压器把它变30伏安全电压,分配到各村喇叭用户。这种 传输主要缺点是传输线路长、功率损耗大,限制了大量发展喇叭用户。从60年代开始,建设 农村有线广播专线,并开始改为二级或三级传输分配,二级传输分配是县广播站把广播信号 以低压(60伏以下)转输到各乡放大站,把广播信号放大后,再用120伏或240伏高压送到各 村、屯,经匹配变压器变为30伏,送到用户喇叭。如果是三级传输分配,则在各村也建立放 大站,把信号放大后送给用户喇叭。这种传输优点是:(1)馈电线路短,功率损耗小,可以 大量发展用户喇叭。(2)广播设备和传输线路可以按广播技术标准设计,传输频带宽,抗干 扰性能好,保证广播质量。
    1985年,一些县建成无线调频广播电台,用调频广播给各乡放大站传送广播信号,乡放 大站接收调频广播传送的信号,经放大后再用专线送到各用户喇叭。这种传输分配,县到乡 之间的专用线路取消了,大大减少了县级有线广播电台的维护费和更新杆线费。到1985年末 ,已有4个县用调频广播为乡放大站传送广播信号。这种传输趋势正在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