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
新石器时代,黑龙江人半地穴式居住。到公元8世纪,渤海国才仿照唐朝兴建宏伟的土木
结构的宫殿寺院等。史载金世宗晚年,建成规模宏大的上京(今阿城县南白城)宫殿。在光
德殿宴妃嫔宗妇及五品以上命妇,与坐者可达700余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于齐齐
哈尔建造了卜奎清真寺,规模比较大。到了1896年,沙俄入侵黑龙江,为修筑与铁路配套的
附属建筑和民用建筑,曾引进一些东欧的建筑科学技术,所用图纸均来自彼得堡。如木结构
的哈尔滨南岗中央寺院(原名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造型优美;属于东欧建筑模式的
有俗称“大石头房子”的中东铁路局办公楼(今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和原哈尔滨火车站等
。
东北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又建筑了一些日本式的兵营、军
火工厂、仓库、飞机场等军事设施和赛马场、商场、舞厅、特务机关等。日军投降前,大多
被烧毁和破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
展。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将东北第二、第三建筑公司及建设部直属建筑
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调人黑龙江,组建了建筑中心试验室,配备科研仪器设备,开展建筑科
学研究。1959年,省建设厅设置科技处,各地市建设部门相继成立科技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省建筑厅科技处被撤销,科技工作由省基本建设委员会
设计施工管理处代管。1978年在省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科技处,负责科技和勘察设计管理工作
。从1984年起科技处专管全省建设系统科技工作。
截至1985年末,全省建筑科研单位有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市建筑工程
技术研究所、牡丹江市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齐齐哈尔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建筑勘察设计
机构共有341个(包括中直各部驻省单位85个),建筑施工企业有1252家(其中,全民所有制
企业405个,集体所有制企业847个)。建筑机械生产工厂27家,厂办研究所23个。共有建筑
科技人员26892人,占职工总人数502%,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45人,共完成科技成果141项。其
中,获国家级奖16项,省、部级奖34项,省有关部门及市级奖13项,向全国推广应用的8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