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建筑设计

  1945年前,黑龙江地区的建筑业以营造中国式的住宅为主,设计简易,但在哈尔滨也有 巴洛克式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这些建筑大都由外国人设计,当时设计比较先进,富于欧洲 建筑风格,造型美观,坚固耐用,但造价昂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家制定的“经济、适用,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 观”的建筑方针,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勘察设计队伍从小到大,设计水平不断 提高。到60年代中期,建筑设计思想活跃,建筑创作空前兴盛,创作出哈尔滨工人文化宫、 哈尔滨建工学院、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友谊宫、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市委大 楼等一批风格各异的建筑佳品。黑龙江省设计的公用、景观和纪念性建筑有哈尔滨青年宫、 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湖滨饭店、牡丹江镜泊山庄和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等。
    1971年,齐齐哈尔市建筑设计院邱兆龙为减轻建筑物本身的自重,节省钢材和水泥,提 高建筑物的耐久年限,设计齐齐哈尔市水泥制品厂预应力管车间,采用了预制装配支柱、爆 扩桩基础、厂房柱子用管柱、预应力后张自锚鱼腹式吊车梁、方管拱形屋架、钢筋混凝土屋 面板等新技术。此项设计,以其结构新颖轻巧,工艺合理,空间适宜,室内开阔,采光、保 温良好,堪称全省70年代建筑结构方面的一大硕果。1981年获黑龙江省70年代优秀设计一等 奖和国家建筑部优秀设计表扬奖。
    1974年,由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陈浩荣、张述元、郭盛元等设计,哈尔滨市一建公司施 工的省内第一座高层建筑——黑龙江省电视大楼建成。采用节约木材、施工进度快,并能保 证工程质量的滑模法施工新工艺,装配空心楼板,立体交叉施工,填补了省内空白。1981年 获70年代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75年,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单英葵、郭盛元、王秀兰等设计的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人 工速滑场工程,采用爆破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架空结构。为解决冰面温度应力和冻胀问 题,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板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管的滑动支座并在跑道转弯处共设置4处伸缩 缝。为保证冰面设计温度为-5℃的氨直接蒸发系统,应用优质碳素无缝钢管做冷冻管。冻场 配管为两大环,最长环路200米,是全国冰场配管最长的1个,已达到国际水平,1981年被黑 龙江省建委评选为70年代省级优秀设计一等奖。
    1976年,黑龙江省化工设计规划院黄克举、杨栋才、欧阳薪设计的佳木斯市化学制药厂 两步发酵工艺,年产100吨维生素C的车间工程,不使用丙酮和苯等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 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条件和对环境的污染,并可节约大量化工原料。这项新工艺于1980年3月 1次试车成功。1981年1月佳木斯市建委验收,同年正式投产,达到设计能力。环保指标等规 章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984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77年,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韩永春、周德才、才永春等设计的哈尔滨市晶体管厂洁净 车间工程,根据晶体管厂产品生产要求,对“百级”(每立方尺空气中灰尘含量不超过10个 微粒)洁净级别的洁净系统设计,采用垂直层流方案。对“万级”(每立方尺空气中灰尘含 量不超过1万个微粒)采用上送倒回方案,车间的东部为各种洁净室,西部为空调室,在洁净 室与空调室之间设沉降缝处理,以减少对洁净室的振动影响。1978年竣工交付使用,效果良 好。
    1980年,由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张庭钰、芦应铭、何国治等设计的哈尔滨市商业局百货 仓库工程,根据建设单位尽可能缩短工期、节省资金、节约木材等要求,采用升板法施工新 工艺,在仓库两端设有垂直运输货用电梯和人、货两用梯各一部(货梯为滑梯)。在两用梯 设计中改变了国内常用的矩型两跑形式,采用圆型旋转梯,既方便施工,节省占地,又降低 造价,比采用常规框架结构工期缩短1年,节省百货商品损耗费80多万元。采用此法施工,楼 板可重叠生产,节省大量模板,还可在建筑物底层就地加工,避免水平运输。这项设计为全 省推广升板技术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1981年,由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郭怡淬、王秀兰、赵明光等承担的镜泊湖宾馆工程,由 于重视环境设计,平面布置采用传统的中国园林处理手法,整个宾馆划分为五栋一、二层搭 配的小建筑群,各栋之间以连廊相接,形成空间宽绰的小庭院。在个体建筑平面设计上甲栋 中央是玻璃覆盖的水庭,周围布置大小不同的开敞和半开敞空间,客房的窗都面向湖面,外 墙选用灰色火山熔岩,铁皮房盖刷红色铅油。远看白屋朱甍掩映于蓝天绿树之中,色彩绚丽 ,美不胜收。宾馆交付使用后,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对宾馆设计都交口赞誉。1985年被黑龙 江省建委评为省级优秀设计一等奖并获建筑部优秀设计三等奖。
    哈尔滨建筑设计院高群儒、曹升铉、郭桐发设计的省滑冰馆工程,采用制冷、空调、自 动记时记分器、电气照明等设备;滑冰馆的屋盖为66米跨铰结排架(钢管焊接),每榀桁架 吊装荷重约22吨,施用整榀1台吊车起吊,滑轨逐榀就位;滑冰馆的维护结构为一砖墙内贴加 气混凝土,外墙贴白色釉面砖。1983年2月建成后,经第五届全国冬运会使用,效果良好。
    1984年,由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逄一辉、吴世民设计的大庆腈纶经编毛毯厂工程。 主厂房为锯齿天窗采光,按设计规范应为北偏东5度。该设计为使厂区与道路平行,并根据南 北日照时间不同的特点,使天窗北偏东28度,天窗上备用遮阳板。还使染整车间的气流温湿 度、风速和空气清洁度,能满足车间生产工艺和劳动保护的需要,且可节能35%以上。采用国 内最新下送上回的空调技术,减少了空调设备和机房面积。在不增加厂房面积的情况下,使 产量由原设计20万条/年,增加到60万条/年。该工程于1985年竣工交付使用,效果良好, 获国家纺织工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