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建筑机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筑施工长期处于手工作业状态,使用的是锛、凿、斧
、锯、刨、瓦刀、泥抹子、锹、镐等。以扁担挑、抬、扛作为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的主要方
式。
1951年,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批准成立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当年试制成桅杆式起重机
。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国家156项重点工程在黑龙江省投放22项。为加快工程进度,
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单位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引进了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
、履带式起重机(简称履带吊)、卷扬机、钢筋混凝土机械、桩基础工程施工机械和装饰工
程机械。
一、起重机械
1957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在陈洪钧、陈以刚等人主持下,采用抚顺图纸,试制成第一台
TQ2—型塔吊。塔身高29.8米,最大起重高度40.6米,吊臂变幅。用于工地吊装大型预制构
件,提高工效20倍。1981年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至1983年,已生产出991台,供应省内外
应用,并有部分出口至阿尔巴尼亚。1958年,由牡丹江建筑机械厂阎志信设计的起重1.5吨
的JJK1.5型快速卷扬机试制成功。此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与龙门架配套即组
成简易龙门升降机,可垂直运输施工现场的建筑物料。继JJK1.5型之后,又研制成功JJK1型
、JJK2型、JJK3型、JJM5型等4个型号卷扬机。至1985年,上述5个型号卷扬机共生产3640台
,在全省推广使用,并有部分销到外省、市。由于原有型号的卷扬机已不适应于高层建筑垂
直运输的需要,1985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侯成林与哈尔滨市动力区建筑机械厂共同设计,
由动力区建筑机械厂试制成功JBK2型2吨手控快速卷扬机。该机采用摆线齿轮减速器,将传统
的方型平面布置格式改为条型总体布置,与60米高层龙门架配套,组成新的龙门升降机。
1982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起重机研究所刘国同等10余人,在总结该厂1974年投产,经
过8年多生产、实践应用QLY16型液压轮胎吊的基础上,设计出QLY25型液压越野轮胎吊。起重
力矩为86.8吨米,最大起重量25吨;主臂起升高度26米,加副臂达32.4米;提升速度主钩
12米/分,副钩96米/分;最大回转速度2转/分;行驶速度34公里/小时;最大牵引力134
00公斤。该机采用动力换档变速箱,轮边减速器,套筒式回转节,降低了整机高度,整机较
QLY16型重4吨,起重量增加9吨。可通过泥泞地带进入施工现场,蟹行靠近建筑物,增加有效
起升高度,尤其适用于建筑吊装作业。198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优质产
品奖。
1983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何士其等人与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由哈尔滨工程
机械厂试制成QTK60吨/米塔吊。塔身高34米,吊臂长25米,最大起升高度43米,最大起重量
6吨。与TQ2—6型比较,技术性能有较大改进,架设速度快,可以整体拖运;小车变幅,吊装
作业平稳而准确;行走机构装有液力偶合器,塔吊起动时平稳无冲击;另外附装起重力矩限
制器、小车限位器、行走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至1985年末已生产出22台,推广到省内
外。198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
1985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陈利惠等人与日本加藤制作所联合设计,由哈尔滨工程机械
厂试制成QY12HK型液压汽车吊,集机械、微电子、液压技术于一体,达到国际80年代初期水
平。该机主吊钩和副钩可以不同速度分别动作,提高了作业效率。把传统的X型支腿变成H型
支腿,提高通过性能。最大起升高度12.8米,最大幅度10.4米,最大起重量12吨,整机重
量比QY12型减轻1.2吨。适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铁路和军队的吊装作业,并可与汽车
编队行驶,灵活机动,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二、钢筋混凝土机械
1964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厂研制成功钢筋调直机。1966年,鸡西建筑机械厂仿华
东建筑机械厂产品制成JG250型电动鼓形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额定装干料容量400升,出料
250升,小时产量5~8立方米,以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提高效率40倍。1983年获黑龙江省
优质产品奖。
1972年肇州液压件厂研制成JG150型混凝土搅拌机。1985年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建筑业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城乡各地集体
所有制的施工队伍发展很快,迫切需要一些一机多能、体积小、价格低而又容易搬迁的小型
施工机械。1983年,由黑龙江省建委李飞、哈尔滨建工学院施忠惠共同设计,哈尔滨模板厂
试制成功JF100型混凝土搅拌机。该机进料容量为160升,出料100升,可搅拌混凝土、砂浆、
麻刀灰,搅拌筒呈锥形,倾翻出料,体积小、重量轻,每台售价只有中型搅拌机JG250型的1
/4,系国内首创。1985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取得国家专利。
1983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厂为减轻人工调直钢筋的劳动强度,研制成GTJ4—8型钢
筋调直机。该机只需1人操作,每分钟可调直径4~8毫米的钢筋40米,切断误差一般为±(2
~3)毫米,居国内领先地位。
1985年,由于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干硬性混凝土用量增大,原有的混凝土搅拌技术已
不能适应需要,哈尔滨建工学院孙福玉、李良兴和牡丹江建筑机械厂联合设计,试制成功JD
250型250升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该机既能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又能搅拌塑性混凝土
,搅拌均匀,机内混凝土残留量较JG250型减少5%,生产效率提高50%。机械性能达到国内同
类产品先进水平。
三、桩工机械
1964年4月,建工部直属第六工程局鉴于建筑工程原先多为条形基础,挖地槽、砌毛石、
打混凝土,效率低而工期长,且受季节影响大,于是采用了爆扩桩基础。
1974年黑龙江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今大庆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研制出钻扩机的样机
,经过试验,未获成功。1976年哈建工学院皮齐宝等6人,在原样机的基础上考核利弊,重新
设计,黑龙江省建四公司按照新设计第二次试制样机,送往北京市通县再度试用。由于这是
一项开发性的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故于1981年由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研究所参与
试验。1984年通过部级技术鉴定,上报国家科委,1985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此外,双城钻
机厂进一步研制开发的钻扩机样机,是由一个椭圆形的长螺旋钻杆,两个扩孔短螺旋组成。
当钻孔的深度达到规定标准时,下部的两个短螺旋便绕着绞结点呈锥形向上扩孔,钻出一个
底部大,上部小的倒喇叭形孔。钻扩机把钻孔、扩孔两道工序连接在一起,由一部钻机一次
操作完成,属于国内首创,现已批量生产。
1985年,双城钻孔机厂赵天贵等人在长螺旋钻机的基础上,研制成SZ-50型大孔径钻机
。钻孔直径1.2米,标准钻孔深度为10米,加长螺旋杆孔深可达20米,平均钻进速度1~1.
5米/分,采用水循环取土,能排出直径20~30毫米的岩块。该钻机研制成功为全省常年采用
灌注桩基础施工提供了关键设备。同年,齐齐哈尔市房地局建筑公司机械修造厂刘翔冬等人
研制成BZK26—A型液压步履式振动成孔机,技术性能较长螺旋钻孔机有所发展。它把成孔—
混凝土灌注一混凝土震捣连成一体。机械成孔采用沉压法,不排土,成孔后灌注混凝土,随
即拔出孔套管,同时完成混凝土的震捣。
四、装修机械
1974年,鸡西建筑机械厂为适应建筑施工装修工程的需要,研制成功HJ325型灰浆搅拌机
。1979年哈尔滨建筑机械厂研制成HJ200型灰浆搅拌机。这两种型号的灰浆搅拌机至1985年已
推广应用2541台。至此,全省建筑施工灰浆搅拌机械化程度达100%。
1983年,哈尔滨建筑机械厂刘顺国等人为解决高层建筑灰浆的输送,研制成VBJ20型灰浆
挤压泵。1984年这个厂又将灰浆搅拌机、挤压泵、二次搅拌装置和输送管、喷枪等联合一起
,试验成功灰浆喷涂机,每小时可喷涂墙面50~60平方米,变以往灰浆手工上墙为机械上墙
,提高效率10~12倍,且喷涂均匀,落地灰少。灰浆喷涂机是抹灰工种的一项重大改进,具
有国内先进水平,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公共建筑、旅游建筑增多,对水磨石需求大量增加,而且要求磨
光的质量好、速度快。1981年哈尔滨北方建筑机械厂王大秋主持,试制成单盘和双盘水磨石
机,比手工操作提高工效10~15倍,既保证磨光质量,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983年,
该厂又将单盘水磨石机改为既可磨水平地面又可磨踢脚线的两用水磨石机。至1985年已推广
应用719台。
1985年,鸡西市建筑机械厂在周尚礼等倡议下,仿制成功ZLD0.3A型装修吊篮,可调节
升降速度,还设有断绳保护器、高度限制器和超载保护装置,四周有保护栅栏,使人身安全
得到保障,可避免高空作业的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