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玻璃纤维与玻璃钢
1957年,哈尔滨市化工局组成6人试验组,采用棒拉丝生产玻璃纤维获得成功。1958年建
成哈尔滨玻璃纤维厂,设计能力年产玻璃纤维纱1000吨。同年4月26日,采用100孔铂坩埚熔
化玻璃球拉丝生产中碱纤维。1964年,用200孔铂坩埚采用英式拉丝机生产具有绝缘、耐腐蚀
、耐酸碱的玻璃纤维纱,用玻璃纤维织成整幅布、圆筒布、电线套管等产品,具有绝缘、耐
腐蚀、耐磨擦、耐高温的性能,有的玻璃纤维还取代了棉纱和棉布。
1960年8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设置玻璃钢研究室。1965年12月,经国家批准正式建立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专门从事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玻璃钢)的研究。通过典型制品对
结构材料的定向、纤维增强原材料、制造工艺、成型设备、性能测试、产品测试、产品设计
和有关的应用基础理论以及产品标准化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制品的成型工艺有纤维缠绕、拉
挤、铺放、喷射、手糊等。建工学院玻璃钢研究室研制成功的玻璃钢耐烧蚀端头,1964获国
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新产品一等奖。1978年对异性缠绕规律、玻璃钢反
射面、玻璃钢物理力学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和玻璃钢老化以及玻璃钢压力容器成型工艺及其
设备的研究,在原材料、工艺、性能和设计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原材料的应用,从过去单
一使用玻璃纤维,发展到应用碳纤维、芳纶纤维和混杂纤维。制品结构从高压容器发展到能
承受复杂载荷及能满足稳定要求的薄壁加筋和薄壁网格等类型的结构。制品几何形状,从过
去比较简单的圆柱型发展到截锥形、球形。1978年共有7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大型纤维
缠绕玻璃钢贮罐、大型缠绕容器的芯模设计等10项成果,获国家建材部和黑龙江省科学大会
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