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木材采运

  1949年以前,木材生产手段落后,采伐用双人手工锯(俗称大肚子锯),集材用人抬和 牛马套子,运材基本上用牛车、马车、爬犁和流送(俗称赶羊或放排)。
    50年代,从苏联引进一整套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工艺和技术设备,改变了木材采运的落 后面貌。伐木改用机械油锯,集材作业用拖拉机,木材运输以森林铁路和汽车运输为主。木 材集运工艺由原木发展为原条集运,季节性作业发展为常年作业。
    60年代开始,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又研制出多种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了机械水平 和采运能力。
    1965年木材采运研究所贮木场组的科研人员与柴河林业局贮木加工厂实行科研、生产相 结合,设计了贮木场卸车、造材、选材三道工序的样机—固定卸车桥、液压门式圆锯联合造 材机、钢索传送机,实现了卸、造、选三道工序的机械化作业。与林业部、林业研究所、牡 丹江林机厂、柴河林业局联合完成了归楞、装车两道工序的大型设备—归装桥的设计、制造 与安装,使贮木场卸、造、选、归、装5道工序设备配套,工艺成线。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 奖。
    1980~1985年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与柴河林业局宫朝忠、赵南龙、赵万才共同研制GS —3型带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索道的移动式钢架杆具有拆装、搬迁、架设方便、坚固耐用、 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架空索道配有TS—3T起重和回空卡索装置半悬 式跑车,结构新颖,钢索的联结、固定、拆除采用了新的装配方式,结构系列化,索具省工 、成本低,可长期重复使用。使用这种装配方式,每架设一条索道可节省40多个工日,节省 搬迁480个工日,节省金额达1.39万元,每米木材降低成本2元以上,每个班组可增收1432元 。集材效率高,集材时不破坏地表,与拖拉机集材相比降低成本30%,每米索道一年生产近千 立米木材,收益达11.6万元。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4年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王启生、刘勤等完成CL锯链系列的研究。主要改进锯链 的几何形状参数,提高链条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改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路线,选择锯 链能适应大温差,高速运转中不易改变金属结构的最佳材料制作,设置锯链部件降低回弹力 ,减少锯链作业事故。其成果已申报国家专利,并获第36届国际尤里卡奖。
    至1985年,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6%以上,进入国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