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畜牧兽医

  黑龙江省草原面积有1.13亿亩,而且草肥水足,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区。据宁安县莺 歌岭遗址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们就开始饲养牲畜。契丹族“随水草畜牧” ,鲜卑族“畜牧迁徙”,挹娄族是“顺其肉,衣其皮”的养牧能手。至唐朝渤海时期,人们 在世代养牧的基础上,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如“率宾之马”在中原地区的市场上曾以 名马受到欢迎。但是由于饲养技术落后,病害严重,繁殖率低,致使畜牧业一直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畜牧业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人工授精和冻精配种技术已 在全省普及,畜禽品种得到了改良;由于畜病治疗方法不断更新,研制成功的各种疫苗在全 省普遍使用,畜禽的恶性病已逐渐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牛羊布氏杆菌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采用了飞机播种、施肥、灌溉和治沙治碱等先进技术,使草场营建有很大发展,西部草原改 良面积达480万亩,其中人工草场面积133.8万亩;添加剂、配合饲料开始在生产中应用。依 靠科学促进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截至1985年,全省已有各级各类畜牧兽医科研所20个,畜牧兽医中等专业学校一个,八 一农垦大学及东北农学院均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地市县都设有畜牧站、防疫站和疫苗冷库, 县(市)、乡设有家畜配种站。全省畜牧兽医科研单位共有科技人员563人,其中高级研究人 员46人,中级科研人员229人。共获科研成果262项,其中132项分别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 农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的各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