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捕捞
一、渔具、渔法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哈尔滨水产试验场曾对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
流域和兴凯湖、五大连池等湖泊的渔具、渔法进行调查,较详细地记述了各类水域当时使用
的渔具结构以及渔法的优缺点,为日后制定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供了科学依据。1983~1985
年期间,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牵头,邀请吉林、辽宁两省的水产科研机构参加,共同完成了
黑龙江水系包括辽河流域和内蒙东部水域的渔具、渔法调查。共查明渔具12类98种,并绘制
图谱284幅,比较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东北地区各类水域淡水渔业所使用的船、网工具和操作
技术,为生产、科研、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三层挂网的研制
针对在乌苏里江捕捞大马哈鱼的主要捕捞工具“快钩”曾严重危害鱼类资源,哈尔滨水
产试验场于1953年开始研究改制“三层挂网”,以代替“快钩”,取得显著效果。连佩郎对
“三层挂网”进行反复试验,1957年获得成功,不仅保护了大马哈鱼繁衍后代,而且产量明
显增加。这种挂网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江河、湖泊,成为本省主要捕捞渔具。
三、改进冰下大拉网的操作方法
冰下大拉网是北方结冰期的主要生产工具,作业时占用人手多,劳动强度大。1961~19
63年,黑龙江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冰下拉网穿索器及探测器的研究,1963年研制成功并投
入试用。穿索器在冰下行驶,可牵动“水线”行驶100米,减少人工打冰眼80%~90%,从而可
节省劳力8~16人。穿索器内装有信号发生器,利用探测器可准确地找到穿索器,取出“水线
”。适用于北方湖泊、水库、江河等冬季拉网生产。
四、PL81-25型钻冰机动爬犁的研制
1981~1984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兴凯湖试制了PL81—25型钻冰机动爬犁,可在15厘
米厚的薄冰层安全滑行,时速21公里,并能通过100厘米的冰裂缝。105厘米厚的冰层,只需
60~70秒即可钻透。此项成果于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在国营兴凯湖水产养殖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