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饲养
一、饲料
黑龙江省从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养鱼饲料,1975年前是天然饲料加工利用为主,广泛开
辟野生饲料资源和粗饲料发酵利用以提高原料效价。主要完成的成果有:“草炭微生物饲料
及其养鱼效果”、“野生植物饲料的利用”、“马蹄莲发酵饲料培育鲤鱼种”、“青绿植物
打浆发酵投喂鲤鱼”以及“线蚓培养”、“水蚤培养”、“紫草栽培”等等。从1981年开始
转向人工合成饲料的研究,以饲料的精加工、高效价与颗粒化为主,其中重要成就是:利用
制糖工业的下脚料甜菜渣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后,用于养鱼。投喂含60%甜菜渣的配合饲
料养鱼种,放养以鲢鱼为主的亩产达196公斤,以鲤鱼为主的亩产达177.5公斤。使用甜菜渣
配合饲料养鱼,可节省商品饲料38%~60%。虹鳟鱼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用于成鱼养殖投喂24
0天,折合亩净产达3.5万公斤,用于稚鱼养殖成活率可达44.5%。饲料研究与生产结合,逐
步形成了人工配合饲料的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并总结出硬颗粒饲料系列产品和成套生
产技术,目前正向国内各地推广应用。
二、越冬
1979~1982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与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协作,对冰下物理、化学及生
物等因子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数据,证实了冰下的浮游植物可以大量繁
殖及进行光合作用,能正常产生氧气的事实,阐明了冰下浮游动物对越冬溶氧的危害及影响
。搞清了越冬池冰下生态环境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了在冰下水体中追施无机肥和
控制浮游动物发生的有效措施,从而创造良好的水体条件,保证溶氧的稳定。在试验研究的
基础上,制定了《冰下安全越冬的操作规程》。根据操作规程管理越冬,越冬池的溶氧一般
可达到每升5毫克以上,鱼类放养密度提高到每立米0.5公斤。在试验推广中,哈尔滨地区越
冬成活率可达80%~3.90%,比过去提高1倍左右,截至1985年,该成果在全省推广,越冬水
面已达10900亩;在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进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也都取得显著的经
济效益。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