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运用
一、区划与机具配套系统规划
1981年,省农机化所和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所共同研究编制“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
农业机械化区划”,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针、政策、合理配备机具类型提出了具体方案,为
制定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农业资源调查及农业综合区划提供了依据。该成果1981年获省政
府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4年省农机化所参与编制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划”,于1985年获国家农业区划委员
会二等奖。
二、综合技术
1972~1978年,省农机化所与松花江农科所、东北农学院、呼兰县历井良种场共同试验
研究农业机械深松耕法。它是以垄作为基础,以深松为主体,松、翻、耙、播、压、管相结
合,垄平作相结合的一套机械耕作方法。深松耕法把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的平板式耕层构造改
变为立体耕层,使土层有虚有实,土层不乱,蓄水保墒,增加肥力释放,粮食增产效果达20
%以上,全省普遍推广。该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由省农机化所参与研究的少耕机械化试验,主要是在东北松辽平原排水良好的河淤土和
黑土上,该成果1983年经农牧渔业部农机化管理局组织验收。试验表明:采用少耕法与采用
翻耕整地播种,两者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但采用耙茬机播比耕翻机播减少机械作业2次,每
亩节燃油34.8%,节省机耕费38.8%;采用原垄机播比耕翻机播减少机械作业4次,每亩节燃
油46.9%,节省机耕费53.8%。该成果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