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区划规划

  国家为了解决粮食问题,1954年国务院决定铁道兵十万官兵转业到三江平原垦荒,同时 由水利部组建以杨振怀为队长,水利部各直属有关委、院40余人的穆棱河水利队。1955年8月 进驻虎林县,对穆棱河流域和湖北闸以下兴凯湖、七虎林河上中游地区进行垦荒排水规划。 由铁道兵八五○师完成了10万公顷沼泽地排水工程,播种大豆获得丰产。
    1956年5月,建立虎林宝东沼泽地改良试验站,经反复观测和实验,证明三江平原沼泽的 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大气降水所致,为三江平原垦荒排涝方案、设计与规划提 供了依据。同年末,完成了穆棱河流域初步规划意见和兴凯湖地区20万顷的垦荒排水初步设 计。
    为适应黑龙江省对松花江防洪的需要,1958年末,完成松花江流域规划初步报告(草稿 )。报告分上、中、下3册,上册为综合规划和流域垦荒规划;中册为流域灌溉排水规划;下 册为水土保持、水能利用、航运、防洪、渔业等规划。
    1959年,在松花江流域规划的基础上,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在60年代先后完成了呼兰河近 期防洪治涝规划、蚂蚁河防洪规划、逊别拉河和公别拉河流域规划及汤旺河水利水能规划等 。
    1978~1979年,由省科委组织,以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为主,全省有关单位按专 业分工负责,对海伦县农业自然资料进行综合考察。综合考察内容:土地、植被、农业机械 化、农业经济、森林与经营、水文水利、农区林业、气候、土壤、农业、农业区划、渔业、 畜牧业、资金筹集与投放等。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刘文翰等参加了水文水利资源考察。该县地 表水资源分配规律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多年平均径流深由东北部250毫米到西南降至30毫米。 经过调蓄引水全县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为2.7亿立米。根据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全县各地区水 资源不足,各地区必须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该项成果于1981 年获省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农业区划二等奖。
    1978年,国务院颁发全国108项科研课题的第一项就是中国农业水利化简明区划。该课题 由水电部负责组织全国各省同时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属全国综合性农业区划中的专业性区划 之一,由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共同完成。黑龙江农业水利化区划由省水利厅黄春藩 主持。杜仲具体组织,全省各地、市、县200多位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从1978年到1984年历时 6年完成。杜仲等参加了全国和东北地区农业水利化简明区划的综合汇总工作。
    农业水利区划,是根据区划学原理进行的,按照农业水利自然规律的相似性和自然农业 水利综合代表性指标的差异性进行区划与命名,东北大区按地形地貌、水分条件、生物土壤 特点分区命名,全国农业水利化简明区划的作用,主要是为国家提供生产力布局,按地域组 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该成果获1984年水电部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
    1979~1980年,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龙显助等人完成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 与农业区划中土壤资源调查与改良利用途径的研究课题。此项研究完成了土壤图、土壤改良 分区图、土壤质地图(1:50万)、提出了土壤资源调查报告;对三江平原黑土、草甸土、白 浆土、沼泽土、暗棕壤五大土类的属性、分布、面积与形成条件和资源利用评价与改良途径 以及对土壤资源开垦后有砂化、僵化、盐渍化等问题做了专题论述。实践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已在三江平原总体规划、农田基本建设、低产田改良、农、林、牧、副、渔五业用地方面 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成果1982年获省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