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制药机械
黑龙江省长期以来一直用落后分散的手工操作方式加工生产中药制剂,1953年经过公私
合营,使手工业作坊逐渐走上集体化、机械化生产的轨道。而医疗器械则一向全靠外地调入
或进口,1954年,哈尔滨创办了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合作社,开始仿制简单的器械和维修旧
有医疗设备。1956年以后,各中药厂逐步增添了新问世的洗药机、切药机、干燥机、制丸机
、颗粒机、压片机、胶囊分装机、铝塑包装机、灌封机。1961年,建立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制
造厂,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200毫安X光机并投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省医疗、制药机械的水平,发展医药事业,广大科研、医学院校和临
床医疗单位曾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1980年,哈尔滨制药厂根据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首先在国内研究、设计、制造出
第一条粉针自动生产线,使粉针分装技术接近国际水平。
1983年,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制药厂丰柏忠,为改变蜜丸手工操作的落后手段,研制成
HNY-14中药蜜丸制丸机。每丸重量的精度比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提高了0.2%,而且整机结
构合理、操作方便、运转协调稳定、生产效率高。同时达到了药品卫生标准要求的菌检合格
率。这项技术的发展深受中药厂欢迎,已有部分药厂装置此机,设备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1983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3年,东光机械厂参考外国先进的铝塑包装机制药设备的性能和特点,经过分解、剖
析、测试后,设计制造成国内第一台铝塑包装机。此机包装卫生条件好、严密可靠、操作方
便,容易掌握、生产效率高,1983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传统的中药蜜丸多以每丸2钱为规格,服用既不方便又不卫生。1984年,佳木斯制药机械
厂张树秋等为改变药丸规格,依据国家医药管理局攻关课题计划,经反复研究,试制成中药
自动小丸机。本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大丸药,方便了病
人服用,1984年通过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鉴定,同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4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赵邦莲等根据传统的针刺治疗法研制成DXZ型电镝针显示治
疗仪,用于非刺入性刺激的现代针灸技术,解除了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惧怕针而失去治疗机
会,或因精神紧张发生晕针和滞针,以致影响疗效的缺点。本疗法还能减低肌体对周期性重
复脉冲波的适应性,治疗范围较广,对某些疾病确有较好的效疗。诊察的低电阻点探测与治
疗可同步进行,并具有显示性能。1984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同年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