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科技队伍

  据《黑龙江省通志纲要》记载,清朝末年,黑龙江省的专业科技人员很少,多从事教学 和医药工作。
    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的专业科技人员有所增加,1914年,全省已有各类专业科技人 员5755人。其中从事教学的1266人,从事医务工作的2674人,稳婆(旧日时收生婆的别称) 1815人,从事科学试验研究的仅50人。
    东北沦陷期间,黑龙江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减少到3943人。其中教学人员2252人,医务 人员1769人(内有日本344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110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省地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各项事业开始恢 复和初建。当时的专业科技人员主要是从伪满各类机构中接收过来的教师、医生及少数科研 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的专业科技人员仍然较少。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 个五年计划,黑龙江省是国家重点建设地区,从关内调来一大批科技人员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因而科技队伍迅速壮大。据1955年省委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统计,当时全省有各类专业 科技人员19508人,至1957年底,全省科技队伍已发展到62600人。
    1957年反右斗争和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大批科技人员被错划为右派、右倾机会主 义而遭到批判和打击,使全省科技队伍一度出现了负增长。1958年全省科技人员总数比1957 年减少4837人。
    60年代初,贯彻党中央在广州召开的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精神和“科技十四条”,纠正“ 左”的错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省科技队伍开始稳步发展。1965年全省科技人员由 1960年的98524人增加到142140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科技队伍遭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文化大 革命”运动前期,把科技人员同工农兵对立起来,并视为改造对象而大批下放工厂、农村接 受“再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全省有1.2万名科技人员以“反动学术权威”、“洋奴”、 “反革命”、“特务”等罪名被强制劳动改造或投入监牢,使全省科技工作处于倒退、停滞 、瘫痪的状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到了真正 落实,平反了冤假错案,评定技术职称,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政治地位,一批科技人员被选拔 到各级领导岗位,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全省科技队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 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