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器材供应

  1964年,省科学用品服务处开始科学器材供应,当年销售额为67.8万元。1965年除器材 供应外,开始抓维修业务和组织协调工作。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瘫痪, 业务停止。1971年成立省科学器材服务站,始恢复器材供应业务。
    1975~1977年,为贯彻国家在湖南省华容县召开全国四级农科网会议精神,省科委、省 农牧渔业厅共同决定,由省科学器材服务处负责装备全省县级农科所、公社农科站、大队农 科队、小队农科组(简称四级农科网)的科研仪器设备。省科学器材服务处抽调专人对全省 四级农科网的设备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参照湖南华容县和江苏吴县经验,制定了《黑龙江省 装备四级农科网办法》。经过统一采购、合理分配,重点装备了32个县级农科所,500多个公 社农科站及队、组的农业科研仪器设备。提供土壤氮、磷、钾和酸碱程度分析、种子检验、 病虫防治和农业小区气象等所需80多个品种,12900多台的仪器设备,总金额达130.5万元。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科学器材工作开始实行承包业务,即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和工矿企业科学实验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由省科学器材公司全部承包下来,统一采购和供 应。每年承包金额60多万元,有计划的装备了一批重点科研单位。
    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中心,但仪器设备条件很差。1978年开始 ,省科学器材公司先后为其提供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临界点干 燥仪、真空喷涂装置、高速离心机等30套先进仪器设备,使该院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配套齐 全,可进行具有相当水平的科研工作。1980年联合国粮农总署来院参观考察,认为省农科院 的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配套,可承担联合国大豆研究中心的任务,并一次拨给8万美元,作为 继续扩建试验室和购置相应设备使用。
    省分析测试中心是1978年新建的科技服务单位,为使其尽快开展分析测试业务,省科学 器材公司为其引进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透射和扫描显微镜、质一色联用仪等 9套大型精密仪器,使该中心成为全国省级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最快、工作开展最早的单位。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兽医研究单位。为支持该所的科研工作,省科学器材公司 与其建立器材供应关系,经常为其重点科研项目提供器材。如为“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课题 提供了进口的二氧化碳培养箱、-9℃超低温冰箱、精密酸度计、带照象的研究显微镜等精密 仪器3台件,使“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这一重点研究课题得以完成。
    1982~1985年,省科学器材公司为省轻工研究所装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紫外 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精密分馏条干均匀度试验仪、自动控制发酵装置等关键性仪 器设备,加快了科研进度,推动了轻工生产。如全省几家味精厂,原生产1吨味精需用10吨玉 米,采用省轻工所研究成功的利用甜菜废糖密发酵制取谷氨酸成果,仅用6吨废糖密就可生产 1吨味精。使每吨味精生产成本降3000元,一年可节约粮食9330吨,多创利税535万元。
    为满足科研单位对科学器材先进性的要求,省财政在1964~1977年平均每年划拨20万美 元基础上,1981~1984年增加到平均每年50万美元。用这些外汇,同日本、美国、德国、瑞 士和苏联等19个国家60个厂家建立了科学器材贸易关系,进口了一些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科 学仪器设备。
    全省各级科研单位已拥有一批设备精良、水先进的科研仪器。据1985年科学普查,全省 地市以上科研单位拥有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2192台(套),原值总金额达8308.6万元。其 中国产仪器设备1284台(套),原值总金额3472.9万元,进口仪器设备908台(套),原值 总金额4835.7万元(详见表9—13《黑龙江省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拥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