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后 记

  《黑龙江省志·科学技术志》编纂工作是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并于1991年签订了责任状 。编纂工作是在省地方志办公室指导和科技志编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经有关厅局、科研 单位、高等院校等积极配合和全体修志人员的辛勤劳动,于1992年末完成了科技志送审稿的 编纂工作,并经省地方志办公室初评通过,实现了目标责任状的要求。
    《黑龙江省志·科学技术志》是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官书。在编修过程中,全体修志人员 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全省有史记载以来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史实进行分析、整理和翔实的记述,因此,具有重要 的“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对于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编纂过程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组织发动1984年初经省编委批准,省科委成立科技史志办公室,后又成立以省科委牵头 ,省人事厅、省科学院参加的科技志编纂委员会,并抽调部分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组织协 调和编辑工作。与此同时,召集省直有关厅局科技处长会议,动员、部署编写科技志工作。 为提高撰稿人的业务水平,省科委先后举办两次科技志编修讲座,并分头深入各承编单位进 行具体指导,总结交流了农机、邮电科技志稿编写的经验,还组织部分厅局撰稿人到外省学 习经验。
    史料搜集黑龙江省科技史料十分丰富,但缺乏系统的积累和分析研究工作。为此,一是 发动全省各地市县科委,省直有关厅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搜集、撰写资料;二是由省科 委史志办通过查档,个别采访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省科学技术发展史料进行搜集、整 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经过上述工作,积累了千余万字史料,为科技志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篇目设计科技志篇目几经变动,不断趋于完善。
    一是将基础性科学,新技术与软科学,农业,工业,能源,地矿、测绘与地震,交通运 输、邮电,商业、粮食,医药卫生与文体,科研与技术开发,科技队伍,科技管理与服务共 设为11篇。这个篇目的弊端是结构松散,分类不科学,科技志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二是为使篇目结构合理,分类科学,突出重点,将上述11篇归纳为6篇。即,把基础性科 学篇改为自然科学篇;新技术不独立成章,纳入相关专业;软科学并入科技管理篇,工业、 能源、交通邮电、地矿、测绘与地震、商业粮食等压缩合并为工程科学技术篇;医药卫生独 立成篇,文体科技纳入相关章节;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合并为一篇;农业、科技管理与服务 仍独立成篇。调整后的篇目,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省地方志办公室1992年在通过初稿时也 提出,突出的问题是工程技术篇所占章节过多,显得臃肿,各篇章节欠匀称。
    三是根据上述意见又做了调整,将篇目设计为9篇,即:基础性科学研究与应用篇,能源 篇,工业篇,交通运输、邮电、广播篇,建筑、环保、地震、测绘篇,农业篇,医药卫生篇 ,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篇,科技管理与服务篇。此稿于1995年9月完成,1996年10月通过省地 方志办公室终审。
    初稿撰写科技志涉及的学科专业多,技术性强,必须发动专业人员撰写,才能确保志书 质量。因此,除概述、机构、队伍、管理由省科委史志办及相关处室撰稿外,其余篇章分别 由有关厅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省科委有关处室撰写。先后提供资料及参加撰稿的人员 10多人。
    初稿形成后,编辑刊发《科技史料选编》4卷86期,经各厅局领导、专家及科技志编委进 行审查,广泛征求意见。
    评审与总纂科技志的评审与总纂是分两个层次进行的。一是通过《科技史料选编》刊发 后,根据多方面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和编辑加工;然后重新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再进行修 改加工。二是由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初稿评审,根据评委意见进行修改和总纂。在修改和总 纂过程中,我们紧紧把握政治观点正确,入志史实准确,专业术语科学,体例合理,文字流 畅等原则进行。
    志书出版在1996年3月省科委机构改革中,原史志办撤销,由省科委办公室承担其职能。 经努力筹措出版经费,于1999年初正式开始省科技志的出版工作。针对书稿中所发现的诸多 谬误,组织参加过科技志编写工作的老同志,又对志稿进行了七校七审,通过核对原始档案 、资料和原稿,并访问有关单位和当事人,完成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勘误、修订、增补工作 ,包括在第三篇第三章增加一节“机器人”,经省地方志办公室审定,力争使其更臻完善。
    在编纂和出版《科技志》过程中,得到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热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 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科技志编纂工作在国内以至省内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且历经多年、多人之手,问题与 纰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斧正。
    编者
    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