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普团体
科普团体是由专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群众团体,是省科协的
组成部分。
“文化大革命”前,没有单独建立科普工作的团体。省级学会(协会)中普遍建立科普
工作委员会或科普专业组,由他们承担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1978年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科普
团体是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至1985年底,共成立了3个专门科普团体,会员640
0人。
一、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省科普作协是省科协领导下的由科普创作工作者组成的群众团体。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科普创作,为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科学
技术文化水平,促进经济和生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1978年6月,省科普作协筹委会成立。1979年5月,筹委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
式成立了省科普作协。大会选举余友泰为理事长,龚占林、李
风、王海庭为副理事长,刘沙为秘书长,哈志年为副秘书长。省科普作协成
立后,各地、市科协也先后成立了科普作协组织,形成了全省科普创作网络。
1981年,省科普作协理事会补选朱洗文、哈志年为副理事长,王维军为副秘书长。
1982年9月,省科普作协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李景华为理事长,吴冈、张彧、
吕中山、金锋、哈志年为副理事长,王维军为秘书长,雍志谦、郑化顺为副秘书长。
省科普作协下设农业、工交、医学、少儿、科学文艺、翻译、评论、编辑、少数民族等
9个科普专业委员会。至1985年底,协会发展会员5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普作协会员20人)
。
二、黑龙江省科普美术家协会
省科普美协是省科协领导下的科普美术家团体。其宗旨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团结壮大科普美术创作队伍,大力繁荣科普美术创作,不断提高科普美术水平,为提高中
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1979年11月,省科普美协筹委会成立。1980年10月7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9人,常务理事19人。尤飞虹当选为主席(理事长),晁楣、杨沙为副
主席(副理事长),丁友为秘书长,张士南为副秘书长。1980年发展会员109人,1981年发展
会员47人。
省科普美协成立后,嫩江地区、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伊春市、
绥化地区、哈尔滨铁路局、呼兰县、海伦县的科普美协相继成立。至1985年底,全省共有7个
市(地)、2个县和铁路系统建立了科普美协组织,发展会员800人。
三、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是由热心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教师、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组
成。其宗旨是加强全省科技辅导员的联系,组织经验交流,提高会员素质,维护会员权益,
开展青少年科技启蒙教育,在青少年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早期发现
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科技后备力量。
省科技辅导员协会于1981年8月15日在伊春市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29人。大会选举于维汉为理事长,尤飞虹、邓桂生、陈凤兰为副理事长,蒲清德为秘书长,
廖勇、丁友为副秘书长。当年发展会员108人。
1985年3月,省科技辅导员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由40人组成的第二届理
事会。夏奎耀当选为理事长,孙万良、张国柱、于清贤、刘凤荣当选为副理事长,廖勇当选
为秘书长,宫红、李夏青、张国良为副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特聘尤飞虹、陶成为顾问。
省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后,各地、市、县科协也相继建立了组织。截止1985年底,有地
、市级协会14个,县级协会46个,区级协会37个。全省共发展会员5100人,其中专兼职辅导
员4400人。各地、市级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分别成立了生物、电子、地理、天文、计算机、
无线电等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