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厂矿、高校、科研单位科协

  厂矿(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科协是各级科协的基层组织,由本单位或本地区党委领 导,业务受上级科协指导。
    一、厂矿科协
    早在1954年,哈尔滨科联、科普组织刚刚筹建,哈尔滨林机厂便建立了科普工作组;19 56年,他们根据工作需要又建立了科联小组,当时会员人数不多。伴随着1958年大跃进,开 展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形势,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工厂中的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如哈 尔滨车辆厂的苏广铭、哈尔滨制氧机厂的孙茂松、齐齐哈尔市第一机床厂的马恒昌等)的推 动下,建立技术革新小组,带动广大工人在工厂中开展技术革新、刀具表演、开展技术交流 协作,他们技术革新成绩卓著,有的被选为中国科协“一大”代表,出席了中国科协“一大 ”。这些技术革新小组(有的称为技术攻关协作组)是厂矿科协的胚胎组织,为厂矿科协的 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58年,齐齐哈尔市国营建华机械厂首先建立了厂科协。接着,哈尔 滨林机厂、哈尔滨车辆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车辆厂、哈尔滨锅炉厂、东安机 械厂、齐齐哈尔造纸厂、齐齐哈尔第一重型机器厂等先后建立了厂科协。当时,厂矿科协的 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组织技术人员大搞技术革新。1961年12月25~27日,省科协 在哈尔滨市召开科协工作座谈会,会议就厂矿科协工作进行了讨论。会后,在哈尔滨市、齐 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又相继建立了一些厂矿科协。如佳木斯电机厂科协、佳木斯 纺织印染厂科协、友谊糖厂科协等。厂科协围绕工厂的技术革新和改造设备,开展技术攻关 、技术协作、提合理化建议以及技术讲座等科普活动,工作比较活跃。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工厂科协活动也随之中断。
    1978年至1980年,根据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各级科协组织相继恢复,厂矿科协也相继恢 复。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伟建厂、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 厂、哈尔滨林机厂、哈尔滨亚麻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车辆厂、牡丹江北方工具厂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等科协相继恢复和重新组建。两年时间,全省有39个厂矿先后恢复和 建立了科协组织。由于当时全国处于拨乱反正时期,厂矿科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党委落实知 识分子政策,解决冤假错案、维护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
    1980年8月省科协召开“二大”后,随着各级科协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 、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七台河等10个城市科协注意抓了厂矿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 厂矿科协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1981年4月22~24日,省科协召开了厂矿科协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为了 使科协工作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应有计划地、逐步地把组织建立到县和较大的厂矿 企业”的精神;讨论《黑龙江省厂矿科协章程》草案、推动了厂矿科协的组织建设,1981年 底统计,全省已建厂矿科协58个。
    1982年7月28日,省委办公厅以黑办发[1982]38号文件转发省科协党组《关于加强基层 科协建设的报告》,要求各地、市、县在县团级的中小企业建立科协,抓好基层科协的组织 建设。到年末,已建厂矿科协80个。
    1983年4月10~12日,省科协在大庆市召开“全省厂矿科协工作汇报会”,研究如何开创 厂矿科协工作新局面。据会议统计,到1983年3月为止,全省已建厂矿科协150个。这次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与巩固厂矿科协,在科技人员比较集中、专业学科比较多的厂矿企事 业单位建立科协,是科协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今后厂矿科 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应该是建立在两个服务的思想上:第一要树立为科技工作者服 务的思想,关心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福利、学习和工作条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科技工作者需要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使科协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 家。第二要有为发展生产服务的思想,坚持科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组织科技 人员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以及学习交流,技术论证等科技活动,解决生产 中出现的技术关键,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党团结和 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作用,发挥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做好科技人员的政治 思想工作,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四化而献身的积极性。
    至1985年底,全省共建厂矿科协195个。
    二、高校科协与科研单位科协
    高校科协和科研单位科协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高 校、科研单位党委联系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纽带及发展高校教学、搞好科研工作的助手。
    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人员密集的地方,也是各级学会骨干力量集中的地方。为了 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大学的学术思想;加强党同科技人员的联系,高校、科研单位科协诞生 了。
    1982年12月25日,全省第一所高校科协——大庆石油学院科协经过4个月的筹备正式成立 。大庆石油学院科协也是国内成立较早的高校科协之一。它的第一届委员会由53人组成,其 中以正、副教授、老讲师为主体;选举了院长、教授、副教授为科协主席、副主席。学院科 协开始挂靠在学院科技情报室,1984年9月独立办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了大庆石油学院科协的经验,于1984年6月成立了校科协。校科协委 员会由41名委员组成。科协主席由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兼任,秘书长由科研处处长兼任。同年 ,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科技大学、大庆师范专科学校相继成立了科协。哈尔滨七0三研究 所、哈尔滨市电站设备成套所、省电子试验研究所、省轻工研究所、省冶金研究所、哈尔滨 市焊接研究所、省建筑设计院、省冶金设计规划院、省电力设计院、省纺织设计院、省水利 勘测设计院、哈尔滨市石油化工设计院、哈尔滨市勘察测绘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等15个 科研单位建立了科协组织。
    198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省水运规划设计院、国 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大庆石油化工 设计院等相继建立科协。
    至1985年底,全省共建立了8所高校科协和20个科研单位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