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学术论著

  一、学术论文的征集与评选办法
    1962年,黑龙江省科协为保证学术会议的质量,在总结历年各级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了征集与评选学术论文的原则要求,主要有:
    1.召开学术会议前,应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拟订征集论文的提纲,向各方面发出通知 。
    2.本着广泛征集、严格审选的原则,经理事会认真评选,选出最优秀的论文,作为选拔 出席会议代表的依据。
    3.评选论文要发挥严肃、严格、严密的作风,广泛的检阅,认真细致的层层筛选。评选 论文的标准是三性(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三基(要有基本知识、充实的基本理论、 可靠的基本技术措施)。
    4.论文要短小精悍,以说明问题为主,全文控制在3000~5000字。
    5.论文评选一般分3类。一类作为大会宣读,二类作为小组发言,三类作为参考。经过 会议宣读、代表评议后印刷论文选集。一类印全文,二类印摘要,三类印题目和作者姓名。
    1981年6月,根据多年实践,黑龙江省科协在全省第二次学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召 开学术讨论会试行办法》中,对论文的征集与评选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一)论文的征集
    1.论文通知最迟应在会前4个月发出。通知中要明确说明讨论的内容、目的、重点议题 、论文选录标准和报送时间等。同时,可根据讨论会需要征集特邀论文。
    2.征集论文的范围: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或重要课题的阶段性科研成果;有理论分 析的、重要的技术经验总结;科技发展方向的综合评述;特约报告等。
    3.论文的报送:论文作者应在接到通知后的1个月内向筹备小组报送论文题目和内容概 要,3个月内报送论文全文或详细摘要。
    (二)论文的评选
    1.论文的评选工作由学会常务理事会或专业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的论文评审小组负 责进行。论文评选应严格掌握录选标准。注意论据和数据的科学性和参考文献的准确性。
    2.论文的选录标准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有理论探讨或实用价值; 有争论的重要学术问题的专门论述。此外,各学会可根据学术讨论会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 提出论文录选标准的补充条件。
    3.论文评选工作须在会前1个月完成。
    二、优秀论文评、奖活动
    1980年9月12日,中国科协印发试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组织通则》 中规定,“推荐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科普作品,建议国家或中国科协和所在单位给予奖励” 是学会理事会的职责之一。
    1981年6月,黑龙江省科协在全省第二次学会工作会议上提出:“凡被选定的优秀论文, 可向论文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或推荐给有关学术刊物予以发表”。
    根据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的上述精神,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各种学术会议评选优 秀论文。仅据60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统计,从1980至1985年,共评选出优秀论文17 74篇。
    除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自身结合学术会议评选优秀论文外,各市科协还专门组织开 展评选活动。哈尔滨市科协于1981年4月,起草了《哈尔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方案》, 开展了哈尔滨市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全市57个学会、协会、研究会 ,有36个学会、协会、研究会根据评选方案开展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推荐论文1418篇, 经过各学术委员会和市科协学术委员会反复评选,最后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199篇。
    齐齐哈尔市科协于1983年组织全市第一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的论文发表时间范围 自1981年1月1日至1982年9月30日。各学会评出优秀论文283篇。其中一等5篇,二等76篇,三 等207篇。
    
    
    1985年10月,省科协制定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励试行办法》。决 定每年由省科协统一组织1次优秀论文的评选和奖励活动。
    《试行办法》规定,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在省级学会及其分科学会、专 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在国内研究撰写,被国外学术刊物刊登或在国际学 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在全国性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非本会会员撰写或没有得到 机会发表的论文,有两名具有相当于副教授以上高级技术职称的学者推荐,经省级学会有关 学组初审通过的论文,均可参加评选。
    《试行办法》规定,评选标准分三等。凡在理论上、技术上属于国内外新发现、新创造 或解决了国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并得 到国内外学术界承认者可评为一等;凡理论上、技术上与国内同学科、同专业相比属先进水 平,对科学技术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大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学术界承认者,可评为 二等;凡具有一定学术理论水平,有一定经济及实用价值,属省内先进水平者,可评为三等 。
    优秀论文评选分三级进行,即各分科学会及专业委员会初审推荐;省级学会评定;省科 协学术委员会批准。
    省科协每年召开1次奖励大会,对优秀论文作者发证、奖励。
    三、省级学会优秀论文、著作
    (一)理科学会
    省植物学会自1961年成立以来,全省学会会员共撰写论文和技术报告1300多篇。经理事 会选拔报送全国性会议的论文,大部分被选用,并编入论文集。建会初期,在东北植物研究 所刘慎谔教授的主持下,学会曾组织过50余人参加的黑龙江省野生植物普查,并在此基础上 ,编写了《黑龙江省经济植物志》专著,不仅为黑龙江省植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 且为农、林、牧、副、医等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东北林学院周以良教授等从 1972年开始组织编写《黑龙江省树木志》一书,1985年3月出版。该书详细记载了黑龙江省木 本植物41科、99属、332种、98变种、36变型,对各树种的学名文献、形态特征、物候期、分 布特点、生态习性、繁殖方法及经济价值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并且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对黑 龙江省各植物区(亚区)的特征、分布、组成、演替规律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该书内容丰 富,文字简练,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省心理学会自1978年恢复活动后,据不完全统计,会员共撰写论文200余篇,分别在中国 心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以及省心理学会的学术年会上交流。其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论文、 报告等80余篇。在一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有7篇,二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的40余篇。1984年至1 985年,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孙汝廷等著作的《心理学》、《心理学词典》,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朱玉英、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肖楸著作的《实用教育心理学》,省教育行 政干部学院院长李诚忠、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蒋铁渊著作的《心理学》,哈尔滨师范大 学教育系主任、副教授吴万森、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研室主任姚清如著作的《普通 心理学》分别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1979年成立后,8年中,出版专著、译著20余本,在各种刊物上发 表的和在各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几百篇,其中,姚炎祥、刘叙和、赵清爽合著的《科技人 才修养十二讲》、于书亭著作的《现代生物学哲学问题》、刘国城著作的《生态平衡浅说》 3本专著和王启民、宋永、师振平、潘景为合著的《沙岩油层注水采油方法的探索》论文获中 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论著奖。另有2本著作和1篇论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还有7篇 论文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评为首届年会的一等论文。
    (二)工科学会
    1985年,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 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石油学会等单位联合召开黑龙江省中生代地层学术讨论会。会上,省地 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马家骏宣读了“黑龙江省中生代地层研究现状”的论文;东煤地质局10 8队总工程师朴泰元宣读了“鸡西龙爪沟群及其上覆地层中的火山岩时代对比”的论文;中国 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子舜、省地矿局区调一队高级工程师李蔚荣、省地矿局区调一队工 程师袁福盛、浦全生合写的“黑龙江省勃利盆地龙爪沟群研究的新进展”的论文;东煤哈尔 滨地质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陈道阔等宣读了“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的研究及其与鸡西群的对 比”的论文;地矿部沈阳地质科研所副研究员于希汉宣读了“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时代及 对比的初步探讨”的论文;大庆石油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叶得泉宣读了“松辽盆地白垩系 嫩江组介形类化石的演化和沉积特征”的论文;地矿部沈阳地质科研所副研究员蒲荣干宣读 了“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孢粉序列及其地层对比”的论文。着重讨论了黑龙江省东部含煤的中 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初步统一了龙爪沟群的新三分方案,对含油的松花江群和含煤的 大兴安岭群基本确定了地层层序。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今后编制全省地质志及我国区域地层对 比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省造船工程学会自1963年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有1400多篇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 上发表。其中,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二系副教授吴德铭撰写的“非线性水波理论”、哈尔滨 船舶工程学院二系副教授高玉臣撰写的“裂纹尖端弹塑性场”等论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系副教授朱典明撰写的“摆线式推进器 的理论计算方法”、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系副教授罗培林撰写的“结构强度稳定性综合理 论”等论文在其专业上具有较高的水平。
    省煤炭学会自1979年12月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后,学术活动有了迅速发展,至1982年,举 行学术交流活动23次,参加人数达1290人次,交流论文480篇,其中有44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论文特点是密切结合煤矿的生产建设,内容集中,观点明确,对提高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的技 术素质,改进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都取得一定效果。如1981年10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井 巷快速施工、光爆锚喷学术讨论会,是一次来自生产建设实践的经验交流会,鸡西矿务局城 子河矿于凤柯的“开缝式钢管锚杆的应用”的论文、鹤岗矿务局新一矿王岱礼的“光爆锚喷 一次成巷在破碎松软围岩中的应用”论文都得到与会人员的重视和好评。通过这次交流,对 进一步推广光爆锚喷一次成巷的先进施工方法,加快井巷施工速度,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农科学会
    1980年4月9~10日,省水利学会土壤学组与省土壤学会在哈尔滨联合召开三江平源土壤 资源评价及利用改良评稿会,省水利系统和农业系统的49人出席会议,与会同志对由省水利 设计院、农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合江农科所、牡丹江农科所和省自然资源所共同完成的《 三江平原土壤资源评价及利用改良》一文,进行了评论,认为该文是在充分利用以往资料的 基础上,又采土样200余个,统计土壤理化资料1万余项次而提出的,论据充分,观点正确, 符合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对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三江平原土壤资源是一个有科学价 值的材料。
    省畜牧业经济学会自1982年建会4年来,会员撰写的论文中有180篇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 发表。为全国性学术会议选送38篇论文。1983年5月,在全国第4次畜牧业经济理论讨论会上 ,学会选送的22篇学术论文,有14篇被编入大会的论文选集,有7篇论文被兄弟省刊物和全国 性杂志刊登。1983年10月,省科协召开松嫩平源综合开发与整治学术讨论会,学会选送7篇论 文,有4篇获优秀论文奖。1984年8月,省科协召开东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整治学术讨论会, 学会选送10篇论文,有5篇获优秀论文奖。1985年8月,在大连市召开的东北4省区农业生态建 设战略学术讨论会,学会推荐的4篇论文,全部被选入论文集。1985年9月,省科协召开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学术讨论会,学会推荐的8篇论文,有5篇获优秀论文奖,占总获奖数的25%。1 985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全国畜牧业经济研究会联合出版的论文专集《粮 食转化问题研究》,学会推荐的4篇论文全部入选。
    省农场管理学会自1983年建会以来,有29名学会会员的77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在省以上刊 物上发表。省农场总局副局长张福如、省农场总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范为常合写的“对国营 农场办家庭农场的几点认识”在《红旗》杂志1985年第11期上发表;省农场局经济研究所所 长周迅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服务问题”在《农业经济问题》1984年第12期发表,并同“黑 龙江垦区职工家庭农场发展道路”一文在省农经学会1984年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省农场 总局经济研究所调研员杨荣秋的“试论国营农场专业户”在《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11期发 表;“试论国营农场的专业户”被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辑出版的《论专业户》一书录用;省 农场总局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宋吉璠的“恪守生态学原则,发展黑龙江垦殖业”在《中 国农业科学》1984年第2期发表;省农场总局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孟昭春的“加 强草原建设,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在省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及整治学术讨论会上被 评为优秀论文;省农场总局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农艺师杨敬一的“850农场产业结构调 整的途径和效果”、省农场总局计划处工程师刘秀竹的“从8511农场产业结构的情况看黑龙 江垦区产业结构转化的趋势”均参加1985年10月省科协召开的“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学术 讨论会”,并被评为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