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学术刊物

  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是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交流学术思想、学术经 验,促进学科发展,推广科学成果的一个重要阵地。早在科联时期,畜牧兽医学会就编辑出 版一个全国性学术刊物—《畜牧兽医译报》。畜牧兽医学会和医学会还办有《会讯》。1958 年,畜牧兽医学会办的《会讯》改为《黑龙江畜牧兽医》,向全国发行,它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国后黑龙江省最早的一个由学会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农学会和医学会也分别 创办了《黑龙江农业》和《黑龙江医刊》。为及时交流各学会的活动情况和工作经验,推动 学会工作,哈尔滨科联还办了《会讯》。
    1958年底省科协成立后,除《黑龙江农业》、《黑龙江畜牧兽医》和《黑龙江医刊》继 续出版发行外,新建的省级学会也陆续办起了学术刊物。128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中, 已有80个自办或与有关部门合办了学术刊物。这些刊物,以宣传党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贯 彻“双百”方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促进 学科发展为宗旨,设有“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研成果”、“译文”等为广大自 然科学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技术骨干所喜爱的栏目。有的公开发行,有的内部发行,发行量 不等。除正式学术刊物外,有的学会、协会、研究会,从自身条件和需要出发,办了旨在及 时交流学会工作情况和学术动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讯》。
    
    
    
    
    
    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多方面发挥了作用,效果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发表论文的园地。《黑龙江畜牧兽医》仅1980至1985年, 就刊登了1440篇论文。黑龙江省测绘学会,经常把一些较好的论文推荐到《黑龙江测绘》上 发表。该刊自1978年创刊至1985年末,共刊登251篇论文,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文章1 篇,参加全国测绘学术会议的文章59篇,评为省级的优秀学术论文38篇。《黑龙江纺织》是 以报道亚麻为主的纺织综合性科技刊物,所发表的亚麻方面的生产、科技学术论文,具备国 内一流水平,如“关于我国亚麻收获机械化问题的探讨”、“亚麻二粗合理利用”等多篇文 章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过。
    二、有利于开展学术争鸣。由于刊物坚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会员可以不受学术 活动内容的限制,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时通过刊物发表。对一些新技术问题,常有不同 看法,甚至形成互相对立的观点。对于各种看法和论点,各抒已见,通过讨论,认识逐步得 到深化。《农场经济管理》是全国农垦系统所办刊物中两家公开发行刊物之一,在全国农垦 经济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创刊以来,该刊编辑部鼓励学术争鸣,曾围绕农场系统经济 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家庭农场在国营农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讨论和学 术交流,发表了多组争鸣文章,在农垦经济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为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起 到了参谋和咨询作用,在国营农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成为农垦系统各级 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发现人才的窗口。省测绘学会把创办刊物视为发现人才和优秀论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们不仅把优秀论文推荐到《黑龙江测绘》上发表,而且经常向全国性刊物和省、市报社 、电台推荐稿件。从办刊中发现一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与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志,也 发现一些知识面广,经验较多,具有领导才能的同志。有的人能抓准本专业领域里有现实意 义的课题,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对这些个人和集体,理事会在年度总结中 均予以表扬,有时把他们的才能和热心学会工作的情况,介绍给他们的所在单位,作为考核 干部的材料。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通过办刊发现许多拔尖人才。自1979至1985年末,该刊 已有30余名作者因在本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论文,人选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综合性或 专题性学术研讨会,有的论文被选为本专业大学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黑龙江省图书馆副研 究馆员李修宇撰写的《论汉语拼音著者号码表的编制问题》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 书分类》教材内;黑龙江省图书馆和省内大学图书馆的副研究馆员赵士良、王盛茂、王科正 、夏洪川、葛冠雄、王知津、李景正等人的论著被选入大学教材参考资料。
    四、传递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一学术期刊,均设有许多栏目,刊物通过交换,使同 专业工作者得以互通信息,了解本专业省内外、国内外的发展动向,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技术 进步。《低温建筑技术》杂志1984年2~4期连载了混凝土冬季施工“国际建议”一文,使寒 冷地区广大建筑工作者了解到苏联砼冬季施工方面的最新信息。该文刊载后,深受读者欢迎 ,写信给编辑部表示:“国际建议”对提高我们冬季施工水平大有裨益,对具体指导工程实 践很有实用价值;加拿大等国读者写信给《低温建筑技术》编辑部,从该刊目录中选出“严 寒地区节能又经济的多层住宅适用技术”、“冬施基土防冻”、“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厨房设 计探讨”等多篇文章,要求作交换。
    五、刊物发表的优秀论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黑龙江畜牧兽医》 1980年第5期和1982年第6期刊登的杨化文等人撰写的《黑龙江几年来黄牛改良和培育效果调 查研究报告》和《对肉用杂种牛快速培育方法的研究》,促进了全省黄牛改良工作的开展。 到1983年末,全省黄牛存栏数达113.9万头,比1981年增长21.9%,其中改良牛55万头,改 良比重达到50%。1982年第2期发表的李永和等人的《黑龙江省黑白花奶牛牛群质量调查报告 》对推动黑龙江省黑白花奶牛牛群质量的提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1983年《黑龙江畜牧兽 医》杂志《奶牛专辑》中刊登的黄国卿的《黑白花奶牛的培育》一文,对提高单产和奶牛级 别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经过培育,使奶牛单产(产奶量)大幅度提高。1982年平均单产达 5705公斤。调查中,有90头单产达7003公斤,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983年第1期发表的鹿振 起等人的《应用琼脂扩散反映诊断猪瘟的实验报告》,是当时条件下解决我国现地诊断猪瘟 的较有应用价值的方法,在国内尚未推广应用。它为猪瘟病的诊断、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 依据。《低温建筑技术》是指导我国寒冷地区建筑技术发展唯一专业性刊物。我国三北(东 北、西北、华北)地区横跨10个省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2以上,冬季施工时间长达3~6 个月,冬季施工技术复杂多变。为进一步提高冬季施工技术水平,该刊及时报道和推广冬季 施工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指导我国的冬施生产。如该刊针对我国寒冷地区地基基础施 工落后的状况,及时报道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的应用技术,并多篇幅地报道 了我国引进并结合国情研究发展的新技术——强夯法在我国寒冷地区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如 采用强夯法处理道路翻浆新技术等,对彻底改变我国寒冷地区地基与基础施工的落后状态,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该刊还针对三北地区冬季施工时间长的特点,大量报道低能 耗、高效率的冬施新方法、新技术,如大模板的冬季施工、高层建筑冬季施工、混凝土化学 外加剂法、综合蓄热法、工频涡流加热养护法等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从而 大大改善了冬施现场面貌,降低了能耗,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黑龙江冶金 》1981年1月及1984年1月先后刊登周啸风《技术装修现代化途径的初探》、《技术工程学的 目标RF~RESM系统》、《关于技术装备研制、管理及改革趋势的探讨》等系列文章,具有较 高学术水平,在全国也有影响,获省科技进步奖;1985年1月刊登的李镇远《球铁瓦背高磷( 或超高磷)铸铁闸瓦双合金铸造》论文,是国内独创技术,仅此成果,每年可为全国铁路盈 利3500万元。《黑龙江测绘》1984年第25期刊登邵自修、李德成、乐秀菊合写的《桥梁控制 网的优化设计》一文,指导了哈尔滨市松花江大桥的测量和施工建设,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提前完成了建桥任务。该刊1985年第31期发表了臧恩钟《大片林区航空摄影的面积优选及其 趋势》一文。在分析黑龙江省第二次(1974~1980年)大片林区航摄实例的基础上,对我国 大片林区航摄做了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是:1.要选择合适的航摄比例尺;2.确定 合适的航摄周期;3.要多样化综合航摄;4.应建立与调查相应的森林航摄规范。上述结论 和建议对今后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管理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由于学术刊物坚持面向生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向,每期既有学术性文章,也有普 及性稿件。如《黑龙江畜牧兽医》,每期提高性稿件占32.6%。不少读者反映,杂志方向对 ,是学习的好材料。黑龙江省兰西县太阳升公社兽医所付文学写信给编辑部,他说:“贵刊 内容丰富,很解决问题。我过去诊断不出的病,学习之后,很受启发,照刊用药,治疗效果 很好”。安徽省来安县广大公社畜牧兽医站朱新反映:“你刊的临床诊断,内容丰富,很有 指导意义”。《北方环境》杂志每期也用较多篇幅普及环保知识,介绍污染治理技术。
    六、为科技工作者评定技术职称提供了依据。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创办的学术期刊 ,多属二级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均受评定专业技术职称部门的承认。东北林业 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东北农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黑龙江 水利专科学校、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的测量教师和地理 教师,凡在《黑龙江测绘》上发表过两篇以上文章的,就符合评职称条件;凡在本省地质、 煤炭、冶金、农业、土地、铁路、公路、林业、城建等行业中的测量人员,在评职称中,在 《黑龙江测绘》上刊登过1篇以上文章的,就达到评定职称的要求。《黑龙江图书馆》从创刊 至1985年为止,约有数百名图书情报界人员在评定高、中、初级业务职称中受益,有的因在 刊物上发表文章数量多,质量高;有的因在学会组织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奖,而在本单 位或本市、地安排住房、子女就业时受到鼓励和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