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外科技人员来省考察、讲学
1964年9月2日~5日,省科协接待出席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外宾(印尼11人,日本1
0人,墨西哥1人)来哈尔滨参观,外宾在哈期间,参观了东北农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哈尔
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哈尔滨科学宫、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亚麻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哈尔
滨毛织厂等单位,并进行了专业座谈。
省科协自1978年恢复活动以来,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从少到多,效益越来越显著。19
79年全省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有79次;1980年达到104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教授达352人
。1984年开始与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了团体间的友好关系。1985年省科协建立了国际部,进
一步促进和活跃了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工作。
1978年12月3日,美国会议服务局访华团一行17人来黑龙江省参观访问。该团副团长是美
国阿拉斯加大学副教授西沃尔·马歇尔,成员有泛美工程公司的总经理白烈·诺曼,从事低
温研究的工程师阿贝特·沃尔,还有研究冻土力学、道路、污水处理、严寒地区房屋设计和
施工等专业的专家及工程师。在哈尔滨期间,美国专家参观了省低温建筑研究所,并同省内
有关学科的科技人员进行了技术座谈。美国专家就寒冷地区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保温防漏、地
基防冻害处理、窗户防霜处理以及冬季施工暖棚的运用等问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省土木建
筑学会、省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建工学院等10余个单位50多人参加了座谈。大家感到,通过
这次学术交流,开阔了眼界,了解到美国当前有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得到了启示。例如:美
国塑料冲气建筑的运用,这种建筑在国内刚刚开始研究;对于屋面保温和防漏的处理,美国
是采用红外线照像机进行探测,国内尚无这种设备,值得今后研究或引进;在污水处理方面
,美国已有2万座污水处理厂,而国内污水处理厂只有40余座。美国很注意污水处理上的因地
制宜。同时,美国朋友还介绍了水泥路面施工机械与方法,寒冷地区路面开裂等问题的处理
方法,对我们很有帮助。
1978年5月7日,省科协与省土木建筑学会、纺织工程学会邀请来哈尔滨旅游的美洲华侨
工程学会第六团有关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副团长、美籍华侨结构工程师黄培正介绍了美国
建筑物抗震技术,结构工程师邝英杰介绍了高层建筑安全防火措施,结构工程师邓锡桓介绍
了高层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师楼锡九介绍了工业生产噪音控制方法,土木工程师梁待时介绍
了市政工程管理和规划;化学工程师焦祖韬介绍了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概况。通过这次
学术交流使参加座谈的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机械工程和土木建筑工
程等方面的动向和进展情况,对科技人员制订有关重要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有很大启发。例
如国内在研究纤维复合材料上,大量应用的还是玻璃纤维和硼纤维,碳纤维也开始进行研究
,但是,对于硼纤维和碳纤维的研究,哪个是主攻方向,一直徘徊不定。在这次技术交流中
,国际上著名研究纤维复合材料的专家、结构工程师焦祖韬介绍了当时世界上研制纤维复合
材料技术,特别是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的美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说:“美国在纤维复合
材料的研究上,曾在硼纤维材料上下过很大功夫,但成效不大,走了一段弯路。现在美国正
在发展碳纤维材料上下力量。碳纤维材料技术性能好,比较经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
对我国制定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规划,确立主攻方向有很大意义,可以使我们避免走弯路。
应邀出席学术座谈的美籍华侨专家对黑龙江省的城市建筑、公共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有
益的建议。如团长曾安生多次建议高寒地区房屋建筑可利用太阳能采暖。从长远来看,太阳
能采暖既经济,又适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梁待时建议在大城市加强公共交通工程建设,
发展地下交通,设置专用自行车道路,下水道的疏通应采用机械化等。
1978年5月23~26日,省科协邀请美国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组成的美国纯粹及应用化学代
表团一行6人来黑龙江访问,并参观了大庆和东北石油化学研究所。
1979年4月14日,趁日本九州测量业界访华团来黑龙江访问的机会,省科协组织了中日测
绘技术交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日本九州测量业界访华团,主要从事测量外业的专家和
技术人员14人。省测绘学会和土建学会的会员22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中日双方技术人员
交流了测量技术经验,促进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日本介绍了在天文大地测量,大地
控制点测设工作中的做法,包括精密大地网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人造卫星大地测量
、重力测量、地磁测量、验潮等。这些测量除用以测设基本测量控制点并保持其精度外,也
为地震预报、世界大地网连测、世界重力网连测以及国际合作实行地球内部重力学计划提供
资料。另外,日本已全部完成全国彩色航空摄影测量,摄测比例尺,平坦地区为1:8000,丘
陵地区和山区为1:1万~1:1.5万。这些照片不仅用于测量,还可以广泛用于其它方面。这
项新科学技术使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1980年,国际交流活动有所增加,共接待国外专家教授352人,组织各种学术活动104次
,全省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达7000人次。在活动内容上,比较注意结合生产建设的需要。如
1980年,省公路学会邀请日本道路专家工藤忠夫博士和桥梁专家相良正次先生就公路、桥梁
方面有关技术问题,作了为期5天的专题技术讲座,参加人员达900多人次,包括交通、城建
、农场、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和领导干部。讲学时间虽短,但解决了生产中的主
要问题。在道路方面省内正在进行旧路技术改造,大量修建黑色路面,质量不稳定,在设计
施工和工程材料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认识还不统一。日本专家对比了日本的设计方法,分
析了现场试验资料,认为设计厚度薄,因而寿命短,破坏快,尤其是在寒冷地区。并介绍了
日本根据客观条件和材料的性能,分别制定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材料标准配比,以及施工机
具和检测方法,很值得参考和采用。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松花江大桥的设计方案。日本专家针
对大桥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大桩径,减少桩数和边孔采用顶推的建议,有一定的采用价值
。
1982年,还先后接待了美国5个学术团体:美国建筑业访华团、医学访华团、美国国际人
民协会植保、植物病理访华团、美国电气化访华团,通过组织对口交流,更好地了解国外学
术活动的动向和有关专业发展水平,增进了科技界与国际学术团体的友好往来,在科研上起
到了相互启发和补助的作用。
1983年3月25日,美国国际人民协会肉牛考察团30人,应邀来黑龙江省访问。东北农学院
副院长、畜牧专家许振英教授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参加了座谈讨论。美国肉牛考察团在黑龙江
省访问的两天时间里,参观了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松花江奶牛场。美国专家对黑龙江省拥有
这样比较大规模的家畜繁育机构感到惊讶,认为在冻精生产上很多工艺都是现代水平,特别
是对精子活力的测定,从莹光屏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表示赞赏。美国专家看了哈尔滨市郊
区民主公社黄牛群,对奶牛与黄牛杂交一、二代的改良作了详细观察,他们认为中国农民在
粗放的饲养条件下把黄牛养得很好的经验是可贵的。
通过学术交流,中美两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双方在肉牛生产的理论上没有明显的不同,
但美国在犊牛培育和银行支助上搞得多些,值得发展肉牛参考。在饲料利用和加工上,由于
粮食还不充裕,饲料基地建设上与美国也有较大差距,所以,还应结合中国国情,开发饲料
来源,促进饲料加工工业的发展。在饲养繁殖上,美国专家介绍了他们利用各种激素的方法
,小牛埋置后可增重10%~15%的重量。美国在养肉牛上普遍采用杂交,以发挥杂交优势,同
时也很注意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各市科协的国际民间学术交流也很活跃。如,哈尔滨市科协1978至1979年两年间,借国
外专家和学者来哈尔滨市访问、讲学、旅游的机会,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52位专
家,进行了50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1981年1月,哈尔
滨市机械工程学会和哈尔滨市电子学会,邀请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邓林春博士来哈尔滨
市讲学,在哈尔滨科学宫作了关于电脑技术及其在工业和军事方面应用的报告。邓林春博士
是电脑技术方面的专家,对电子学、数学、太空控制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这次讲学对计算
机控制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和应用,以及对今后的展望作了介绍。19
81年7月,哈尔滨市医学会邀请日本新潟市山东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惠京子先生来哈尔滨市访
问,进行讲学和交流人工肾等方面的医疗技术,并授予惠京子先生为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分会
名誉理事。惠京子先生是旅居日本的爱国华桥,是日本新潟市华侨联合会的副会长,积极从
事中日友好活动。惠博士在人工肾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交流人工肾方面的医疗技术,将促进
哈尔滨市医学事业的发展。授予惠京子名誉理事仪式,由市医学会副理事长鞠爱生主持,理
事长赵忠武致词并授予证书。出席授予仪式的医学会理事35人。
1984年11月3日~6日,日本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日本锅炉协会副会长、代表团团长野
原石松一行10人来哈尔滨市访问。野原石松先生做了《世界上关于燃煤锅炉的动向及节能问
题》的报告,有关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68人进行学术交流。锅炉方面重点讨论了锅炉
胀管孔最小间距、高压锅炉管接头焊接结构、平板管应力分布和STS代替STB的可行性;压力
容器方面讨论焊接的返修次数,角焊缝检查方法,低温压力容器及液化器储藏罐安装安全阀
的必要性等问题。野原石松就燃煤锅炉的发展和煤的燃烧方式做系统介绍。他说,根据日本
能源政策,到1985年燃煤锅炉电量将比1980年增加7倍,并计划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
氢等技术。参观哈尔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时,日方福岗检验室室长有吉弘臣、福井检验所
所长豕田俊和对日本锅炉的检验方法做了介绍。参观哈尔滨锅炉厂时与该厂工程技术人员进
行了学术交流,双方对大型锅炉制造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座谈了电站锅炉制造技
术等问题,认为摩擦焊接在锅炉上使用是可靠的,高能射线探伤设备也是必要的。日方又对
超高压锅炉在世界上发展动向做了介绍。哈尔滨锅炉厂认为这些建议对60万吨机组的制造是
有益的。
1984年10月12日~18日,法国著名医学生物博士韩家骥教授来黑龙江省讲学。韩家骥先
生在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是弹性蛋白的研究方面造诣较深,最近几年曾先后提出了国际上前
所未有的弹性蛋白细胞生物链及其利用遗传基因及生物特性等新的论点,在国际会议上曾受
到同行们的赞扬。韩家骥教授决定将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献给自己的祖国。他通过这次归国
讲学向国内的科学家及同行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在韩教授讲学期间,省科协组织了来自省医
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东北农学院、哈尔滨科技大学、牡丹江市第一医院、
佳木斯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听课,一致认为韩教授的讲学内容新,许多理论、
实验现象,甚至不少词汇都是新的,从未听到过。大家一致认为,弹性蛋白理论的研究是即
将研究的新课题,在未研究前听到韩教授的讲课,对研究课题设计,实验内容选择及研究途
径等方面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1984年10月20日~24日,美国太平洋企业公司总裁朱太龙博士访问黑龙江。朱太龙博士
是江苏人,毕业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专业,曾任三蕃市图书馆馆长,对科技信
息、咨询、科技研究等方面造诣较深。由于朱先生胞弟住在黑龙江省,他决定来黑龙江省科
协搞技术合作。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胞弟在黑龙江省,自然我要为养育我亲人的黑
龙江省作奉献,以此来表达我报答祖国的心意”。他先后同省计委、省乡镇企业局、哈尔滨
市工商联、经委、计委及哈尔滨船舶学院等单位进行了友好洽谈。朱太龙先生还为科技人员
介绍了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例如:焚烧废物的锅炉,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