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普村
科普村是在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开展科普活动的有力阵地。它是在公社科协的大队科普小
组建立后,为适应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982年7月29日,省科协副主席尤飞虹在省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针对汤原、宁安
等县科协拟在公社科协和大队科普小组建立的基础上,摸索一下科普村建设的想法,提出试
办的四项原则要求:1.全村人都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愿望与要求。2.在本村要有
几位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分子作骨干力量。3.科普宣传教育不仅深入该村的生产
领域(科学种田搞得好),而且还普及到人民的生活中,促使人人破除迷信、讲究卫生,对
普通自然现象,能用科学道理来说明,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也要有所开展。4.全村有因陋就简
的科普画郎、科普阅览墙等。
同年,北安、汤原、宁安、海伦等市、县进行试点。
海伦县的试点是在永富公社吉贤大队,他们从建立科普组织人手。在党支部领导下,建
立科普小组,党支部书记兼任组长,分管科普工作的大队长任副组长,另吸收农业、农机、
林业、畜牧、文教等方面的6名技术员为科普小组成员。在生产队选配1名副队长和2~4名科
普积极分子和专业户、科技户为科普宣传员,组成一支科普宣传队伍。在组织建立之后,开
展四个方面的活动。1.大队科研室的7名农民技术员进行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土豆良
种繁育工作,保证全大队良种需要。2.大队科研室搞陆稻品种区域试验、大豆双霉病防治试
验、马铃薯整薯播种试验、大豆种子磁化处理、大豆栽培规范化试验、因土施肥的土壤化验
、地膜覆盖西瓜8项试验。3.大队科普小组为生产队做技术服务工作。一是为生产队制定技
术方案;二是按季节到生产队指导科学种田;三是召开科学种田现场会;四是指导灭虫(草
地螟、大豆红蜘蛛)。4.大小队科普宣传员利用板报、画廊、开会、订阅科普报刊等向群众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共组织科技讲座4次、办培训班2期、科技电影5场,并举办科普夜校。
北安市科协在1982年试点的基础上,于1983年的上半年全面铺开,已成型的科普村每个
乡都在2个以上,多的已达6个。其中,杨家乡民主村,星海乡星海村、岚光村,石华乡荣光
村,自民乡自兴村,建华乡建立村等已达到省科协提出的要求。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领导
重视科普工作,群众有强烈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欲望与要求;二是村内有科普领导小组,有积
极分子队伍,并能常年坚持开展科普活动;三是有多种形式的宣传阵地,如科普板报、科普
画廊、科技图书室、科普广播、科技夜校等;四是科普活动渗透到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家
庭等各个领域。另外,在活动室建设上,质量提高了,内容丰富了。海星乡岚光村、星海村
等建成了砖瓦结构的活动室。室内有科技报刊、杂志,有科技挂图,有优良品种介绍,有办
班场所,有电视,还有其他活动器材,成了吸引人的科普阵地。这些村的科学种田、农副业
生产以及人均收入等项都超过一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