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科教电影
一、与文化部门的配合协作
(一)举办科教电影汇映1964年以前,全省各级科协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教电影放映队
,主要是配合文化部门做好科教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
1964年3~9月,省科协、省电影发行公司、省农业厅、省电业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一次
结合农村农情放映科教电影的活动。主要有8个方面内容的影片:剧毒农药拌种消灭地下害虫
、推广氨水化肥、塑料薄膜育秧、防治稻瘟病、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剧毒农药涂茎防治高粱
蚜虫、牲畜疫病防治、农村安全用电。电影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影片,落实放映队;科协帮助
放映员学习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并提供宣传资料和工具,做好实际效果的搜集整理;电业部
门负责安全用电宣传。
1978年3月,根据文化部、教育部、中国科协通知,在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举行了全国
科教电影汇映。县以上城市,从3月18日~4月18日举行汇映。汇映节目:向全国科学大会献
礼新摄制的科教影片和推荐给大会以工、农、林、牧、副、渔、水、电为题材的影片;各地
现存影片因地制宜编组进行对口对路专场映出。
1979年3月21日,省文化局、省农业局、省科协根据文化部、农业部、中国科协联合通知
的要求,举办了科教电影展览和配合春耕生产开展放映活动。城市:哈尔滨3月26~4月1日,
有2~3家电影院集中放映科教片;农村:4月1日~4月30日配合春耕生产,以农业技术推广片
为主,开展放映活动。
(二)共同管好科教电影放映队
1964年2月,黑龙江省建立了5个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由省文化局和省科协共管。
1964年4月14日,省文化局、省科协进一步明确:省5个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由省统一掌
握,重点使用,其活动范围,主要是配合商品粮产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重点县、国家十
大基地在黑龙江省的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重大科普活动(如展览
、培训、讲座等)及重点学术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教电影放映工作。
根据上述精神,省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曾配合省植物保护知识展览和省畜牧兽医知识展览开
展两次规模较大的巡回放映活动,并通过活动总结出“五字”经验。即:要使群众对科教片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做到一看(结合影片内容看图片和实物标本)、二讲(通俗讲
解影片内容和解答疑难问题)、三议(组织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进行座谈讨论)、四用(
帮助群众把影片介绍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上),五推(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新的科学成果和
新技术)。
(三)组织“看片”作好宣传发行工作
从1965年6月开始,省科协经常组织“看片”。省电影公司组进新科教片后,总是及时由
省科协组织有关部门看片,看后进行座谈,提出发行放映地区、季节、对象的意见,对科教
片的宣传发行起参谋顾问作用。
二、科教电影选题规划与剧本创作
1965年6月12~18日,省文化局、省科协召开全省科教电影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科教
电影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落实科教片选题规划与剧本创作问题。会议确定,科教片的选题与
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把为农业服务放在首要地位。从本省条件和特点出发,有领导地提出选题,编写出剧本,由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电影,在广大群众中放映传播。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省科协在“文
化大革命”前的1年中,以及在1973年~1978年共协助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蛇形管自动线》
、《养蚕姑娘》、《不重磨刀具》、《沼气越冬》、《深松耕法》等科教片5部。
三、建立省科技系统科教电影发行渠道
1975年8月,根据文化部、中国科学院文发(1975)8号、(1975)科发四字113号《关于
科教电影在科技系统增辟发行渠道的通知》,省科委、省文化局联合通知各地(盟)、市、
县(旗)科委、文化局(科)、科技交流站、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管理站,对科教电影
发行放映提出下列要求:(1)省科委从8月份开始,陆续从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选购科教影
片,供各级科委、科技交流站组织对口、免费放映;(2)各级科委、科技交流站根据需要和
可能,建立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3)积极组织科教电影上山下乡,深入工矿、农村,进行
对口、对路专场放映;(4)及时了解映出效果。
通知下达后,推动了科教电影专业队的建设和科教电影放映工作的广泛开展。据1978年
12月份统计,3年多的时间,省科协共购进科教片221部,全省各级科协共建专业放映队82个
,放映6544场,观众达37.3万人次。科教片的放映,对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均起到较好
作用。在推广建沼气池过程中,配合放映有关影片,对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培训技术骨干
收到明显效果。一些县的放映队经常深入农村,结合农时季节,放映有关植保、化肥、农药
、水利方面的影片,群众称专业放映队是“送上门的课堂”。牡丹江市建委领导看过《大板
建筑》影片后,责成土木建筑学会设计并试制墙体大块,建成一幢1300平方米的3层楼房,为
推广新材料做出示范。依安县委领导看过《人力锅锥打井》影片后,指示水利部门试制,制
成后,打了16眼机井,在抗旱中发挥了作用。
1979年7月19~20日,省科协在哈尔滨召开各地、市、县科协放映员工作会议,总结交流
了放映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新的发行办法,把过去由省科协直接对各地、市、县发片改为
轮发制。即省科协把影片按专业编组,同时发给各地区,由省统筹安排,地区间互相交换,
在地区内各县间轮流放映。
四、形成科教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体系
1980年4月9日,省文化局、省科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科教影片供应和发行工作的
通知》,明确:(一)科协在科教影片发行放映工作上自成系统,省、地、市科协要相应建
立管理机构。(二)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归当地科协领导,在放映业务上接受同级电影管理
部门指导:全省科协系统专业放映队需用的影片,除省科协自购影片供应外,各地科协也可
向当地电影公司租用,并降低科教片出租价格。文件下达后,推动了全省科协系统科教电影
事业的发展。截至1980年末,全省科教电影专业放映队发展到240个,专兼职放映员392人,
放映机317台。1981年,省科协建立起有5名编制的科教电影管理站,地、市科协科教电影管
理站发展到7个(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地区、嫩江地区、黑河地区、双鸭山市、鸡西市
),没建站的地、市,都建立了影片轮发领导小组。1982年,省科协拥有科教影片37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