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一、科技夏令营
1979年8月,省科协会同省教育局、团省委,在友谊农场举办了青少年农业现代化夏令营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5个省辖市、8个地区和国营农场系统中学高年级的优秀学生140人。组织
他们参观从美国、西德进口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现场作业情况和绥化县秦家公社农业机械化的
图片展览;听取有关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知识报告;还组织了简易的科学考察;参观农场果园
、水库;观看文艺表演、科教电影;举行了营火晚会。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在省举办青少年农业现代化夏令营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年就有2/3的地、市、县科协相
继因地制宜地举办了不同科技内容的青少年夏令营。如伊春地区科协举办青少年林业现代化
夏令营,在活动期间,组织营员参观原始森林、友好木材加工厂和南岔木材水解厂等现代化
工厂,还参观苗圃、林业科研所和动、植物标本、机械化采运生产过程。邀请林业老模范和
科技工作者分别给营员作革命优良传统和有关林业科学知识报告,使青少年深受教育,激发
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有的营员在座谈会上说:“我过去身在林区,但不了解
林区,通过活动,才使我认识到林区是财富的宝地,智慧的海洋。”也有的说:“我将来的
高考志愿就是林学专业”;尚志县科协与教育科、共青团县委配合,利用暑假,举办有300名
优秀学生参加的夏令营,组织青少年上山采集草药标本,讲科学故事;放映科教电影,做科
学游戏,猜科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海伦县科协自1978年以来,连续举办3次暑期科技
夏令营,有1500多名优秀学生参加。在活动内容上,除安排科技讲座、科教电影、航模表演
等活动外,还组织了8个自然科学考察组,对东风、东方红水库等地的地质、气象、昆虫、果
树、林木、农作物、养鹿、养鱼、沼气、农业机械等10个方面进行科学考察,增长了青少年
的科学知识。向阳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春辉说:“参加夏令营,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看到海
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景象,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在这里为农业现代化奋斗一生。”
1980年暑假期间,省兵工学会与航空学会联合举办了“省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营地设
在哈尔滨市,有200人参加,历时8天,省委领导和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
话。夏令营活动,丰富了营员的假期生活,使青少年学到了航空、兵器等军事科学知识。
1981年,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后,相继与省生态、造船、测绘、水利、农业、
微机等学会联合举办了14期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有2100多名青少年参加。针对青
少年特点,在夏令营中安排了标本采集制作、科技知识讲座、参观学习、革命传统教育、文
艺联欢和总结评比等内容,培养了青少年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好学风,巩固了课堂知
识,发展了智力,激发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各地、市、县的青少年科
技辅导员协会也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夏令营。例如,1981
年夏,哈尔滨市科协组织青少年赴伊春进行森林考察,不仅使学生们看到了原始森林、红松
的故乡,还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学生对林业的热爱,坚定了升学志愿;1982年,
组织五大连池地质考察夏令营,使学生们了解五大连池的火烧山、老黑山、石海的形成原因
;1983年,组织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到大连参加航海夏令营,参观海洋生物博物馆,使青少年
对海洋有初步认识。据不完全统计,仅1985年,全省各地、市、县科协就举办30多期夏令营
,参加人数达1.2万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赢得了社
会的赞助,鼓舞了青少年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信心。特别是农村的青少年参加夏令营以
后,深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科学知识,下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农业。
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
1979年,根据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关于国庆节期间举办全国青少年科
技作品展览的联合通知精神,省科协会同省教育局、省体委、团省委联合举办全省青少年科
技作品展览。经过七八个月的准备,共征集科技作品和手工艺品2.4万余件。在省内展出28
0件,向全国选送100件,展出36件,获得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20件。其中哈尔滨
铁路局第一中学学生刘哈生制作的无线电遥控驱逐舰模型,可做自动发射火炮、导弹、鱼雷
等20多种动作,在全国展出时被拍成电影。哈尔滨市太平区新乐公社少年之家制作的电磁车
模型,在全国几个科技杂志上作了介绍。这次全省性的科技作品展览,有力地推动了各地青
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佳木斯市,1981年有43所中小学成立了科技小组,经常参加活
动的2500多人,1年中制作各种科技作品1050件,通过全市展览、表演,有109件获奖。
1982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上,黑龙江省获得科学小
发明作品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科学小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
1984年6月,黑龙江省举办“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大会”,在各地、市评
选推荐,参加评比的58件小发明、27篇小论文中,评选出4件小发明和两篇小论文为省一等奖
,并代表黑龙江省青少年参加了1984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
会”,获得全国小发明二等奖1件,三等奖3件;小论文二、三等奖各1篇。
1985年,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举办“全省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大
会”,共征集小发明作品77件,小论文31篇。评出小发明一等奖5件,小论文一等奖6篇。获
奖作品都是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它具有构思新颖而又合理实用的特点,
显示了青少年一代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三、数、理、化及其它竞赛活动
1978年7月,省科协与省教育局、团省委共同举办“省第一届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一
等奖者5名,保送上了大学。
1979年2月,根据教育部、中国科协、团中央关于五六月举办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和部分
省市物理、化学竞赛的通知精神,省科协与省教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了“省第二届中学生
数学竞赛和首届中学生物理、化学竞赛”。各科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被推荐免试升入省
属各高等院校的相应科系。这次竞赛,对推动全省数、理、化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起到一定作用。
1982年9月,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历史、地理课,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的指示,省地理学会举办全省首届中学生“我爱社会主义祖国”为主题的地理竞赛。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6市的初中学生参加。以笔试选出优胜者,
有61名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32名。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初中一年二班
赵欣舸、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初中二年四班王文潭、佳木斯市第二中学初中二年三班刘浩3名
学生并列全省地理竞赛第一名,成绩均为93.5分。
1983年9月,为提高青少年智力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队,省科协与省广播
电视厅、省教育厅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伊春、鹤岗、双鸭
山市科协联合举办全省九城市中学生智力竞赛。
1983年10月,省地理学会、省教育厅、团省委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智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校地理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哈尔滨市联合
举办“省第二届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参加本届竞赛学生代表共450人。参赛单位包括7个
地区、8个市及省营林局的初中学生。全省51个县207所中学选出代表,有42所中学有学生获
奖。此次竞赛,由省统一命题,统一评卷,从中录取72名给予奖励。其中一等奖9名,二等奖
23名,三等奖40名。哈尔滨市第一六四中学的何江以88分成绩荣获本届竞赛第一名;哈尔滨
市第六中学金鹏以82分成绩荣获第二名;富裕县第二中学王刚和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侯铁以81
分成绩并列第三名。
1984~1985年,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与省数学、化学、物理学会联合举办中学生数学
、物理、化学联赛,参加这次活动的中学生近7000多名。其中有近20名优胜者被名牌大学直
接录取。
1985年7月,省地理学会在哈尔滨举办省第三届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全省14个地、市组
成代表队参加。鸡西代表队(由鸡西市一中4名初中生组成)以总分230分的成绩获冠军;鹤
岗代表队(由鹤岗市三中4名初中生组成)以总分210分成绩获亚军;佳木斯代表队(由佳木
斯二中4名初中生组成)和七台河代表队(由七台河市一中4名初中生组成)均以总分200分的
成绩并列第三名。
四、学微机活动
全省各级科协自1984年开始,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指示
,面向世界新技术革命,面向未来,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学用微机的活动。开展学用微
机活动,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没有微机,而要解决微机,需要有相当一笔资金。当省科协将此
情况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后,安振东副省长认为,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学用微机活动是
一项开发智力资源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战略大事,要舍得智力投资,他批准从省政府推广应
用技术专款中拿出20万元购买微机,并决定在儿童节前夕举行首次向11所中、小学校赠送微
机大会。省委书记李力安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中小学校赠送微机,并对这项活动予以赞扬和
肯定。为扩大微机覆盖面,在全省青少年中更大范围地普及微机知识,全省各级科协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补贴,教育部门、工厂企业单位资助等办法,
两年共筹集近170万元,购买997台微机,连续4次向全省中小学校赠机。至1985年末,全省中
小学校共有2000台微机。其中中学有1200台,小学有800台,平均280名中小学生有1台微机。
省政府把指导、协调、管理全省青少年学用微机的工作交由省科协负责。经省编委批准,成
立了黑龙江省青少年微机普及活动站,并批5名事业编制。相继有67个地(市)、县建立了1
10个青少年微机活动站(室),全省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普及微机的组织网络。
在开展学用微机活动中,师资力量不足又成为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各级科协采
取多种办法培训师资。一是,在赠机前后,有计划地安排接机单位办专兼职教师短训班,使
他们在开班前掌握机器的各种性能,具备辅导中小学生开展微机活动的能力。二是,利用寒
暑假集中举办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各地、市科协根据辅导
教师在辅导实际中遇到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灵活安排时间办班。四是,采取上下结合,开
展多层次培训辅导员的工作。两年中,全省共举办46期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微机辅导教师
,形成了一支专兼职微机辅导员队伍。
在解决师资培训的同时,各级科协狠抓阵地建设。省科协深入到一些困难较多的市、县
,具体帮助基层微机站挖掘潜力,落实活动阵地。至1985年末,全省110个微机站活动阵地面
积已达4000多平方米,为广大青少年开展微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保证有效地开展学
用微机活动,微机活动站(室)制定了机房管理、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保证微机设备经常
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青少年学用微机活动,打破了过去开展科技活动只局限于在学校三好学生、学习尖子中
进行的框子,坚持以开发广大青少年智力资源,培养创造新人才为目的的方针,采取微机智
力测验、微机竞赛、微机展览、微机培训、微机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帮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
的学用微机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大批
微机操作人才。据统计,两年中,全省有5万多青少年接受微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其中60%
以上的青少年已掌握了至少一门语言,达到编制初中级水平程序的能力,共编制2000多个计
算程序。其中教学程序1200多个,管理程序100个,生产应用程序10多个,知识趣味程序500
多个。在六次全国、全省微机比赛及软件设计比赛中,有29名学生荣获微机优胜者称号及优
秀软件设计者称号,有240名荣获地、市优胜者称号。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奖励的有11名,受
到省级表彰奖励的有18名。他们设计和编制的5个软件程序曾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软件交流会
、电子工业部、中国青少年报主办的“紫金杯”微机程序大奖赛和“儿童计算机世界”主办
的“希望杯”竞赛中受到好评。在全国两次竞赛中,获得优胜奖3名,三等奖3名。在1985年
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和微机竞赛中,大庆中学钟华获微机程序设计优胜奖,佳木
斯第二中学杨薇获微机竞赛初中组优胜奖,哈尔滨马家沟小学杨华荣获小学组优胜奖,九三
农场管理局一中常骥、洪利祥设计的教学图象簿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计算机软件交流会优
秀软件奖。
开展学用微机活动,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促进了第一课
堂的教学。广大青少年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行设计编制的1200个数、理、化、外语等学科
教学程序,使微机进入了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化了。例如,设计的化学元素检索表
程序,用于化学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设计的演译抛物线运动程序,从图象上可以
直观形象地看到抛物线随参数变化规律。
为了培养和锻炼青少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机站引导学生贯彻学以致用的原
则,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宾县青少年微机站组织青少年,用自己学到的
微机知识设计的木材检尺程序,被林业部门采用,提高工效20倍,而且修正了过去木材检尺
中的参数,可节省木材20%左右;设计的粮食收购程序,用于粮食收购部门,提高工效10倍,
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设计的服务程序,用于饭店、旅店,提高工效24倍,减少了大量
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