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产大王竞赛
为响应省委提出的“粮豆薯总产量稳住300亿斤,再增一成”的号召,省科协于1984年5
月15日以黑科协普字4号文件,向各地、市科协发出《关于在全省农村科技户、专业户中开展
科学致富奖竞赛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科协认真组织好竞赛活动,有组织、有目标、
有计划地扶持参赛者应用科学技术,争当全省“大王”。通知规定了竞赛办法:
(一)竞赛项目:种植业有玉米、水稻、谷子、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大棚黄瓜
、大棚蕃茄;养殖业有猪、鸡、奶牛、鱼共13项。
(二)组织领导:省科协成立竞赛考评委员会,由省科协普及部和部分地、市科协普及
部负责人、省农牧渔业厅、省级有关学会人员组成;各地、市科协也成立相应的考评小组。
(三)评选办法:第一阶段,地、市预评,评出13个项目的地、市第一名、第二名报省
考评委员会;第二阶段,根据各地、市的考评材料,经省考评委员会评出第一名,命名为“
大王”。
(四)考评依据:种植业:甜菜按亩产乘含糖量计算,其余大田均计亩产量。养殖业:
计提供的商品量。鸡以商品蛋和提交肉鸡数计量。
评选以种植业亩产量和养殖业商品量大小为依据,在亩产量和商品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以推广采用新技术项目的水平以及帮助带动其它农户的数量、示范作用的大小择优人选。
(五)奖励办法:选出的13个专业项目的“大王”
1.授予1984年“大王”荣誉称号,并发证;
2.颁发科学致富奖;
3.授“大王”所在县、乡科协“为科学致富做贡献”荣誉奖。
各地、市科协接到省科协通知后,建立了各层次的竞赛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逐级落实
参赛人选,积极支持帮助参赛的“两户”应用科学技术夺高产。七台河市科协组织科技致富
宣讲团,深入到全市5个乡70个村(屯)宣讲养、种、加及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农业科学技术,
并与20个专业户建立了联系;巴彦县科协不仅在技术上扶持“两户”,而且从物资、设备上
加以扶持;甘南县科协采取组织科普讲演团、举办“应用科学技术创高产”典型展览、办技
术培训班等办法传播推广农业高产技术;克东县科协组织各专业学会与乡(镇)科协共同配
合,从技术、物资条件方面,对15个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重点夺标对象予以扶持,并进行调查
考核记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年中初评和年终总结提供可靠依据。
1984年11月6日,省科协向各地、市科协发出做好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于12月3日前向
省科协报送材料。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评选标准,同时决定增加西瓜小麦2个竞赛项目。15个项
目的具体评比标准是:
1.养奶牛大王评比标准
(1)饲养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户养奶牛15头以上者;(2)贡献多,产奶量高,每
头平均年产奶5吨以上;(3)防疫灭病好,无结核,无布氏杆菌病;(4)经济效益高,纯收
入多,1头牛年纯收入在1千元以上。
2.养猪大王评比标准
(1)饲养头数多,劳动生产率高,户年养育成肥猪50头以上者;(2)育肥周转快,出
栏率高,6至7个月出栏,体重达75公斤以上;(3)贡献大,年交商品猪数多;(4)肉料比
小,饲料报酬高;(5)无猪瘟、肺疫、丹毒、副伤寒4种传染病;(6)经济效益高,纯收入
多。
3.养鸡大王评比标准
(1)饲养数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户养3000只鸡以上者;(2)产蛋多而大,1只鸡年产
蛋230个以上,1枚蛋重55克以上;(3)无鸡瘟,无禽霍乱,防疫工作搞得好;(4)经济效
益高,收入多,户年总收入5万元以上。
4.养鱼大王评比标准
(1)重视水面改造,不断扩大养鱼水面,户养鱼水面20亩以上者;(2)单产高,要求
当年平均亩产(毛产)150公斤以上,鲤鱼平均达0.25公斤/尾,草鱼0.3公斤/尾,花、
白鲢鱼0.4公斤/尾以上者;(3)经济效益高,要求亩盈利200元以上者。
5.玉米大王评比标准
(1)清种玉米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上(按18个水收购计算);(2)第一、二基温带亩产
750公斤以上,第三、四基温带亩产650公斤以上;(3)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
6.小麦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350公斤以上(按14个水计算);(2)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
7.大豆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250公斤以上(按14个水计算);(2)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
8.水稻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650公斤以上(按14个水计算);(2)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包括田间池梗子
)。
9.谷子大王评比标准
(1)清种亩产450公斤以上;(2)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
10.马铃薯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3000公斤以上;(2)种植面积15市亩以上。
11.大棚黄瓜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1.5万公斤以上;(2)产值5000元以上;(3)面积1市亩。
12.大棚蕃茄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1万公斤以上;(2)产值4500元以上;(3)面积0.5亩以上。
13.西瓜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2000公斤以上;(2)亩产值600元以上;(3)面积15市亩以上。
14.亚麻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350公斤以上(按交售数计算);(2)亩产值140元以上;(3)面积2市亩以
上。
15.甜菜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4000公斤以上;(2)含糖量达15个以上;(3)亩产值320元以上;(4)面积
5市亩以上。
1984年底,省科学致富竞赛考评委员会,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评出了省级高产大王和
第二、第三名,共41人。
1985年1月10日,省科协决定授予梁凤颖等13人分别为1984年13个项目“科学致富高产大
王”光荣称号,赵财等13人分别被评为13个项目的科学致富高产第二名;王志彬等15人分别
被评为13个项目的科学致富高产第三名。名单如下:奶牛饲养大王 王传福 男 45岁 肇
源县肇源镇养奶牛专业户
第二名
赵 财 男 61岁 哈尔滨市和平乡和平村养奶牛专业户
第三名
王志彬 男 34岁 富裕县富路镇小来克村养奶牛专业户养猪大王
张
玉芝 女 56岁 牡丹江市郊区北安乡北安村养猪专业户
第二名
赵广成 男 42岁 宝清县万金山乡三星村养猪专业户
第三名
付维君 男 43岁 双城县乐群乡光辉村养猪专业户
第三名
刘丛斌 男 39岁 黑河市爱辉镇前接腰子村养猪专业户
第三名
寇长君 男 34岁 肇东县跃进乡朝阳村二队养猪专业户养鸡大王
梁
凤颖 女 43岁 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五一村养鸡专业户
第二名
赵凤彩 女 22岁 双城县乐群乡富勤村养鸡专业户
第三名
靳国忠 男 34岁 哈尔滨市道养鸡专业户外区松浦乡红星村畜牧场养鱼大
王
张兆利 男 34岁 福裕县富路村养鱼专业户
第二名
黄福芳 男 35岁
于庆龙 男 33岁 肇东县西八里乡新友大队养鱼专业户
第三名
李 忠 男 32岁 密山县杨木乡南林子村养鱼专业户玉米高产大王 秦玉
海 男 33岁 肇东县五里明乡利国村三队玉米专业户
第二名
侯树龙 男 41岁 集贤县永安乡永吉村玉米专业户
第二名
陈忠学 男 42岁 海伦县共荣乡共荣村玉米专业户
第三名
柏 和 男 34岁 巴彦县西集镇新宏村玉米专业户小麦高产大王 张 福
男 52岁 海伦县永合乡仁义村小麦专业户
第二名 张艳辉 男 30岁 海伦县扎音河乡民安村小麦专业户
第三名 董会义 男 32岁 富锦县头林乡西林村小麦专业户
第三名 任洪卫 男 32岁 克山县向华乡庆功村三队小麦专业户大豆高产大王 许德祥
男 49岁 富锦县宏胜乡永丰村大豆专业户
第二名 张洪真 男 33岁 齐齐哈尔市铁锋乡向阳村大豆专业户
第三名 邹秋生 男 43岁 绥化市新华乡胜兴村大豆专业户水稻高产大王 金永万 男
31岁 桦南县三合乡永昌村水稻专业户
第二名 胡作云 男 52岁 绥化市双河乡西南村水稻专业户
第三名 金正烈 男 29岁 牡丹江市郊区铁岭乡四道村水稻专业户马铃薯高产 唐
云 男 40岁 绥化市东富乡腰房村东北地屯马铃薯
大 王
第二名 付翔银 男 46岁 望奎县莲花镇宽四村马铃薯专业户
第三名 王景龙 男 29岁 勃利县勃利镇元明村马铃薯专业户大棚黄瓜培育 张杰身
男 50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乡向阳村承包户
大 王
第二名 田少奇 男 30岁 牡丹江市沿江乡大莫村承包户
第三名 霍俊兴 男 28岁 牡丹江市沿江乡大莫村承包户大棚蕃茄培育 蔡景学 男
36岁 望奎县先锋乡坤三村蔬菜专业户
大 王西瓜高产大王 王 友 男 36岁 泰来县街基乡长胜村西瓜专业户
第二名 魏之廷 男 32岁 甘南县东阳镇连方村西瓜专业户
第三名 朱绍峰 男 31岁 延寿县安山乡四合村西瓜专业户亚麻高产大王 邱德山 男
62岁 依兰县道台桥乡全胜利村亚麻专业户
第二名 赵成文 男 30岁 海伦县扎音河乡趄阳村亚麻专业户
第三名 钱国文 男 35岁 呼兰县孟家乡幸福村亚麻专业户
1985年1月31日~2月2日,省科协在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召开命名表彰授奖大会。省科协副
主席张洪恩致开幕词,省科协副主席李亚非做“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为发展商品生产、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奋斗”的报告。副省长王连铮、省委常委朱
典明到会并讲话,对科协组织开展科学致富奖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5年省科协在总结1984年开展科学致富奖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开展这一活动
。1985年的竞赛项目由1984年的13项增加到22项,参加竞赛的范围,从科技户、专业户扩大
到了广大农户中间。初步形成了专家、科技人员积极指导、帮助,参赛人员学技术、比产量
、比效益、比贡献,共同靠科学技术创高产的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活动。
为了准确地评选出全省22个项目的高产大王,省科协于1985年10月15日以黑科协字(19
85)171号文件发出《关于在全省农村科技户、专业户中开展科学致富奖竞赛活动的评选通知
》,通知明确了22个项目的评选标准。其中,养奶牛、养猪、养鸡、玉米、小麦、大豆、水
稻、马铃薯、亚麻等9项大王评比标准仍与1984年相同;养鱼、谷子、大棚蕃茄、大棚黄瓜、
西瓜、甜菜等6项大王评比标准做了修订。养鱼,1985年改为养鱼水面30亩以上,草鱼平均为
0.35公斤/尾,花、白鲢鱼045公斤/尾以上,每亩经济效益盈利150元,总盈利5000元以上
者;谷子,1985年改为亩产350公斤以上,种植面积为10亩以上;大棚蕃茄种植面积1985年改
为1市亩以上;大棚黄瓜,1985年改为产值6000元以上;西瓜,1985年改为亩产2500公斤;甜
菜,1985年改为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250元以上。新定7项大王评比标准为:
1.养貂大王评比标准
(1)饲养数量:80~100只种貂;(2)经济效益:每只貂纯收入60~80元;(3)繁殖
成活率:95%以上,每只成母貂平均育活4只仔貂;(4)死亡率低:1~2%;(5)饲养成本:
每年每只貂饲养成本在20元以下。
2.养绵羊大王评选标准
指毛用羊和毛肉兼用羊。毛用羊包括东北细毛羊和半细毛羊。(1)饲养数量:西部地区
户养300只以上;东部地区户养200只以上;(2)产毛量:年只羊平均产毛3.5公斤以上;(
3)繁殖率:8成羔以上;(4)经济效益:年只羊平均毛收入40元(不算粪肥)。
3.养兔大王评比标准
(1)饲养数量多,年养兔周转量500只以上;(2)繁殖兔存栏100只以上。其中成母兔
50只以上,每只母兔1年产35只仔;(3)1年内卖种兔或商品兔400只以上;(4)年纯收入1
600元以上;(5)基本无病。
4.大棚青椒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5000公斤以上;(2)产值3500元以上;(3)面积1市亩以上;
5.保护地葡萄大王评比标准
(1)亩产3000公斤以上;(2)产值5000元以上(不包括间作收入);(3)面积1亩。
6.养蜂大王评比标准
(1)养蜂100群以上;(2)产蜜10吨以上;(3)产王浆50公斤以上;(4)年产值2万
元以上。
7.人参大王评比标准
(1)6年生收获面积500平米以上;(2)单产1.5公斤/平方米以上;(3)产值42元/
平方米以上;(4)总产值2.1万元。
根据上述标准,全省共评出各层次的高产大王980人。其中有23名被评为省级大王。这2
3名高产大王,不仅夺取了高出全省平均产量3~5倍的可喜成果,并且创造出一套适合当地生
产条件的高产技术经验。它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生产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这23名高产
大王是:
养鸡大王
梁凤颖 女 44岁 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五一村经营成鸡1万只,孵化30万
只,交鲜蛋2.5万公斤,全年养鸡总收入9万元,曾被评为1984年养鸡大王。
养奶牛大王 吕荣利 男 31岁 安达卧里屯乡东清村长江屯经营奶牛37头,每头牛年
产奶5吨以上,每头牛年收入达千元以上,全年总收入达5万元。
养猪大王 周景贵 男 33岁 肇东县涝洲乡民权村一队经营猪307头(包括购买架子猪
150头),交售商品猪229头,仔猪34头,每头平均收入70元,全年收入1.911万元。
养猪大王 陈玉芝 女 58岁 牡丹江市郊区北安乡北安一村经营猪208头(自繁自养)
,交售商品猪166头,全年总收入1.5万元,曾被评为1984年养猪大王。
养鱼大王 张言喜 男 34岁 密山县杨木乡红星村经营塘坝养鱼93亩,鱼种池10亩,
产商品鱼1.39万公斤,产秋片鱼种1400公斤,成鱼单产150公斤,鱼种单产140公斤,全年养
鱼纯收入32171元。
养羊大王 张福元 男 44岁 依兰县三道岗镇富强村经营羊450只,每只大羊平均产毛
10斤,每年养羊纯收入7044元。
养兔大王 于喜华 女 20岁 海伦县海南乡河北村繁殖存栏130只,其中成母兔68只,
种兔62只,每只母兔产仔43只,全年卖种兔923只,商品兔1630
只,养兔纯收入9700元
。
养貂大王 张国柱 男 26岁 林甸县东升水库经营种貂270只(其中公貂60只),产仔
988只,成活898只,出售幼仔213只,皮610张。年养貂纯收入4.956万元。
养蜂大王 赵明山 男 46岁 尚志县珍珠山乡冲河村经营蜂315群,产蜂蜜1055公斤,
王浆98公斤,蜂蜡140公斤,全年养蜂纯收入2.1万元。
玉米高产大王 (第一、二积温带)秦玉海 男 30岁 肇东县五里明镇利国村种植16亩
土地,玉米单产1034公斤,每亩地纯收入174.89元,曾被评为1984年玉米高产大王。
玉米高产大王 (第三积温带)刘明远 男 43岁 绥化市四方台镇中心村种植15亩土地
,玉米单产899公斤,每亩地纯收入171.2元。
小麦高产大王 刘玉彬 男 27岁 富锦县宏胜乡南林村种植22.5亩土地,小麦单产4
11.5公斤,每亩地纯收入200元。
水稻高产大王 孙朋余 男 49岁 肇东县涝洲镇新兴村一队种植18亩水稻,单产855.
75公斤,每亩地纯收入375元。
大豆高产大王 曲万昌 男 54岁 桦川县犁丰乡南林村种植大豆20亩,单产338公斤,
每亩地纯收入172.8元。
谷子高产大王 吕凤山 男40岁 杜蒙自治县他拉哈镇永平村种植10亩谷子,单产389.
5公斤,每亩地纯收入154元。
马铃薯高产大王唐云 男 41岁 绥化市东富乡腰房村二组种植马铃薯15亩,单产3327
.5公斤,每亩地纯收入730元,曾被评为1984年马铃薯高产大王。
甜菜高产大王 于春江 男 31岁 富锦县隆川乡海沟村种植甜菜15亩,单产4400公斤
,每亩地纯收入274元。
亚麻高产大王 徐志广 男 42岁 兰西县兰河乡红卜村种植亚麻6.9亩,单产485.3
6公斤,每亩地纯收入253.83元。
人参高产大王 张全民 男 53岁 双鸭山市长胜乡爱国村6年种植人参1000平方米,每
平方米单产1.75公斤,总产1750公斤,平均每公斤价格40元,总产值7万元。
西瓜高产大王 刘国安 男 55岁 海伦县乐业乡青山村种植西瓜15亩,单产5075公斤
,每亩地纯收入784.52元。
大棚黄瓜高产大王 田少歧 男 31岁 牡丹江市郊区沿江乡大莫村种植大棚黄瓜1.6
亩,单产17116公斤,每亩纯收入8906元。
大棚蕃茄高产大王 孙胜奎 男 50岁 绥棱县新曙光乡东北村种植大棚蕃茄1.3亩,
单产12472公斤,每亩产值4900元。
大棚青椒高产大王 蔡景学 男 37 岁 望奎县先锋乡坤三村种植大棚青椒1.04亩,
单产8883.5公斤,每亩收入6493元,曾被评为1984年大棚蕃茄培育大王。
在开展高产竞赛活动的同时,各级科协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传播“大王”的高产
技术,使高产“大王”的技术经验很快被更多的农民所掌握,并转化为生产力。肇东县五里
明乡科协,把玉米高产大王秦玉海高产田的玉米标本放在乡农展馆展出,组织全乡农民参观
学习。结果,全乡50%的农户从品种到施肥,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全部采用秦玉海的技术,出
现了一个亩产千斤村。肇东县科协采取以村为单位办农民联校的办法,重点传播秦玉海的高
产技术经验。1985年玉米春播前,县里还召开秦玉海玉米播种现场会,重点讲解他的春播技
术。全县玉米种植面积比1984年增加25万亩,突破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3月,望奎县科协帮
助蕃茄大王蔡景学办了青椒、蕃茄栽培技术函授班,来自全国15个省、104个县的近2000人参
加学习。绥化市东富乡马铃薯大王唐云的技术传播出去后,全村家家种马铃薯,使这个村成
了马铃薯专业村。
1985年末省科协决定于1986年初召开表彰、奖励大会,授予梁凤颖等23人以“高产大王
”光荣称号,授予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铁力市,富锦、巴彦、双城、望奎、海伦、肇
东、德都、逊克、呼兰、甘南、克东、虎林县,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呼中镇、牡丹江市郊区
、鸡西市梨树区梨树乡、鹤岗市团结乡等20个市、县、乡(镇)科协为省农村科学致富竞赛
活动先进集体,并颁发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