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科技咨询的兴起

第七章 科技咨询

  一、科技咨询发展概况
    科技咨询是充分挖掘智力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加快科学物化生产力的速度,从 多方面直接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
    黑龙江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工作是改革的产物,是在经济建设急需科学技术,急需智 力流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1980年,华罗庚等科学家到 安徽对“两淮”煤矿进行了咨询,对这件事,赵紫阳总理批示“科技咨询工作很重要,是科 技部门走向社会化的一种形式”予以肯定。中国科协“二大”作出了在科协系统开展科技咨 询工作的决议。1980年下半年,黑龙江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机构开始建立。11月7日,在哈 尔滨市科协的倡导下,一个跨部门(隶属关系不同)、多行业(包括教学、科研、设计、生 产等方面)、综合性、松散型的科技咨询联合体——哈尔滨科技联合咨询服务公司诞生了。 这个黑龙江省第一家科技咨询机构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焊接 研究所、黑龙江省化工研究所、哈尔滨电工仪表所、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哈尔滨汽轮机厂 、哈尔滨空调机厂等8家联合组成。1981年7月和9月,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市科技咨询 服务公司先后成立。
    1982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1982)17号文件,要求“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 丹江、佳木斯四个城市为中心,逐步形成全省范围的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网”。在这种形势推 动下,全省各级科协的科技咨询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3月,黑龙江省科技咨 询服务公司建立,接着22个省级学会成立了分公司。以后,在1983年和1984年两年间,又有 鸡西市、双鸭山市、绥化地区、鹤岗市、黑河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松花江地区科协的科技 咨询服务公司相继建立。与此同时,呼兰、阿城、海伦、青冈等市、县科协也建立起科技咨 询服务公司。1984年,牡丹江、绥化、松花江等地区各市、县科协普遍建立了科技咨询机构 。
    各市已建的科技咨询机构又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哈尔滨科技联合咨询服务公司发展了13 个分公司,齐齐哈尔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建立28个分支机构,牡丹江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发 展分支机构28个。1985年,省科技咨询公司所属科技咨询机构96个,各地市科协所属科技咨 询机构488个,专职干部89人,兼职干部400多人;县科协所属科技咨询机构390个,专职干部 159人,兼职干部1526人;农场,铁路系统科协所属科技咨询机构23个,专职干部4人,兼职 干部90人。还有853个乡镇科协也建立了科技咨询机构。初步形成了全省范围的跨地区、跨行 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科技咨询服务网络。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已自成体系,基本上实现了 省政府提出的“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城市为中心,逐步形成全省范围 的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网”的要求。
    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从开创到1985年的5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的发展过程;走过了开拓(1980~1982年)、发展(1983~1984年)、调整(1985年)的 不平坦道路。在顺利的情况下,发展很快;在受阻的情况下,由于社会需要也有一定发展。
    1983~1984年,是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时期,新兴的科技咨询事业充满 生机与活力,不论从深度或广度上都发展很快。与组织大发展的同时,咨询服务工作也日益 活跃。由开始时只承揽一些零散的一般的技术咨询项目,逐步发展到承揽咨询省内外的重点 建设项目。从服务单位看,已冲破地区界线,其范围扩展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省、市 、地党政领导机关、计委、经委以及有关厅局、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各类专业户。
    从咨询服务所涉及的领域看,已逐步扩展到工业、交通、能源、建筑、环保、农业、畜 牧、水利、地质、医药、卫生、公安、司法、金融、信息等众多领域,并进而开拓了科技扶 贫,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从一个地区看,牡丹江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的咨询服务成果,1982年完成咨询项目30个 ,成交金额200万元;1983年完成咨询项目120个,成交金额1040万元;1984年完成咨询项目 160个,成交金额1800万元。一个地区的咨询业务发展情况是这样,全省的情况也是这样。据 统计,全省科协系统各级咨询机构1982年完成咨询项目674项,义务咨询200项,创造经济效 益4000万元。1983年完成咨询项目1938项,创造经济效益8000万元,项目和效益均较上年翻 了一番。1984年完成咨询项目2143项,为国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8亿元,较上年差不多翻 了5番。
    1985年,贯彻党中央对改革提出的“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和“开放、搞活、扶植 、引导”的方针,科技咨询进入整顿阶段。当时,由于社会上出现名目繁多的各类“公司” 、“中心”,有的招摇撞骗、倒买倒卖;在这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下,社会上有人 认为科协的科技咨询服务是不正之风的产物,是经商办企业。加之,科技咨询部门本身,因 系初创,没有经验,有的地方在经营内容、活动范围、奖金分配、业务管理等方面确实也程 度不同的存在着与咨询服务宗旨不相符合的一些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各级科技咨询部门 ,一面接受外部各方面的轮番检查,一面进行内部整顿,致使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一度处于低 潮。随着政策的逐渐明确,情况又开始好转,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科技咨询 工作被列为技术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工作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到 年末,全省各市、地、县科协(包括农场和铁路系统)所属咨询机构完成咨询9000项。
    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在1980年开创时,是只此一家,一花独秀。到1984 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上各个方面的科技咨询组织不断涌现,已呈百花齐放的竞争 局面。从此,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工作,已成为全省科技咨询事业的一部分。本着服务为主 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独具的专业齐全、人才荟萃、多学科、综合性、群众性、超脱性的特 点和优势,在竞争中得到不断发展。
    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工作的开拓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同生产实践相结合,使科 学技术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智力的流动,使拥有巨大智力潜力的部门,从封闭型转 向开放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智力分布不合理现象,并使科技人员增长了才干,而且推动 了科协自身的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丰富了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
    全省科协系统的各级科技咨询部门,从1980年至1985年间,先后为省内外各工矿企业和 有关部门提供15400项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4亿多元,救活濒临倒闭的 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00多家。
    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为加强与国际科技工业界、科研单位和 咨询机构的联系,面向国外的咨询业务也有一定发展。黑龙江省针灸技术咨询公司,为向世 界传播我国现代针灸技术,借第八届世界针灸大会(1983年5月在索非亚召开)之机,经卫生 部批准,派出针灸仪展小组,举办针灸仪器展览。展出小型针灸电子仪器,各种针具、灸具 等29种。各国代表争相购买,把能得到一件中国针灸器具视为骄傲。仪展期间,先后与60多 个国家,400多名代表进行接触并交流情况。1983年8月,又举办了国际针灸讲习班,接待了 来自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士等国的第一批外国学员,其中有10名医学博士参加学习。
    198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同香港务强企业有限公司合 办的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咨询公司于4月22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公司业务迅速开展起来,在 到年末的8个月时间里,先后与美、日、意、加、英、法、荷兰、联邦德国、瑞士、瑞典、澳 大利亚与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企业建立起互相交流和业务往来关系。年内完成 设备询问价格14项,引进设备咨询论证4项,新产品专利转让2项,国外客户资本信用咨询4项 ,引进机械设备28项,组织合营4项。公司总收入28万元,获纯利润12万元。1985年完成经济 技术咨询服务项目34项,成交金额707.75万美元,公司总收入28万元(人民币),获纯利润 近16万元。
    二、体制与管理
    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技咨询采取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组织形 式。机构名称是多样的,体制也是多样的。
    机构名称有的叫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有的叫科技咨询服务公司,还有的叫科技咨询服务 部(站)。
    在体制上,有3种类型。一种是“学会型”,依靠学会和基层科协联合有关科研设计单位 、大专院校、厂矿企业和经济部门组成,省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和牡丹江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 就是这种类型;一种是“实体型”,在科协的倡导下,由各科研、设计部门、大专院校和企 事业单位联合组织的,象哈尔滨科技联合咨询服务公司那样;还有一种“混合型”,即由学 会(协会、研究会)组建分公司,同科研、设计单位和厂矿企业组建分公司相结合组成的, 象佳木斯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那样,设16个分公司,其中学会的9个,有关单位的7个。
    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的管理体制,一般均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司的经营方向、各种章程、制度等重大事项,均由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董事会由各公司 负责人,科技人员和财政、经济、计划、科技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民主选举产生董事长 和副董事长。董事会下设工作执行机构(即各咨询中心或公司所设的实体机构),负责科技 咨询服务的日常业务工作。
    各咨询服务部门的业务管理重点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管理制度化。在贯彻执行国 务院和中国科协颁发的一切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省科协与省经委还联合制定了《关于技术改 造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咨询论证的暂行规定》。省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制定了“咨询工作制度” 、“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咨询服务网暂行办法”、“表彰奖励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 由于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使各级咨询单位的管理工作普遍有所加强,受到各分支机构的 欢迎。
    各级科技咨询部门重视制度建设,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不仅有效地推进了科技咨询事 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行政任务的完成。省建筑设计院科技咨询分公司1983年参加咨 询服务活动后,设计数量迅速扩大,全年完成设计指标120万平方米,为上级规定指标的240 %,实现一院变两院,成为全国同行业设计院的先进单位。科技咨询工作的开展,还推动了科 技管理的改革,破除了科研与生产应用,科研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旧制度,从而进一步调动 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科技咨询分公司明确研究 人员的经济责任后,已使一般课题的研究周期平均由3~5年缩短为2~3年,科研成果转化率 从18%提高到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