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活动场所建设

  一、黑龙江省科学会堂
    黑龙江省科学会堂是全省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科技活动的场所。位于 哈尔滨市太阳岛上坞风景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计划1万平方米。1982年选址、 设计,1983年开始建设,到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5000平方米)的主体建设及部分内部装 修工程已完。
    建设科技活动场所,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迫切要求,省科协把建设活动场所纳入了 重要的议事日程,于1981年11月11日,正式向省计委提出关于“新建黑龙江省科技活动场所 ”的报告(附设计任务书)。1981年11月30日,省计委以黑计字(1981)176号文件批复了“ 黑龙江省科技活动场的设计任务书”,批准科技活动场所的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第一期工 程为5000平方米,土建投资180万元,设备购置安装费60万元。
    为选择适合科学家活动的环境,哈尔滨市领导亲自安排建设地址,省科协经多方比较并 征求在哈尔滨市的科学家、省科协兼职主席,副主席的意见,最后选定在太阳岛风景区新开 发的上坞地段,距新建的松花江公路大桥1000米,四周与人工河、绿化带、公路相邻。这里 环境幽雅,空气新鲜,绿化覆盖面积达60%以上,适合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国内外学者、专家 进行学术活动和休息疗养。该地址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地处泻洪区,地势低,建筑结构的地 下部分造价高;新开发区,水、电、路全是新建,基础设施投资大,交通不便等。1982年, 建立筹建办公室,该活动场所正式定名为“黑龙江省科学会堂”。黑龙江省科学会堂工程是 由省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六工程处承担施工任务。省建筑设 计院根据哈尔滨市规划局的要求,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参考广州中山温泉宾馆的建 筑风格、造型,决定科学会堂采用庭园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群,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不仅适合 科学家的活动,而且为风景区增添景色。
    当时根据财力情况,本着以解决急需为主的原则,在安排科学会堂的建筑时,将设计任 务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确定总体布置,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包括1幢可供600人同时活动 的科技会议楼;两幢设置200张床位的科技服务楼和1幢可供350至4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及配 套的锅炉房、配电室、车库等辅助设施。在设计和施工时,首先采取了架空防洪排水措施。 整个建筑物的正负零为海拔119米,比自然地面海拔116.5高出2.5米。在涨水期间,可以称 得上水上楼阁。其次,屋顶房檐采取琉璃瓦装饰,墙面用各色瓷砖点缀,突出民族风格。另 外,庭院宽阔,亭廊连接于楼间。屋内设备力求方便于现代化科技活动的需要。
    黑龙江省科学会堂主体工程于1983年4月3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工程建设原计划安排一年 基础,二年主体,三年装修,配套施工,同步交付使用。但在实际建设中,由于松花江连续 三年涨水以及年度投资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到1985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70%,投资总额为 428.2万元(其中省计委拨233.2万元,中国科协拨195万元)(黑龙江省科学会堂第一期工 程(后又增加2649米,共7649米)于1987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市、县科协活动场所
    (一)哈尔滨科学宫
    哈尔滨科学宫是全国知名最早的科技活动场所之一,是哈尔滨市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 活动中心。哈尔滨科学宫的前身为苏联侨民俱乐部,建立于1926年。1962年在党和政府的关 怀下,将苏联侨民俱乐部改建为科学宫,做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科技工作者活动场所。
    哈尔滨科学宫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上游街9号,占地5574平方米,建筑面积4741平方米, 主楼是带地下室的两层楼房,内设有会议室、资料室、讲演厅、休息室、录像放映室、剧场 和餐厅等20余处。1964年元旦,哈尔滨科学宫正式揭幕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诗祝贺 :
    “携手红专并进,攀登科学高峰。
    红旗高举舞东风,要把天球摇动。
    飞船直上广寒宫,惊破嫦娥酣梦”
    当时,省市领导和科技工作者欢聚一堂,庆祝它的诞生。从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 协有了活动场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了活动中心,每年有数万科技工作者到这里来开展 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举办各种科技讲座,进行科普演讲,科技作品展览,放映科教电影、 录像等活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致称誉科学宫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文化大革命”期间 ,哈尔滨市科协被砸烂,哈尔滨科学宫由哈尔滨市科委领导。1978年,哈尔滨市科协恢复后 ,科学宫仍由市科委管理,但仍做科技工作者活动的中心,同哈尔滨市科协和科委共同使用 。
    (二)七台河市科技馆
    七台河市科学技术活动馆(简称科技馆),该馆于1982年5月至1983年10月,从设计到施 工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便已落成并投入使用。该馆位于七台河市新开发中心桃山区山湖路北 段,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设有大会议室(200平方米)1间,小会议室 (100平方米)两间,展厅1个,教室2间,是与老干部局、图书馆合建的一栋主体为4层的联 合楼,其中3层和主体4层共500平方米的宽敞活动场所,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各项活动条件 。
    科技馆投入使用以来,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23期,培训科技人员1220人;举办各种学术 讨论会、报告会11次,宣读并交流学术论文72篇;举办少年科技活动,如航模、舰模、车模 活动;举办科技成果展览3次。
    (三)伊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伊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位于伊春市西城区,它的南面、西面是一条较宽阔平静的河 流,附近有8所大、中、小学校,学生集中,交通便利,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比较理想的位 置。
    伊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由黑 龙江省林业设计院设计,整个建筑设计新颖、独特。其结构由学术报告厅,科教电影厅,录 像放映厅,教室,语言视听室,生物、化学、物理试验室,植物、动物标本室,天文观测室 ,地球厅,微机室,天象室等组成。该项目由江苏泰兴建筑公司202工程队第三大队承建,于 1985年6月开始征地搬迁,8月破土兴建,预计1987年7月末交付使用。
    (四)鸡西市科技馆
    鸡西市科技馆,座落在市中心红旗路北侧的科技文化中心区,该馆于1985年11月始建, 总建筑面积为4856平方米,第一期程为4500平方米,主楼7层高达35米,是市区比较高层建筑 之一。外型新颖,美观。馆内装饰典雅、别致,设有学术报告厅、游艺厅、展教厅、阅览厅 、舞厅、餐厅和部分客房,还有可供500人开会用的大小会议室6个,为市内外专家、学者开 展科技活动提供方便。鸡西市科技进修学院计划设在馆内,其中有微机室、电教室、理化实 验室及教室共15个,可供600名科技人员进修培训。该科技馆计划于1987年底建成交付使用。
    (五)集贤县科技馆
    集贤县科技馆于1983年7月开始建设,至1985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该馆位于集贤县双福 公路,占地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13平方米,系3层楼房。设有活动室、科普宣传室、资 料室等。
    (六)双城县科技馆
    双城县科技馆位于双城县政府附近,1985年5月开始动工兴建,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 积为820平方米。内设有大小会议室、展厅、教室等,总投资30万元,计划1986年末建成并投 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