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历史学等学科

  一、对历史学的学术讨论
    1965年11月30日,省历史学会与省语文学会联合召开《海瑞罢官》学术讨论会。主要探 讨如何认识历史上的贪官和清官;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物等问题。
    1978年12月26日至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学术年会。有77名史学工作者到会,收到学术 论文35篇。会议重点讨论关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主要观点有:①生产力是推动历史 发展的动力,生产活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活动;②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980年12月15日至20日,省历史学会召开了年会。与会代表10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61篇 。认为在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不彻底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在反对资本主义的同时, 必须进行认真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出现历史的倒退。
    1981年3月18日至20日,省历史学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纪念巴 黎公社成立110周年报告会和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就巴黎公社在经济上、教育上的改革措施等 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关于巴黎公社原则问题,有的认为,巴黎公社有三大原则,即夺权的 原则、掌权的专政原则和维持政权的民主原则。讨论中,肯定了巴黎公社中妇女对公社的伟 大贡献。关于公社在经济和教育方面改革的重大意义问题,大家认为,在经济上实行没收逃 亡资本家的工厂,把它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革命措施,以及实行免费教育等教育方面的改 革,其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是开始解放劳动的一个步骤。
    1985年8月5日至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1983年年会。会上主要讨论3个问题:关于历史科 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认为,历史科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 主义激情,鼓舞人们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努力克服困难,对于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家提出: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历史上的事件、人物等做出正确的评价、结论;从事世界史教学或科研 工作者也应努力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居住在我省边疆地区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为开发 、建设、保卫祖国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应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关于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 (即上限)问题。有的对于史学界过去认为我国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界线应断于夏初的观 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开端或上限,决不是以禹为界的夏初,相反,应以传说 中神农、黄帝时期为界限,即神农为“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最后的一个民主领袖”,而黄帝时 期,就产生了国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主要观点有:从历史 实际出发,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但要克服“唯成分 论”;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是评价历史人物具体功过是非的重要方法。
    二、对党史学的讨论
    1979年10月28日至11月7日,省党史学会召开年会。有67名党史工作者参加会议。会议收 到学术论文25篇。
    1981年7月28日至8月3日,省社科联组织省党史学会在牡丹江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省社科联副主任、省党史学会理事长张向凌主持,省委书记李 剑白到会并作了长篇讲话。参加会议的110多人,收到论文40余篇。这期间,正是全国学习讨 论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评价毛 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与会者认为,正确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因为:毛 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同中共党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有毛泽东思想作 指导;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国际上有利于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与会者在讨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而且 需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柱,用以教育、团结、鼓舞人民。否则,这个民族在世界上是站不住 脚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胜利而共同奋斗的思想旗帜。现在和今后都不 能丢掉这面旗帜,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 的现代化而奋斗。
    1982年11月11日至17日,省党史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年会。有100多名党史工作者参加会 议,收到论文4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一)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与会者提出以下一些观点和意见: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因 此,教育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党员不忘共产主义大目标,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头 等重要任务;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只有按照党的十二大所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 领,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 务才有可靠的保证;党的组织状况发生了变化,党内新成分不断增加,难免要存在思想不纯 和组织不纯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整顿。
    (二)争取党风的根本好转问题
    与会者在讨论中指出,当前很重要的是树立党风一定会根本好转的信念。因为:党内存 在的不正之风,不是党本身所固有的,它与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只要党的 性质不变,党内不正之风就会逐渐被克服,中共党是具有优良传统作风的党,坚持和拥护这 种优良作风的党员占大多数,搞不正之风是违背党纪民心的,是不会长久的;党中央纠正不 正之风的决心很大,制定了一系列的党规党法。与会同志认为,要纠正不正之风,一要先由 领导、尤其是高级领导带个好头;二要加强教育;三要严格党的纪律,整顿党的队伍,清理 不合格的党员;四要每个党员从我做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985年6月19日至24日,省党史学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留法勤 工俭学史讨论会。与会者50多人。与会的专家、学者探讨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形成及其指导思 想、旅欧共产主义组织、蔡和森的建党思想、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劳动学会等问题。通过讨论 ,对留法勤工俭学的历史地位、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和评价,推动了对勤工俭学中的建党及 一些事件等问题的研究。
    三、地方志学的讨论
    1980年9月25日至27日,省地方史研究会与省档案学会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编写地方志座 谈会。参加会议的有20个市、县和省直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会议讨论编写地方志 的体例问题。大家认为,编写新地方志,基本要求应该是:观点明确、内容丰富、体例完善 。关于怎样写好地方志,大家认为,要注意解决好8个问题:占有丰富的资料;新地方志的历 史沿革部分,要充分利用考古新成果,要突出地方特点;断限问题,一般不做统一要求;历 史人物事迹材料不可忽视;正确理解“厚今薄古”,不应理解为可以不必花大力气去研究古 代历史;文风要求实、准确、朴实,笔笔有宗,言之有物,不尚空谈,力戒浪漫色彩,文字 上要记叙文体,多让材料和事实说话,少作文字分析;各地应有一个常设机构,配备专职人 员负责这项工作。
    1981年4月5日至15日,省地方史研究会与省档案学会在庆安县联合召开了省地方志编修 研讨会,有115人参加会议。与会者认为,要使新地方志成为全面系统地记载地方上自然、社 会、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百科性工具书,为各类专史、各种科学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现实 资料;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占有大量的资料,用新观点、新方法鉴别 这类资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检验的历史事实,不为亲者讳,不为 尊者讳,使新方志经得住历史考验。
    1984年12月1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成立,并在哈尔滨市举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参加 会议的有237人,收到论文92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修志工作如何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问题
    与会者认为,要把改革的思想贯穿到修志中去。对编修新地方志的宗旨、意义和目的, 必须有一个合乎时代要求的新认识。我们修志仍然有一个“存史”的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记 述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为现实改革服务。
    (二)继承和创新问题
    与会者认为,编纂新地方志,毫无疑问要继承我国旧方志的传统。但对旧志必须用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采取批判地吸收和继承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在改造的 基础上创新,使新地方志写的既符合事实又生动活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三)反映客观规律问题
    与会者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它也好,不承认它也好,它总是在起 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翔实可靠的资料,记载各行各业和各种事物的成长、曲折、得失。 在纵的叙述中,对事物的盛衰起伏的发展要有比较,要阐明后果;在横的记叙中,写清事物 的联系和影响,从而反映客观规律性,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如何写好经济部类志的问题
    与会者认为突出经济方面的内容,这是新地方志的核心,应写好经济部类专志,才能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服务。
    四、对文博、档案、图书馆学的讨论
    1980年4月25日至28日,省文博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有80多人参加的学术讨论会,收到 论文60余篇。与会者在讨论中,对拓跋鲜卑祖庙石室的考证,渤海文化与宗教的研究,辽代 五国部文化类型的研究,金代陶瓷、银锭、金牌的考证等等,都提出一些新的材料和见解。
    198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内蒙古和东北三 省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27篇,着重探讨黑龙江古代民族的起源问 题。主要观点有:①认为黑龙江流域的远古民族是从长江、黄河流域迁来的,与那里的远古 民族属于同一种族群体;②认为黑龙江流域的远古人群,在原始民族形成以前,很可能是从 华北地区北上,逐渐形成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彼此有文化联系,但不能归为同一族属 。③黑龙江省的赫哲族和古代渤海族的族源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赫哲族是由隋唐时的黑水 靺鞨、辽代的五国部、金代的兀的改、元代的水达达、明清的野人女真演变而来;另一种意 见认为,赫哲族的形成是多源多流的,形成民族的时间较晚。对于渤海的粟末靺鞨的族源问 题,有的认为粟末靺鞨属肃慎系统;有的认为属貊系统。
    1985年9月10日至15日,省档案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档案馆专题学术讨论会,重点讨论档 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与传递,把档案馆建成“基地”和“中心”的标准与途径,丰富 馆藏的范围和途径,档案工作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
    1980年8月10日至12日,省图书馆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学术讨论会,有149人与会。北京 、辽宁、吉林的专家、学者应邀与会。
    1984年9月12日至18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藏书利用率学术讨论会”。有106名图书工作 者与会,收到学术论文100篇。会议主要讨论藏书利用率的概念、本质,提高藏书利用率的重 要性和措施等问题。
    五、对民族学的讨论
    1983年1月20日,省蒙古语文学会在大庆召开学术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22篇。这次会议 的论文有两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1984年8月8日,省蒙古语文学会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召开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会议 收到学术论文22篇。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