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荣获全国性学术团体奖励的成果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多学科、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写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和应用价值的论著。有许多同志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有9个学
会的70位作者和两个课题组共42项成果,荣获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奖励。
1981年12月,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选派七位代表赴北京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并向大会提交了15篇论文,其中有7篇论文被大会评为一类论文:
1.宋永、师振平:《坚持科学实验,不断认识油层》。
2.栾早春:《科学学概论》。
3.于书亭:《谈谈优生学的几个哲学问题》。
4.张景环:《科学认识发展过程——岩奇和宫原的辩证唯物主义见解及他们对波普和库
恩的若干批判》。
5.姜振环:《近代技术史的分期》。
6.于书亭:《果真是新的挑战吗?——浅析所谓宇宙爆炸模型和夸克幽禁》。
7.刘叙和等3人:《试论科技人才成长中的内外差异效应》。
1983年12月,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三部专著、一篇论文荣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
秀论著奖:
1.姚炎祥、刘叙和、赵清爽:《科技人才十二讲》(专著)。
2.于书亭:《现代生物学哲学问题》(专著)。
3.刘国城:《生态平衡浅说》(专著)。
4.王启武、宋永、师振平、潘景为:《沙岩油层注水采油方法的探索》(论文)。
1983年省农场管理学会宋吉璠的论文:《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农、林、牧业优化结构及其
模型》,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暨学术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
1983年,省经济学会刘景林的论文《论基础结构》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中国社
会科学》青年作者优秀论文奖。1984年,该文又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颁发的
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
1984年,省渔业经济学会丁志田的论文《边缘成本法刍议》,荣获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
工作者城市改革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985年,省教育学会有三项成果,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在武汉召开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
奖励,其中优秀论文奖1项,佳作奖2项:
1.丁义诚、李楠、包全恩、孟广智的论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科学价值的思
考》荣获优秀论文奖。
2.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课题组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自学能力的有计划培养初
探》荣获优秀佳作奖。
3.中小学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大纲课题组的《中小学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大纲》荣获佳作奖
。
1985年,省卫生经济学会7项成果参加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
术年会,其中有2项成果荣获优秀学术成果奖,5项荣获学术成果奖。
荣获优秀成果奖的是:
1.李永康、杜乐勋:《需要开展卫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2.穆瑞、钟莹心:《在城市医院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探讨》。
荣获学术成果奖的是:
1.李永康、孙先德等12人:《卫生经济学》;
2.刘宗秀、李矢禾、张文鸣、张文达:《卫生经济学基础知识》;
3.杜乐勋:《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
4.金广大:《谈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5.钟贤宾:《疾病经济负担讨论》。
1985年,省商业经济学会有5项成果荣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优秀论文奖。其中获
一等奖的1项;获二等奖的4项。
荣获一等奖的是:韩枫:《管理是一种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荣获二等奖的是:张宏力、倪伟勇:《对黑龙江省建立工业品批发贸易中心的探讨》;
王守川:《谈社会主义商业劳动的生产性质》;
贾云江:《批发商业的概念及其体制改革》;
李洪彩:《坚持马克思的流通理论,促进国民经济全面高涨》。
1985年,省统计学会有两位会员,分别荣获中国统计学会1979~1984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和三等奖。
荣获一等奖的是:朱延昌:《试论编制地区投入产出表》。
荣获三等奖的是:韩志刚:《经济系统的统计预测》。
1985年,省渔业经济学会有9项成果,在全国渔业经济学术研讨(桂林)会上,荣获优秀
渔业经济科研成果奖:
1.崔明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战略措施》;
2.齐加:《小型水面精养高产效益问题的调查探讨》;
3.杨忠贤:《黑龙江省渔产水面资源现状及优势的探讨》;
4.王存贵、吕文君、王雅春:《商品渔基地建设六年回顾》;
5.丁志田:《以渔业为例谈低能产业产品成本上升问题》;
6.张佳民:《在改革中前进——谈我省渔业经济改革与现实》;
7.张士耀等:《专业户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一条新路》;
8.马苏龙:《生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国营渔场的发展》;
9.李学忠等:《淡水渔业企业管理》。
1985年,文学学会吴黛英在全国文艺大奖中荣获二等奖。
1985年,省农场管理学会会员宋吉璠的《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农、林、牧业优化结构模型
及其运转》(论文),被全国第一次农业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