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刊物

  一、《社联通讯》
    《社联通讯》是省社科联最早的内部刊物。创刊于1958年6月6日(代号为14-15)。当 时正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掀起轰轰烈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运动的时候,需要有刊物进行辅导,交流学习经验,把学习引向深入。客观形势需要社会 科学事业能够有个大发展,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有个研讨阵地,并由此培养提高社会科 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当时社科联学会组织也开始发展,本身的发展不仅需要, 而且也有能力办好刊物。《社联通讯》连续办了两年后于1960年末因出现经济困难而停刊, 1962年复刊。到1966年6月末,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省社科联被砸烂,《社联通讯》 再次停刊。
    (一)性质、任务和方针
    1.性质
    《社联通讯》是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学术性、动态性、普及性的综合性内 部刊物。
    2.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 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开展理论研究,活跃学术讨论,以阐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项基本理论,探 讨我国革命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批评资产阶级的各种学术思想。(2)介绍国内外、省内 外学术动态,交流大专院校、党校制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提纲,反映会员的理论研究和学习 活动情况,发表会员的理论文章,组织学术讨论。(3)本着提高和普及相结合的原则,举办 各种学术讲座,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广大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报道本会的工作情况。
    3.编辑方针
    在省社科联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 高相结合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二)栏目设置、刊期、发行范围、数量
    1.栏目设置
    从创刊到停刊一直没有固定的栏目。从各期发表的文章内容可以综合出如下十个方面:
    (1)学术研讨。1959年第9期刊载经济理论讨论会上海会议情况;同年第5期刊载《苏联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的材料,以及我国讨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问题的评述和上海经济学界讨论商品生产问题。同年第6期刊载了《省社科联座谈关于生产力 问题》和《关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问题》的讨论情况。同年第7期刊载了《关于我国从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的学术讨论;同年第11期刊载了《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 例发展问题》的讨论;同年第12期刊载了《我省心理学工作者最近关于心理学对象、性质等 问题的讨论》和《苏联经济学家最近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文章;同 年第13期刊载了《最近国内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一些争论》材料; 同年第19、20期,刊载了《省经济理论讨论会论点辑要》。
    1960年第3期刊载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一些经济理论问题的争论》;同年第9期刊载了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文章。
    (2)马列主义理论介绍。1959年第3期刊载《马、恩、列、斯〈论资产阶级式的法权〉 》;同年第15期刊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1960年第1期刊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反对经验主义》;同年第2期刊载《列宁论战 争与和平》;同年第5期刊载《列宁主义万岁》。
    (3)学习毛主席著作。1959年第9期刊载《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
    1960年第3期刊载了纪念《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发表十八周年的文章;同年 第2期刊载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二十周年的文章 ;同年第9期刊载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三周年的文章;同年第8、 9期刊载学习《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的心得笔记以及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问题的笔记;同年出了一期毛泽东著作专辑。
    (4)讲座。1959年从第5期至21期和1960年第1、2、3期,连载了省社科联举办的《哲学 讲座》和《逻辑学讲座》材料。
    (5)座谈。1959年第6期刊载《省社科联座谈关于生产力的问题》;同年第9期刊载《省 委宣传部召开部分高等学校马列主义教学座谈会》情况;同年第11期介绍《中国科学院召开 经济研究工作座谈会》情况和一些同志在会上的发言摘要。
    1960年2月刊载“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行座谈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二十周年;同 年第6期刊载省社科联连续举行座谈会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三周年 ;以及介绍《我省部分经济学教师座谈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问题》的 材料。
    (6)笔谈。如1959年第6期刊载《关于我国生产“大跃进”的一些理论问题》;同年第 7期刊载《我们对社会生产力的一些看法》;同年第8期刊载《对如何估计政治思想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的一点意见》和《最近国际哲学论文中有关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些论点》;同年 第12期刊载《我对政治挂帅和物质利益原则的认识》等等。
    (7)学习心得。1965年第3期刊载《关于古代文学遗产继承问题的一些体会》;同年第 4期刊载《我是怎样坚持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同年第5期刊载《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 帝国主义部分教学的初步体会》;同年第9期全期刊载《学习王杰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心一 意为革命》的感想、体会等。
    (8)学术活动动态。1959年第13期介绍《省教育学会召开首次教育学学术讨论会》情况 ;同年第19、20期介绍《我省召开经济理论讨论会》情况。
    1960年第9期,介绍《哈师院中文系积极开展学术讨论》的情况;同年第8、9期刊载省委 党校举办《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读书会和省教育学会举行关于教学改革问题的讨论会的消息 。
    1965年第5期刊载省语言文学学会、历史学会举行学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一文的座谈 会,等等。
    (9)学会活动简讯。1959年第8期刊载省社科联《关于开展社科联工作的几点意见》, 以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成立的消息;同年第19、20期刊载黑龙江省哲学、经济学学会召开19 64年度年会的消息;同年第2期刊载黑龙江省语言文学学会、历史学学会召开1964年度年会消 息;同年第9期刊载《省社联召开关于向王杰同志学习座谈会》的情况等。
    (10)资料介绍。1959年第6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增减情况。1960年第4期刊载 《列宁关于接受文化遗产的论述》。1966年第1期,刊载《海瑞罢官》问题讨论综述等。
    2.刊期
    第15期前是不定期刊,从1959年7月份起改为半月刊。
    3.发行范围
    主要是社科联会员、省属学会、研究会和社科理论工作者。
    4.数量
    前后共发55期(不含增刊),约210万字,共发行约137500册。
    (三)社会影响
    《社联通讯》始终针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 实际问题,开展学术性的讨论。比如多次举办学术问题座谈会,系统地研究了生产力、两个 过渡、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政治挂帅和物质利益原则、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等问题。参加的人员比较广泛,内 容有一定的深度。活跃了会员的学术思想。提高了广大会员和大批专兼职科研人员的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对专兼职理论工作者和大专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培养,起 了一定的作用。对广大干部和工人、农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等,都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二、《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是内部发行的刊物(代号为31—37)。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 78年5月,黑龙江省委决定恢复省社科联时,停办的刊物也随之恢复,将《社联通讯》改名为 《社会科学动态》。当时,由于省社科联与省哲学研究所合署办公,因而主办单位就定为省 社科联办公室和省哲学研究所科研办两个单位。1980年1月省哲学研究所提格为省社会科学院 ,改为省社科联与省社科院联合主办。1983年5月省委决定两单位分开。《社会科学动态》改 由省社科联主办。
    (一)刊物的性质、任务、方针
    1.性质
    它是由省社科联主办的,属学术性、通讯性、资料性的刊物。
    2.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探讨中国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介绍当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动向、各种 观点、各学科的学术资料和各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活动、工作经验;反映国内外学术活动动 向;发表有理论创见性又一时不宜公开发表的文章等。1983年5月由省社科联主办后,根据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社会科学动态》在任务上又作了某些调整,即增 强了学术性,并有选择的介绍国内外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
    3.《社会科学动态》的方针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学术团体人才荟萃的优势, 依靠各学会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为我省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服务,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二)栏目设置、刊期、发行范围、数量
    1.栏目设置
    设有研究与探讨、新论文摘、调查与研究、学术会议纪要、理论观点综述、国内外社会 科学新作评介、新学科介绍、人物评介、资料评介、社联及学会工作研究等。
    2.刊期
    初为不定期刊,中期为半月刊,后期为月刊。
    3.发行范围
    各级社科联和各级学会的广大会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的宣传理论工作者和专兼职研究人员等。
    (三)社会影响
    《社会科学动态》创办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不久,人们的思想还受着 “四人帮”思想的压抑和“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学术理论界也有很多“禁区”,思想上 拨乱反正的任务相当繁重。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解放思想,排除障碍,切实贯彻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精神,《社会科学动态》转载了大量批判“四人帮”各种反动观点和“两个凡是” 思潮的文章。使社会、理论界存在的混乱思想得以澄清,受禁锢的思想得以解放,许多“禁 区”逐步被冲开。1983年前前后后,由于《社会科学动态》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有 选择、有计划地刊登了一些新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的新的 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论文,探讨学术价值较高但属暂不宜公开发表的文章、调查报告等。这些 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活跃了人们的学术思想,繁荣了社会科学事业,促进了全省社会科 学研究和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在《社会科学动态》基础上创办于1985年7月。国内统一刊号为CN23—1 048,国内代号为14—166。
    创办《学术交流》的目的在于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交流学术思想、发表科研成果 的园地,从而为黑龙江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和繁荣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一)刊物的性质、任务和方针
    1.性质
    是由省社科联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性综合刊物。
    2.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学术交流》的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双 百”方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介绍 社会科学知识;发表具有真知灼见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优秀论文、 调查报告和著作评介等。
    3.《学术交流》的方针
    总方针与《社会科学动态》提出的大体相同。每期编辑发表的文章则侧重在省广大社会 科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要求观 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翔实、文风淳朴。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每期还适当编发 少量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二)栏目设置、刊期、发行范围、数量
    曾辟有下列一些栏目: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争鸣;体制改革;中青年经济论 坛;经济学;哲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法律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研究等 。
    刊期: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每期16开本80页,内部发行,发行数量约3500份。19 85年共出三期。
    (三)社会影响
    《学术交流》自创刊以来,由于会员们积极努力,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一直受到 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欢迎,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有些文章被全国性报刊采用。
    
    四、《社会科学信息》
    《社会科学信息》创办于1985年,由《学术交流》编辑部编辑出版,为不定期刊物。省 内部报刊准印证(MG)字第023号。
    (一)刊物的性质、任务和方针
    《社会科学信息》是由省社科联主办的哲学社会研究信息的内部不定期刊物。它的任务 是为黑龙江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科学研究和学会活动信息。《社会科学信息》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求信息 内容翔实、可靠,有价值有新意,篇幅短小精干,文风朴实。
    (二)刊期、发行范围、数量
    《社会科学信息》为不定期刊。发行范围:全省省级学会,地、市社科联,有关部门和 党政领导。发行数量:每期约1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