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工作研究

  省社科联自成立以来,一直注意对省社科联的性质、任务、工作方针、工作内容和工作 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使所有成员都能较好地认识、把握学术性群众团体工作的规律, 从而使省社科联及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能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省社科联对工作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多在本系统内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之后,省社科联不仅在系统内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工作研究,而且从1981年起,还同辽宁 、吉林两省社科联合作,以东北三省社科联工作协作会议的名义,共同探讨社科联的工作规 律。这反映出了省社科联重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
    一、社科联工作研究
    1963年8月,省社科联召开了学会专业组学术活动问题座谈会。省哲学学会和省经济学会 部分兼职学会工作同志应邀参加座谈会。大家认为,专业组开展学术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讨论的内容专一,容易做到普遍发言,讨论问题容易深入,对于解决学术中疑难问题,提 高会员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关于怎样才能搞好专业组学术活动问题,与会同志提出4点看法:
    ①要制订好学术活动计划,并把计划落实到有关单位或某个人,同时,还应有保证完成 计划的措施,以便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地开展学术活动;
    ②确定学术讨论的内容,应当有明确的方向,既要注意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出发 ,又要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探讨、研究;
    ③要注意充分发挥各专科学会的理事和各专业小组的会员积极分子参加专题讨论的积极 性,以便使学术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讨论的内容,要注意适应多数会员的要求,做到学术讨论的题目与会员在教学和工作 中要研究的课题相结合,以便吸引更多会员参加学术讨论。
    1984年3、4月间,省社科联组织了3个小组,到哈尔滨市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省委 党校去广泛征求、听取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社科联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 就省社科联的性质、任务、工作特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许多同志指出,认清省社科联的性质非常重要,关系到任务和方法规定得是否正确和运用 得是否适当。省社科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决不是无组织、无领导 的“松散联盟”。省社科联既不是党委的宣传部门,也有别于专业的科研机构。省社科联只 有认清自身的性质,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地发挥其党 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一些同志指出,中共中央1982年48号文件对社科联的任务已经作了 明确的规定,其核心是领导和协调各学会工作和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因此, 省社科联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团结、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用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关于社科联的工作 特点,大家指出,社科联虽是群众团体,但与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政治性群众团体 不同:社科联是学术性的群众团体;社科联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他们之中 有相当多的人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因而,它是一个智力群体;社科联所属的学会、协会、 研究会,都不是实体性的单位,其领导成员都是业余兼职。根据上述特点,社科联应集中精 力团结、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等活动 ,以突出其“学术性”特点;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要把握面向实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的方向;要真正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实行“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戴帽子) ,对于学术问题的争论,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也不应轻易地予以结论,特别是不能 无限上纲轻易做出政治结论;要尊重、关心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他 们的意见、要求;要经常深入学会,向会员学习,做会员的知心朋友。
    1984年10月8日至12日,省社科联在北戴河召开了黑龙江省社科联工作座谈会。省、地区 、市社科联和刊物的负责同志,部分地区、市党委宣传部部长、理论教育科科长共32人参加 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分析社科联的工作现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社科联 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工作方法和今后如何开创工作新局面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各级社科联组织都有较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我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社会 科学工作者探索、回答的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会越来越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这 类学科的学术团体也会相应地不断涌现。这样,必然使各级社科联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担 子越来越重,而且前各级社科联的现状却远远适应不了这种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因此, 各级社科联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突破旧的框框,摒弃 陈旧的观念,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学术上的新课题,多方面组织会员,深入 探讨,以便更好地开创社科联工作的新局面。与会同志认为,各级社科联要加强对社科联性 质、任务、特点、地位、作用的宣传,主动争取党和政府加强对社科联的领导,以便能较合 理地解决自身必要的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省社科联应加强社科联系统的相互联系和业 务指导,有计划地组织全省社科联的工作交流,促进社科联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贯彻知识 分子政策,既要尊重、信任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地发挥他们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 献的积极作用,也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及时地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对于专业技术职称 、工资和疗养等问题的意见和要求。
    二、东北三省社科联工作会议
    黑龙江省、吉林、辽宁——东北三省社科联经过酝酿和协商,一致同意共同发起、联合 举办《东北三省社科联工作座谈会议》。从1981年起到1985年为止,东北三省社科联会议共 举行过三次。
    (一)东北三省社科联(首次)工作座谈会
    1981年8月31日至9月6日,东北三省社科联(首次)工作座谈会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这 次会议由吉林省社科联主办。参加会议的有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社科联的同志,黑龙江 省哈尔滨市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社科联的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 势,交流了工作经验,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社科联的工作规律。
    1.关于社科联的性质、任务、作用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社科联是党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党领导学术团体 的机构,是党群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科联在 团结、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学术研讨,发展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四化建设方面, 是十分必要、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社科联应把分散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的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组织起 来,开展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科联应通 过所属学会开展的学术活动,及时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 的行动中去,并把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建议、要求提供给党和政府,使社科联 充分发挥党、政府同学术理论工作者建立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2.关于贯彻“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贯彻“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双百”方针是党和 国家发展科学文化的根本方针,因此,我们在组织理论探讨和学术活动中,必须提倡解放思 想,发扬学术民主,引导不同学术观点进行自由争论;而在学术争论中,又必须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弘扬正确思想,批评错误观点,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所以, 贯彻“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互相排斥。
    3.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地方特点,为四化建设服务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根 本原则。当前,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 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组织 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 的关系;要把重点放在对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上;要突出地方特点,把 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用在刀刃上。
    4.关于普及和提高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都是社科联及其所属各学会的根本任务,所以,既 要大力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社会科 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丰富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也应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多学科、多层次 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地宣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广大 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几年来,我们有重视抓提高工作而不重视 开展普及工作的偏向,应当引以为戒。
    5.关于加强社科联的自身建设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为了巩固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科学战线出现的大好形势 ,加强社科联的自身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要配备强有力的专职领导力量,以专职干部 为主,充分发挥兼职干部的积极作用,两者结合组成领导班子;二要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知识 ,又有组织活动能力、热心学会工作的专职干部队伍;三要加强与健全社科联的办事机构, 以便更好地发挥社科联的职能作用;四要建立与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五要做好 思想政治工作。
    6.关于社科联的体制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目前,社科联的体制不够完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社科联机构已 经恢复,还须相应地建立市、地区级社科联组织;同时,希望中央尽快建立国家社科联组织 ,以便统一领导、管理全国各省、市社科联的工作。
    (二)东北三省社科联第二次协作会议
    1982年7月24日至29日,东北三省社科联第二次协作会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这次 会议由黑龙江省社科联主办。出席会议的有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社科联的负责同志和三 省社科联学会工作部、刊物编辑部的负责同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科联的负责同志也参加 了会议。会议对社科联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如何提高学术活动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关于社科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已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 ,我国各条战线已取得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经济建设已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在大好形势 的推动下,三省社科联的组织有很大的发展,在团结、组织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 为完成拨乱反正任务,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恢复毛泽东思想的 本来面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自由化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我们同党中 央对理论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为了迅速扭转这种不适应的状况,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注意 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引导理论工作者自觉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遵守党的纪律。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提倡通过争鸣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但决 不允许散布背离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为此,要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的宣传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术活动中去,做好疏导工作。二要引导理论工作者把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纠正那种认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是科 学研究”的错误观点。我们党即将召开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届时,我们要组织理论工作者认 真学习、正确宣传文件的精神,深入地研究、论证大会文件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三要引导 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确立以研究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工作中心的思 想,纠正某些同志存在的“搞学术研究要离现实远一点、离政治远一点”的错误观点。把理 论工作的重点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要鼓励理论工作者面对现实,努 力解决本省四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四要引导理论工作者以共产主义精神做好工作,特别是 共产党员理论工作者,更应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逐名、不为利,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全心全意地为发展党的理论研究事业奋斗终身。
    2.关于提高学术活动质量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由于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是社科联的主要工作,所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 量是做好社科联工作的关键。至于如何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大家认为,首先,组织学术活 动,必须有明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学术活动才能有正确 的政治方向,才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 ,使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不搞形式主义,而应力求实效。检验学会 工作优劣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拿出了成果和成果的质量如何,而不在于召开会议的次数多少 。第三,要认真抓好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保整个学术活动的质量,例如,讨论要围绕中 心展开,不同学术观点应展开争辩,暂时不能统一的应允许坚持已见,对于错误观点不能听 之任之,要做好疏导工作,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分清是非,统一认识 。
    3.关于学会组织建设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三省社科联恢复建制以来,学会组织发展很快。为了充分发挥学会组织 的作用,对学会必须加强管理,进行整顿,搞好组织建设。对学会组织的发展要取慎重态度 ,应根据条件而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条件尚不具备的不勉强成立。对已建立的学会, 要加强管理,根据本省情况,分别制定学会工作暂行办法,作为管理学会的依据。对学会的 组织整顿,目前应解决理事会中“挂名者多,务实者少”和“理事不理事”的问题;发展会 员应坚持会员条件,注重质量,把学会建设成为本学科学术精华的集合体。
    4.关于进一步办好刊物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三省社科联所办的学术性刊物,对于交流学术观点,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今后,要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突出学术性特点,对理论研究和理论宣 传起到引导、帮助和推动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多报道全国、特别是本省 理论界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新成果;报道的内容要 简明扼要,篇幅应短小精悍,观点要鲜明准确。
    (三)东北三省社科联第三次协作会议
    1985年10月5日至9日,东北三省社科联第三次协作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这次会议 由辽宁省社科联主办。东北三省社科联的领导同志和三省社科联各部、室的负责同志22人出 席会议。参加辽宁省社科联工作座谈会的来自辽宁省13个市的社科联的20名代表列席会议。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社科联主席孙维本,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显惠出 席闭幕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启胜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之后不久召开的。会议的主题就是在交流三省社 科联工作情况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今后社科联工作如何贯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 使社科联在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咨询机构 和智囊团作用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动员、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 领会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真正懂得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和理 论宣传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动力,振奋精神,加 倍努力,肩负起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使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重视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它在两个文明建 设中的作用,就要着力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拿出对实 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在提高社会效益上狠下功夫。当前,我们必须组织广大社会 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密切结合四化建设和改革的 实际,特别是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所通过的“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课题,从理 论和实践的统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使理论研究走在实际工作的前头,有力地为两 个文明建设服务。
    与会同志认为,社科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广大社会 科学工作者之家。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社科联对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学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在 国家社科联尚未成立的情况下,省社科联应承担起本省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术活动 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评奖任务;还要努力办好学术刊物、开展多种多样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咨 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