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创作人才培养

  黑龙江地区两省文联时期,就对培养各艺术门类创作人才高度重视,通过所办报刊不断 强调培养年轻业余作者的重要意义,介绍培养业余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文艺创作的基础知识, 对年轻业余作者的创作活动进行帮助指导。两省文联合并为黑龙江省文联后,把培养各艺术 门类创作人才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大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放在重要地位,努力创 造条件,采取得力措施,重点作者重点培养,一般作者努力培养,下大力气,常抓不懈。至 1966年5月,已形成一支颇具规模,很有成就,很有影响的年轻的业余作者队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龙江省文联及各协会、各地方文联重新组织创作队伍,落实 知识分子政策,各艺术门类业余创作队伍迅速壮大,蓬勃发展。中共黑龙江省委对培养文艺 创作人才十分重视,省委宣传部于1983年3月19日向各市(地)委宣传部、省直宣传文化单位 党委、党组批转省作家协会《关于加强培养业余文艺工作者的报告》一文,批文指出:业余 作者和专业作者所从事的文艺创作事业都是光荣的,可贵的,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希望 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特别是业余作者所在地区和单位,都能重视对业余作者的培养工作,关 心业余作者的工作、学习、思想和生活;文联和各协会都要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加意培养, 建立作者档案,宣传作者创作成就和经验;专业作者要满腔热情地对业余作者进行辅导和帮 助;业余作者要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根据这一精神,省文联和各协会、各地方文联进一步加强培养创作人才的工作,采取“多 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方法,为提高整个创作队伍素质,做了大量工作,使黑龙江各 艺术门类后继有人,人才兴旺。
    一、举办学习班、创作班、读书班
    黑龙江地区从两省文联时期到合并为黑龙江省文联以后,都经常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班、 创作班、读书班以及培训班、进修班、讲习班等,进一步培养各艺术门类的人才,提高他们 的创作水平。
    参加各种班的有初学创作者,也有已有相当成就的作者。
    1949年12月20日至1953年12月,黑龙江地区的黑龙江省文联举办全省文艺干部训练班三 次,每次一个半月,参加者有来自各市、县文艺干部共101人。主要学习中共的文艺方针和政 策、文艺创作知识、经验介绍等,结合学习,进行创作、排练、义务演出等实践活动。此类 班的开办受到青年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各文艺团体的支持。
    进入50年代以后,面对各专业和业余剧团对剧本的急需,戏剧创作任务紧迫繁重,创作 力量又很薄弱的情况,两省文联特别注重开办戏剧创作学习班,努力为全省培养戏剧创作力 量。1954年4月5日至20日,松江省文联与省文教厅在哈尔滨市共同举办全省首次戏剧创作学 习班。参加者有全省各市、县国家剧团的编剧、编导、副团长等40余人,班上主要学习各种 形式的剧本创作知识,研究优秀剧本的创作经验,研究传统戏曲的挖掘整理篇目和整理方案 。与会者有着多方面的收获和提高。
    1962年3月10日至30日,省作家协会在绥化县开办全省业余文学作者学习班,参加者有来 自有关工厂、农村、机关的重点业余作者20人。主要是分析作品,学习理论,提高初学写作 者的欣赏水平和理论修养。阅读了一些优秀作品和有关评论文章,听取了学术报告,着重讨 论了文艺的特点、文艺与政治、创作与生活,真人真事与典型塑造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结业 时每个学员都写出了学习心得,提交了创作计划。
    1962年8月至10月,省戏剧家协会与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太阳岛联合举办戏剧创作班,参 加者有省内主要剧作者10余人。该班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加工与会者所带来的剧本初稿或提纲 。班上学习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等理论问题。两个月内,产生了大型话剧剧本《 千万不要忘记》等。
    1962年10月至1963年9月,省作家协会将重点业余作者中的尖子作者韩统良、郭先红、吕 中山、冯科、谢又芳等5人,集中起来,举办为期一年的业余作家读书班。全面学习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性文学名著1500余万字,听取省文学研究 所、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的学者教授的辅导讲课,又以20天时间深入 林区、矿山参观访问。使参加者思想上艺术上都得到很大提高。结业时每人都认真作了总结 ,写出多方面的学习心得。
    1963年3月3日至4月3日,省作家协会举办第二期业余文学作者学习班。参加者有来自工 业、农业、农垦、林区和铁路等各条战线的重点业余作者20人。这是为使创作紧密配合即将 全面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亦称“四清运动”)而举办的。学习班以“通过学习, 武装思想,面向农村,表现时代”为指导思想,学习有关重要文件和内部材料,探讨如何认 识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社会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问题,提高政治思想,正确认识生活,以及 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克服一般化倾向等问题。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共同讨论,互相交流 。共30天。结业前进行了创作实习。
    1964年4月16日至5月16日,省作家协会举办第三期业余文学作者学习班。参加者有工业 、农业、林区、矿山、铁路、农垦等各条战线重点业余作者18人。这是在全省文艺界正在学 习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文艺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批示和有关文件,学习中共黑龙江省 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在省文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的时刻举办的。班上深入讨论了社会主义 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根本任务以及文艺创作的 规律等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文艺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等 问题。共30天。结业时每个学员都制订了创作计划。
    1968年,黑龙江省文艺服务站开始举办全省创作员学习班,每期20~30人,时间三个月 左右,每年二到三期。主要学习毛主席文艺思想,讨论学员带来的作品。1970年黑龙江省文 化局成立创评办以后,由创评办继续举办。到1972年共举办13期,学员总数约300多人。主要 是省直和各市(地)、县(市)主要创作员,有丛深、李郁文、张希彦、程树榛、刘亚舟、 王忠瑜、卢殿学、王广学、李义、刘国、刘柏生、曹建章等。学习班具体负责人为吕中山 。
    1973年2月至3月、1974年3月、1975年1月至3月、1976年3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佳 木斯连续举办4次版画创作班,每次人数30~50人,都有一批反映生产建设兵团面貌和北大荒 风情的版画作品产生。
    1978年以后,在整个文艺生活日趋活跃的形势推动下,开办各类学习班、创作班的工作 ,也迅速活跃起来,并且更加经常、更加普遍。省里由各艺术家协会分别主办,市(地)、 县由市(地)、县文联主办,并且完全专业化。在同一个协会所主办的各类专业性学习班、 创作班里,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采的。起步较早的,是市(地)级举办的创作班。
    1978年3月、1979年1月至5月、1982年2月,北大荒文联先后在佳木斯市举办3次版画创作 班,包括黑白版画、彩色版画,少则10余人,多则40余人,全属农垦系统版画爱好者。班上 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主要进行作品创作,互相启发,名家指点。一个班上所产生的 作品少则20余幅,多则110余幅。其中一部分成为驰名全国的优秀作品。
    1981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省舞蹈家协会(筹)在双城县举办舞蹈编导讲习班。与会者 有专业和业余舞蹈编导、辅导人员,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舞蹈工作者 共50人。班上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听取了19个题目的学术讲课,学习了10余种中外舞蹈素 材,进行小品练习,使与会者初步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础理论和表现手法,讨论了舞蹈构思 近40个,形成台本22个。舞蹈艺术开始了多民族多样化的丰富多采的创作。
    1981年5月3日至18日,省曲艺家协会与《北方曲艺》编辑部在肇源县二站公社联合举办 “热爱黑龙江”专题曲艺创作班。参加者有农民曲艺作者、县文化馆创作干部12人。班上学 习了有关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的文件和优秀曲艺段子,创作修改出中篇评书《柳湾 村》、《民间法官》,中篇通俗评书《瓜熟飘香》,二人转脚本《摔鱼缸》等作品10余篇, 收到较好的成果。
    1981年6月,牡丹江地区文联与地区群众艺术馆,在宁安县举办民间文学讲习班。班是配 合省民研会部署的满族民间文学遗产挖掘工作而举办的,边学习边深入民间采访挖掘,共初 步整理出新的满族民间文学30余篇。
    1981年8月16日至9月5日,省电影家协会在伊春市桃山林场开办了全省第一期电影文学剧 本创作班,与会者有专业和业余文学和戏剧文学作者15人。电影剧本专业作者很少,需要从 文学作者、戏剧作者中培育电影剧本创作人才。号召专业和业余作者跨出纯文学界限,拿起 笔来,敢于“触电”,满足广大电影电视观众的需要。班上认真学习了胡乔木在中国文联四 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着重对作者们带到班上来的《我这一年》等13部电影文学剧本初 稿进行讨论修改,加工提高。作者们在互相帮助,修改加工中,在掌握电影文学剧本创作规 律上有了明显提高。
    1981年12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与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在齐齐哈尔市举办歌曲创作学 习班,参加者30余人。
    1982年5月至8月,省电影家协会与哈尔滨市文联、龙江电影制片厂、哈尔滨市道里区文 化馆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电影电视创作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新时期到来之后,为满足 广大观众对电影和电视的迫切要求而举办的。讲习班特邀北京、长春电影剧作家、理论家讲 授创作知识课。观摩了20多部内部参考片,又前往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了电影生产全过程。 与会者经三个月的学习和观摩破除了迷信,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写出电影文学剧本( 包括纪录片脚本)和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初稿)200余部(集)。
    1983年4月至8月,哈尔滨市文联、市作家协会及《小说林》编辑部在哈尔滨市共同举办 业余小说创作讲习班,参加者150余人,由作家、编辑讲授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超短篇小说 创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进行名作欣赏,对学员习作认真作了辅导。
    1983年4月15日至25日,省舞蹈家协会(筹)在哈尔滨市举办少年儿童舞蹈学习班,参加 者有各市(地)幼儿教师62人(包括个体幼儿园教师2人),学习了少儿舞蹈素材19个,优秀 儿童舞蹈6个。
    1983年6月3日至29日,省电影家协会与牡丹江地区文联在绥芬河市联合举办全省第二期 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班,与会的专业和业余文学工作者20余人。班上听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专 家郑雪莱、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评论家马德波等关于国内国际形势和电影剧本创作等学术报 告,讨论了电影文学剧本题材选择,主题深化,艺术表现特点等问题,着重对作者们带到班 上来的25部电影文学剧本初稿进行辅导修改,加工提高。作者们普遍感到有很大收获。正在 绥芬河市视察工作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斐接见了全体学员,并鼓励了大家。
    1984年3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与《龙沙》编辑部在齐齐哈尔市共同举办小说创作学习班, 参加者22人。
    1984年5月,松花江地区文联举办中、青年业余文学作者创作学习班,参加者23人。
    1984年5月2日至12日,省舞蹈家协会(筹)在哈尔滨市再次举办全省少儿舞蹈学习班, 参加者有各市、地幼儿教师60人。
    1984年8月2日至8日,省摄影家协会在哈尔滨市举办摄影进修班,参加者有重点摄影工作 者和爱好者90余人。班上特邀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朱羽君讲授摄影构图技巧,中国图片社制 作专家赵巷讲授暗房制作技术,组织实习和示范操作,使参加者受益匪浅。
    1984年9月,齐齐哈尔市文联在齐齐哈尔市举办“龙沙”笔会,这是一次文学创作笔会, 参加者有小说、诗歌、散文作者和文学评论工作者100余人。中共齐齐哈尔市委、齐齐哈尔市 人民政府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作家丛维熙、冯骥才、李国文、李陀、方行、王忠瑜等应邀出 席了开幕式。艾青、刘白羽等著名诗人、作家发来了贺电。
    1985年1月至3月,北大荒文联在佳木斯市再次举办版画创作班,包括黑白版画、彩色版 画。参加者140余人。产生作品100余幅,大多以反映北大荒特有的地方风情、农垦生活情趣 、农垦战士崭新的精神风貌为主题,其中许多作品成为驰名全国的优秀作品。北大荒文联通 过年年举办的版画创作班,培养出一批批很有造诣的青年版画创作人才,成为黑龙江省青年 版画作者的摇篮。
    1985年2月5日至5月5日,省作家协会在呼兰县举办全省第一期小说创作班,参加者有省 内崭露头角的青年文学作者10人。班上学习讨论了新时期国内所产生的一些在全国获奖的优 秀小说作品,就地参观了工厂、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进行创作实践。与会者高标准严要求 ,班上多数人所产生的作品都相对地比自己旧作有所提高。
    1985年7月至8月,伊春市文联与林业部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绿叶”文学讲习班,参加 者有来自全国重点林区业余作者37人,其中伊春9人。
    1985年8月,黑龙江省煤矿文艺工作者协会在虎林县虎头镇举办首届“开采者”笔会,参 加者有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四大煤矿骨干作者25人。
    1985年9月至10月,牡丹江市文联在东京城举办小说创作学习班。这是地、市合并后所举 办的首次文艺学习班。参加者41人。
    1985年10月,佳木斯市文联与市文协在佳木斯市举办小说笔会,参加者13人。
    二、举行学术报告会、业务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采取学术报告会、业务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培养年轻作者办法始于60年代初期。经过“ 文化大革命”的禁锢之后,自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中青年作者大批崛起,各地的学术交流 日趋活跃,此类会议召开的也就愈加频繁。尽管此类会议每次时间较短,有时半天,一天, 有时两、三天,却是提高本地作者,特别是初涉文坛的年轻作者文学素养的有效办法之一。
    1962年12月25日,省文联和省作家协会在哈尔滨市共同举行诗歌创作报告会,特请访问 黑龙江抵达哈尔滨市的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著名诗人郭小川,就诗的构思、诗的形象、诗 的形式等问题,从其切身经验出发,广泛涉及中外诸多诗人名作,深入浅出地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专业和业余诗人,青年文学工作者近百人。
    1965年2月25日,省作家协会和《北方文学》编辑部在哈尔滨市共同召开工人业余创作经 验交流会。与会者有哈尔滨市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亚麻厂、哈 尔滨量具刃具厂等15个国营大、中型工厂文学创作小组成员近40人。除小组活动方法和一般 的创作思想问题外,着重交流了如何塑造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等方面的经验。中共黑龙江省委 书记王一伦到会看望与会者并作了指示。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任、省作 家协会主席延泽民在会上就繁荣工农兵文艺创作问题作了讲话。交流会进行了3天。结束时与 会者根据会议精神制订了创作规划。
    1978年9月26日至29日,省文联在省展览馆举行文学报告会,邀请正在黑龙江访问的中国 作家访问团成员作学术报告。邀请作家、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 作《关于报告文学问题》的学术报告,邀请著名诗人艾青、公刘及作家艾芜、刘知侠、茹志 鹃、查干、饶阶巴桑等就新时期的诗歌和小说创作问题,同省直和哈尔滨市的专业和业余作 者举行座谈。参加报告会和座谈会的中青年作者和部分文艺工作者3000余人次。
    1979年5月23日至6月8日,为活跃戏剧创作和演出,省文联特邀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著名 演员新凤霞夫妇到黑龙江讲学。吴祖光、新凤霞先后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就戏剧的创作、 导演和表演,以及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等问题作学术报告4次。听众达2000余人次。
    1979年7月下旬,省作家协会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在哈尔滨市联合举行文学学术报告会, 特邀王朝闻、艾青、萧军、黄源、艾煊等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专程到哈尔滨讲学。 除举行学术报告会外,又分头举行创作座谈会多次,听众达2000余人次。学术报告会和创作 座谈会上广泛涉及了解放思想、克服“左”的思想余毒;近代西方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继 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美学;坚持作家个性,探索新的风格;新时代的歌颂和暴 露等各方面理论问题。
    1979年8月1日,省作家协会在黑龙江省展览馆剧场举行《艾青诗歌朗诵会》,欣赏了艾 青有代表性的诗作10余首。与会者2000余人。
    1979年8月中旬,省曲艺家协会召开全省曲艺创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全省重点曲艺作者2 0余人。会上传达了胡耀邦5月12日重要讲话和中国曲协理事(扩大)会精神,就中、长篇书 曲创作问题,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曲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邀请正在哈尔滨市出席全国曲艺 工作会议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到会作了讲话,邀请著名书曲工作者常宝华、刘学智、 朱光斗、宁学颖到会对作品作了辅导。
    1979年9月2日至9日,省音乐家协会在哈尔滨市召开规模较大的音乐创作会议,与会者有 省直、哈尔滨市和各市(地)、县的音乐创作工作者和领导者100余人。这是在改革开放年代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新课题,广大青年群众对新的音乐生活的迫切要求 的情况下,而举办的一系列音乐理论会议的第一次。会上特邀著名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 主席吕骥、秘书长李焕之、词作家霍希扬专程到黑龙江为会议作了音乐创作学术报告。报告 涉及到历史和现实的许多重大问题,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与会者在座谈讨论中各抒已见,呈 现出热烈气氛。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延泽民到会看望与会者,指出这 是黑龙江音乐界开得最成功的一次会议。
    1980年1月,省音乐家协会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王福增到黑龙江讲学。其讲义《声乐教学笔 记》被编印成册,分发全省。此后,逐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985年2月下旬,邀请曾在哈尔 滨市生活30余年的日本歌星山田立夫(周立夫)重返哈尔滨,向黑龙江音乐界介绍日本通俗 音乐的发展历史,题目是《论日本通俗音乐》,并与黑龙江音乐界人士举行了座谈。
    1980年2月下旬,省摄影家协会在哈尔滨举行摄影经验交流座谈会。省直和哈尔滨市摄影 工作者20余人参加了座谈。
    1980年8月,省戏剧家协会,在全省正在探索发展黑龙江地方戏新剧种“龙江剧”的时刻 ,特邀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李超到哈尔滨观摩新创作的龙 江剧《结婚前后》和新改编的传统戏《双锁山》、《春灵庵》。观摩后,李超就龙江剧的创 作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音乐、舞蹈的特色问题作了两次学术性发言。随后,为哈尔滨话剧院 、黑龙江省戏剧学校编剧作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学术报告。
    1981年8月上旬省作家协会,哈尔滨市青年宫举行小说创作专题报告会,特邀北京作家刘 绍棠介绍创作经验。刘绍棠从个人创作经验中着重谈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和革命化问题 。参加者有黑龙江青年文学讲习所学员200余人。
    1981年8月,省舞蹈家协会(筹)特邀北京少年儿童舞蹈研究会负责人杨书明到大庆、哈 尔滨等地传授部分中外儿童舞蹈艺术,并请哈尔滨师范学校教师邵九瑞讲授《早期儿童律动 教育》等舞蹈课程。
    1981年8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举办音乐创作经验交流会,邀请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刘 诗昆、盛中国、李彦、蒋大为等到齐齐哈尔市讲学,并和齐齐哈尔市音乐工作者作了有关演 奏、器乐创作、歌曲技巧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同月举行文学报告会,邀请作家浩然到齐齐哈 尔市作了题为《把文学创作水平提高一步》的学术报告,听众1600余人。
    1981年12月,省舞蹈家协会(筹)邀请到哈尔滨出席黑龙江省第一届舞蹈观摩比赛大会 的舞蹈家贾作光、章新民、张扩立等为参加比赛的全体演员和编导作了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学 术报告,与会者200余人。
    1984年9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举办“龙沙”笔会期间,邀请作家李国文、李陀、冯骥才、 从维熙到会作了文学创作方面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参加者有笔会会议上的100多人。
    1984年12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举行杂技座谈会,邀请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松声 、阿良到黑龙江省艺校齐齐哈尔杂技班进行考察,并同师生举行业务座谈。王松声指出齐齐 哈尔市杂技事业后继有人,前途可观,倘能使齐齐哈尔特有的丹顶鹤经培训登上杂技舞台, 不但将使国人耳目一新,也将引起世界震惊。与会者深受启发和鼓舞。
    三、选送骨干进修,普及文艺教育
    1951年10月至1953年2月,黑龙江省文联选送专职创作干部姜清文,松江省文联选送专职 创作干部栾文海,哈尔滨市文联选送专职创作干部丛琛,经考试合格,同时进入东北鲁迅文 艺学院戏剧部剧作干部班学习戏剧创作。毕业时获大专毕业证书,回原单位继续从事专职创 作。
    1952年以后,选送青年作家到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每期一年。
    1952年第1期,哈尔滨市文联选送工人业余作家张德裕前往学习,结业后调到哈尔滨市文 联从事专职创作。
    1953年第2期,松江省文联选送创作部长谭亿,黑龙江省文联选送编创部创作组长金剑, 哈尔滨市文联选送《哈尔滨文艺》副主编李赤前往学习,结业后除谭亿调北京市文联外,均 回原岗位工作。
    1956年第3期,黑龙江省文联选送专职创作干部满汝毅前往学习,结业后回原岗位工作。
    1957年第4期,黑龙江省文联选送《北方》副主编张浪,哈尔滨市文联选送《哈尔滨文艺 》副主编单明经前往学习,结业后回原岗位工作。
    1980年第5期,选送专业作家刘亚舟前往学习,结业后回原岗位工作。
    1979年1月至12月,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提议,黑龙江省文联举行“省委领导干部文 艺讲座”,专门向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讲解文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结合文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讲解古今文学名著等。两个月一次,共6次,听众达300余人次 。
    进入80年代以后,业余文艺教育事业兴起。通过业余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从青年中培 养文艺人才。1981年3月,省书法家协会和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创办了黑龙江省业余书法 学院,内设初级、中级、篆刻三个班。学期1年。至1985年共开办5期,每期学员300余人,共 1500余人。
    1981年5月,省作家协会、省文学学会、《北方文学》编辑部联合开办了黑龙江省业余文 学讲习所,到1982年5月结束,学期一年,学员200余人。
    1984年11月,黑龙江新闻图片社和省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办黑龙江业余摄影学校,讲授摄 影理论和摄影技术。每年两期,每期3个月。内设初级、中级两个班。至1985年末,共办了3 期,学员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