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创作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配合革命斗争形势,创作了大量的反映解放战争 和土改的美术作品,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君武的漫画《运输大队长》、《磨 好刀再杀》等;古元的木刻《七斗王把头》、《人桥》等;张仃、安林、张文欣等的年画《 坚持自卫,争取民主》、《发展生产,巩固后方》、《人民翻身,合家欢乐》等;张望、王 曼硕、陈兴华、安林等的连环画《八路军到解放区》、《消灭于延周》、《智勇双全》、《 抓地主》等,都受到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时在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大、中城市都 曾举办过美术展览。也产生过一些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纪实摄影作品,并举办过展览。
    黑龙江地区两省文联成立后,美术工作者和摄影工作者继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传统, 奔赴基层深入生活,创作了许多尖端题材的作品。美术创作首先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国画 和油画上取得优异成绩;摄影创作以反映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黑龙江的纪实照片和抗 美援朝战争场面的纪实照片最为生动感人,令人称颂。50年代中期以后,以反映开发北大荒 为主要题材的彩色版画异军突起,在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影响上多年处于领先地位。进入60年 代,美术、摄影主要是以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居多,摄影上出现了较多的反映 文化体育生活,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艺术摄影和人像摄影,有着鲜明的北大荒地域特色。
    “文化大革命”中,美术创作成就不多,摄影创作产生了一些作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美术创作首先打破多年来的思想禁锢,最早产生了揭露“文化 大革命”的连环画《枫》,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除原有画种外,室外雕塑、冰雪雕塑等也 都成就斐然,并且创作出具有独特色彩的国画新画种冰雪山水画。摄影创作题材广泛,风格 多样,质量显著提高。书法创作,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和各市(地)书法家协会相 继成立,发展很快,展览频繁,很是活跃,改变了书法创作长期发展缓慢的局面,不但鼓舞 了全省书法家的创作热情,也激发起离退休老干部、中青年、工人、农民、少年儿童等各阶 层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几年间,书法家和各阶层群众创作出许多好的和较好的书法艺术作品 ,培养出大批书法艺术爱好者,书法艺术活动以积极姿态参与了社会文化生活。
    一、美术
    美术创作成果,从1950年到1966年,平均每年在市(地)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和市(地) 级以上展览中展出的约300幅左右,最多时600幅左右。
    入选1953年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的作品,有王仙圃的《森林》、《屈子行吟图》二幅。
    人选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作品,有王仙圃的国画《勘探地下宝藏建设伟大 祖国》、《报矿》二幅。
    1956年5月、6月,先后举办黑龙江省职工业余美术作品展览、黑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览,展出作品各为200幅左右。
    1958年4月,举办黑龙江省“大跃进”漫画作品展览,展出“大跃进漫画”500幅左右。
    1959年8月,黑龙江与辽宁、吉林开始联合举办东三省美术作品展览。黑龙江省入选第一 届东三省美展各类作品约100幅。
    1959年9月,举办黑龙江省庆祝建国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各类美术作品约250幅。
    人选1959年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有晁楣《平地起家》、《抢播》;张作良、晁楣 《到北大荒去》;徐楞《林海轻骑》等4幅。
    1960年11月,人选第二届东三省美展各类作品约100幅。
    1962年5月,举办黑龙江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美术展 览,展出各类美术作品约250幅。
    1963年6月,举办黑龙江省画家赴新疆旅行写生版画展,展出作品近100幅。
    人选1963年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有晁楣《北方九月》等3幅;杜鸿年《春的喧闹》 1幅;吴哲晖《山中新客》1幅;徐楞《夜走完达山》1幅;张路《公社新村》等2幅;杨凯生 《夏耘时节》1幅,共9幅。
    1963年9月,黑龙江与四川、广东联合举办三省版画展览,黑龙江省入选作品约120幅。
    1964年8月,入选第三届东三省美展各类作品约100幅。
    1964年9月,举办第三届黑龙江省美展,展出各类作品约250幅。
    1964年11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海伦县剪纸作品展览,展出剪纸作品约250幅。
    入选1964年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国画有王秀成《我要象雷锋叔叔那样》等2幅 ;油画有王遥《矿山来客》等7幅;雕塑有吴喜林《书海》等4座;版画有杜鸿年《山雨欲来 》等48幅;年画有刘振铎《歌颂丰收》等3幅;连环画有王纯信、于志学、于海江《暴风骤雨 》(上、中、下册)等6套,共70幅(座、套)。
    1965年1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黑龙江省新年画展,展出作品近100幅。
    1965年10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黑龙江省工农兵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约300幅。
    “文化大革命”中,主要有晁楣的木刻组画《第一口油井》等。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美术创作活跃起来。新一代美术工作者大批崛起,敢想敢干, 产生了敢于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作品陈宜明等的连环画《枫》和《伤痕》。各类美术 创作都在向思想和艺术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全国级、省级、市(地)级各种规模展览频繁举 行。从1977年到1985年,平均每年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和展览中发表和展出的作品约800幅 左右。许多优秀作品获得省级和全国级奖励,一些画家的作品多次出国展出,在国际上赢得 声誉。
    人选1977年全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的 作品,有版画张作良《冰上行》等8幅;年画张晓非《识一千字》;中国画刘振铎《开发大庆 的人》;连环画杨沙、王纯信《闪闪的红星》;油画李秀实《春到兴安岭》;素描马玉岩、 韩承霖《巨大的鞭策》等共25幅(套)。
    人选1977年全国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油画有李斌《天亮 了》等4幅;国画有张金武《情深水甜》;版画有李璞《三九花开》等5幅,共10幅。
    人选1977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有韩承霖、马玉岩《巨大的鞭 策》;《红装素裹》等11幅,共12幅。
    1979年1月,黑龙江与江苏、四川联合举办三省版画展,黑龙江省入选作品约150幅。
    1979年10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黑龙江省庆祝建国30周年美术展览展出本省作者各类美 术作品约250幅。
    人选197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有:陈宜明、刘宇廉、李斌连 环画《枫》;杜鸿年版画《林溪》;晁楣版画《苏醒》;张祯麒版画《艳秋出猎图》;于志 学国画《春曲》;李秀实油画《疾风》等9幅(套)。
    1980年11月,省美术家协会、省青年联合会联合举办第二届黑龙江省青年美展,展出作 品约200幅。
    1981年7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美展,展出作品约250幅。
    1981年10月,省美术家协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美展,展出 作品约150幅。
    1981年11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黑龙江省国画展,展出作品约200幅。
    人选1981年第七届全国版画展作品,有张祯麒《海恋》等16幅。
    1982年5月,黑龙江与辽宁、吉林共同举办东北三省漫画展,人选作品近100幅。
    1982年9月,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北大荒风情”版画展,展 出作品约250幅。
    人选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国画有洪国振《野游》等5幅;油画有金明 《猎归》;版画有陈金来、常玉昌《深夜擒谍》等2幅;雕塑有杨世昌《赫哲姑娘》等2座。
    人选1982年全国漫画展览作品有王者琦《某公下蛋》等3幅。
    人选1983年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作品有张祯麒《新月》、张朝阳《春水》、张喜良《玉米 香》、乐锋《涉》、宋纪统《冬晓》、李仁平《王霞将军在北大荒》、晁楣《水乡吟》等39 幅。
    1984年9月,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黑龙江省第一届漫画展,展出作品约180幅。
    人选1984年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作品,版画有晃楣《松谷》、于承佑《小屯之夜》、郝 伯义《乡情》等37幅;国画有李光春《春晓》、贾平西《秋思》等17幅;油画有陈宜明《我 们这一代》、李秀实《蜿蜒千秋》等11幅;连环画有潘衡生《周游世界》、《李兆麟将军》 等15套;年画有魏运秀《冰城春秋》等8幅;宣传画有张若一《亿万人民心向党》等4幅;漫 画有王松引《人到中年》等11幅;壁画有李化吉、王滋德《北疆风情画》等3幅;雕塑有金在 坤《培育》等6座。另有水彩画《山雀唤人行》等,共114幅(套、座)。
    1985年10月,省美术家协会同时举办黑龙江省第六届美展,展出各类美术作品约250幅; 第二届北大荒垦区版画展,展出作品约250幅;阿城版画展,展出作品约150幅。
    
    
    
    
    
    
    二、书法
    黑龙江地区两省文联成立后,至60年代、70年代书法艺术活动发展缓慢。1979年省书法 篆刻研究会(后改为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性书法艺术活动才得以迅 速地在全省开展起来。社会各阶层书法篆刻展览频繁,交流不断,大抓了教育,创办了刊物 ,加强了普及,逐渐取得丰硕的创作成果,从1979年到1985年,平均每年在市(地)级以上 报刊上发表和展览中展出的书法篆刻作品约800件左右。
    1980年,一些老练凝重、风采各异的名家作品,称雄书坛,引起读者的瞩目。人选5月份 在沈阳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达15幅,有沈重行书条幅、刘快红篆书七言对 联、吕圣尧行书条幅、张天民隶书条幅、赖振川行书条幅、范培增楷书条幅、边健如行书条 幅、游寿隶书中堂、方行行书条幅、陈雷行书榜书、周齐小楷横幅、高润生篆刻、王兆卿篆 刻、邢衍篆刻、杨茂国篆刻等。
    另有书法作品180幅、篆刻作品60幅,共240幅,于10月份参加了东北三省书法篆刻作品 展览,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了政治经济改革与四化建设的新风貌。
    1981年,书法篆刻艺术迅速普及,有150余幅作品人选4月份在哈尔滨市举办的黑龙江省 老、壮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是老、壮年书法篆刻艺术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又有一批作品人 选7月份在哈尔滨市举办的黑龙江省青少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展示了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 生的书法艺术状况,其中获一等奖的10名,二等奖的20名,三等奖30名。是年,有孔皎石的 书法作品一件,人选全国少儿大字比赛,获一等奖。
    1982年,书法篆刻艺术创作异常活跃,张天民篆书对联、洪铁军行楷对联、吕圣尧草书 条幅人选了在南昌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
    赵承本《鱼游水底天》、赵隽明《温故知新》、胡梅生《乘胜前进》等篆刻作品入选上 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篆刻百幅优秀作品征稿,均获优秀作品奖;
    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的黑龙江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书 法作品108幅,篆刻作品22幅,共130幅;
    参加在哈尔滨市举办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五市职工书法篆刻作 品展览的书法作品133件、篆刻作品34件,共167件,集中展示了五市职工书法篆刻艺术成就 ;
    入选省书法家协会、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61周年,
    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的老干部书法作品展览的书法作品100余幅,表达了解放前参加革命 的老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歌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1983年,青少年书法艺术进步突出,有雏燕腾飞之势,几位“小书法家”
    的作品多次出现在正式报刊上和有关展览上,受到读者的赞叹。这一年入选中国书法家 协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大字比赛的作品中,有6幅作品 获奖。
    1984年,一批著名书法家勤奋耕耘,成果丰硕,影响日增。陈雷的行书榜书,杨角的行 书中堂,沈重的行书中堂,沈重的行书条幅、范培增的行书条幅,游寿的隶书条幅,张天民 的隶书对联、邢衍的篆刻等10幅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受到各方赞誉。
    在各家的影响带动下,社会上的书法活动日驱活跃,5月份人选省书法家协会和省书法活 动中心联合举办的“红五月”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作品,达224幅;
    7月份人选省书法家协会、省书法活动中心、黑龙江省老干部局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 党诞生63周年老干部书法作品展览的作品,达216幅,真、草、隶、篆、行书体俱全。老干部 们以高昂的政治热情,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表达了老干部们对党的 坚贞不谕,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10月份人选省书法家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哈尔滨举办的全省书法、篆 刻作品展览的作品达100余件;入选上海《文汇报》举办的纪念建国35周年书法征稿作品3幅 ;方文举的自作诗、李末的书法作品、曹令臣的书法作品,均获三等奖;人选中国书法家协 会、中国青联、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赵隽明的作品《为中华崛 起而读书》,获一等奖。
    1985年,书法活动向各行业系统社会各阶层深入发展,各系统和各阶层都出现一大批书 法艺术爱好者,产生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8月份省书法活动中心、省书法家协会、黑龙江省 林业厅联合举办的《林业迎春》书法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00余幅;
    5月,省书法活动中心、省书法家协会、黑龙江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黑龙江省中、小学师 生书法作品展览,展出作品200余幅;
    9月末到10月初,省书法协会、省书法活动中心共同举办的黑龙江省农民书画展,展出作 品200余幅;
    9月份人选郑州举行的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达15幅;有徐书钟篆刻条幅、陈雷行书中堂 、杨角行书条幅、沈重行书条幅、王桥德行书条幅、傅伯庚行书条幅,魏天雪行书条幅、张 天民篆书对联、洪铁军行书对联、朱有德隶书条幅、方文举隶书条幅、赵隽明篆刻、邢衍篆 刻、贾振祥篆刻、赵承本篆刻;
    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省书法家协会和省书法活动中心举办的黑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 篆刻作品展览,展出作品285件,展览对突出优秀作品给予了奖励。
    1985年,一批书法作品人选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在祖国 怀抱里成长》书法征稿,人选作品全系中、小学生作品,有10位作者获得奖励。
    
    
    
    
    三、摄影
    黑龙江地区两省文联成立后,摄影工作者继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传统,深入一线,深 入基层,拍摄了许多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珍贵的纪实照片。50年代 中期以后,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文化体育生活和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纪实摄 影和艺术摄影。这些作品都显示出鲜明的北大荒地域特色。从1949年到1966年,平均每年在 市(地)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和展览中展出的摄影作品约500到800幅。
    反映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黑龙江活动的照片:
    《毛主席访苏归来(在昴昴溪车站上)》(1950.2)、《毛泽东为松江省委题词》(1 950.2)、《朱德视察镜泊湖发电厂》(1950.10)、《周恩来在中长铁路移交庆祝大会上 》(1950.12,哈尔滨)等,作者均佚名。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照片:
    华国良《尼龙避弹衣救不了敌人的死亡》、崔祥忱《志愿军坦克兵出征》、崔祥忱《反 对美帝细菌战》、吕向全《板门店谈判》、华国良《上甘岭战士欢呼胜利实现停战》、顾文 荣《手下败将》等。
    1957年以后,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照片:
    王纯德《新机器运到了》、佟德印《滑雪姑娘》、吕向全《向荒原进军》、胡伟《丰收 的喜悦》、许万育《马恒昌小组出来的人》、郭沫水《开荒》、董继刚《不夜的田野》、李 日宣《北大荒晒麦场》、丁凤岭《送肥》、马克昌《在杜尔伯特草原上》、德振《健将级男 子体操运动员国树增》、刘志伟《雁窝岛的黎明》、尚书年《抢救》、郭沫水《北大荒的秋 夜》、冯锦亭《社员篮球队》、崔祥忱《神兵天降》等。
    1947年以后,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黑龙江省努力组织创作,以优秀作品积极参加了历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从1957到1965年: 人选第一届到第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作品数量是:第一届2件;第二届5件;第三届6件; 第四届6件;第五届5件;第六届6件;第七届4件;第八届17件;第九届22件。
    1960年以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摄影家协会定期举办“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 ,黑龙江省努力组织创作,以优秀作品积极参加了此项展览。
    人选1960年首届70件:1961年第二届44件;1963年第三届53件;1965年第四届63件。
    1963年以后,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分会每隔两年举办一次黑龙江省摄影艺术作品展览 ,题材广泛影响很大。每次展览前,都发动组织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生活,精心 创作,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1963年8月26日到9月5日首届展览,展出作品242幅。
    1964年9月26日到10月5日第二届展览,展出作品316幅。
    1965年9月26日至10月5日第三届展览,展出作品240幅。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有组织摄影活动一度停顿。1968年以后,成立了“黑龙江省摄 影艺术展览办公室”,曾组织了一些摄影创作和展览活动,从1968年到1979年举办过6次全省 摄影展览;二次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其作品大多是宣传当时的政治路线,存在严重弄虚 作假现象。其中也有一些较好的纪实性作品。主要有:
    许长山《向荒原进军》、张海山《大庆的早晨》、范惠琛《大庆原油流四方》、德振《 大庆炼油厂》、德振《哈尔滨儿童铁路》、德振《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等。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摄影创作,人才辈出,空前发展,各级展览异常频繁,从1979 年到1985年,平均每年在市(地)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和市(地)级以上展览中展出的约为10 00件左右。许多优秀作品获得奖励。部分作品人选国际影展,有的在国际上获得奖励。
    1979年以后,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恢复举办,到1983年共举办4次。黑龙江省人选197 9年第七届118幅;1980年第八届100幅;1981年第九届100幅;1983年第十届100幅。(1984~ 1985年未举办)。
    1980年以后,黑龙江省摄影艺术作品展览恢复举办,到1985年共举办4次,有力地推动了 全省摄影创作。历次展出的作品数量是:
    1980年10月3日至15日第十届展出作品306幅;1987年7月15日至25日第十一届,展出作品 203幅;1984年9月19日到29日第十二届,展出作品208幅,其中彩色照片160幅,黑白照片48 幅;1985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第十三届,展出作品187幅,其中彩色照片150幅,黑白照片 37幅。
    1981年以后,黑龙江省摄影作品多次人选国际影展。主要有:
    孔祥生《水利工地》,入选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水与生活”国际影展;
    徐力群《行猎图》,入选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 第一届国际摄影展览;
    徐英杰《突破百米大关》,入选1982年荷兰世界摄影基金会举办的第36届世界新闻摄影 展览;
    徐学哲《吒咤风云》、廖华志《破冰捕鱼》、王淑云《窥》、徐力群《追捕》,入选19 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摄影展览;
    徐澎《远方》、白海琦《升腾》,入选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摄影家协会 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摄影展览;
    廖华志《移冰开工》,入选1985年亚洲第七届影展;
    徐学哲《渔舟唱晚》,入选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艺术展赴美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