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艺报刊
第七章 编辑出版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有各类文艺报刊10余种,对繁荣革命文艺,培养青年作者,
联系广大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两省文联从成立时起,即在解放战争时
期经验基础上,积极创办综合性的全省文艺报刊,把办好文艺报刊当作繁荣全省文艺创作和
整个文艺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大力气认真来抓,并取得了成绩。1954年两省文联合并后
,创办了新的综合性文艺期刊《黑龙江文艺》,提高了质量,改进了出版和发行,逐渐扩大
了影响。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和需要,1956年,改为《北方》文学月刊继续出版,1959年正
式改为《北方文学》月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培养青年作者,活跃全省文艺生活不
可缺少的园地,联系全省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重要纽带。“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出版。19
78年恢复出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关文艺家协会和有关单位,敢想敢干,勇于开拓
,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又创办了大型文艺理论双月刊《文艺百家》、文艺评论周报《文艺评
论报》(后改为文艺评论双月刊《文艺评论》)、曲艺双月刊《北方曲艺》(后改为通俗小
说双月刊《章回小说》)、《外国小说选刊》、《北方音乐》等多家新的重要文艺报刊,在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锐意革新,不断推出新的优秀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和
作者的欢迎。各家报刊都拥有比较稳定的大批订户和读者群。
一、黑龙江地区文艺报刊
(一)《黑龙江文艺》
原《黑龙江文艺》,1950年2月8日创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原《黑龙江文艺》编辑部
编辑出版,附于《黑龙江日报》4版。宗旨是:为广大基层文艺单位提供文艺材料,指导群众
文艺运动,开展文艺批评,交流群众文艺活动经验,是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通俗性文艺刊
物。主要刊登戏剧和其它形式的演出作品。同年10月22日改为《黑龙江文艺报》,为对开4版
,双周刊,单独出版发行。发行份数在3万份左右,最高曾达6万余份。
1953年7月,黑龙江省文联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将《黑龙江画报》与《黑龙江文艺报》合
并,改为《黑龙江文艺》杂志,增加了连环画等美术作品。到1954年8月合省停办。
《黑龙江文艺》编辑部负责人先后为:向一、张浪、梁志强。编辑部人员最多达6人。
(二)《松江文艺》
《松江文艺》,1950年10月1日创刊,是松江省文联机关刊物。4开4版报纸,10日刊。1
951年1月15日改为24开本杂志,半月刊。1952年10月1日改为4开4版报纸,周刊。《松江文艺
》是以“普及第一”为方针,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通俗性、综合性、地方性文艺刊物,主要
刊载供城乡业余剧团演出的各种戏剧、曲艺等演唱作品,还刊载过一些阐述毛泽东文艺思想
、批判唯心主义、指导文艺创作,介绍表演知识等方面的文章。1954年1月17日,根据中共松
江省委《关于调整省级农村报纸和出版〈松江农民报〉的决定》精神,《松江文艺》、《松
江青年》、《松江日报》农民版停止出版,三家报纸过去的任务由新创办的综合性农村报纸
《松江农民报》承担。《松江文艺》至此停办。《松江文艺》编委会委员15人,主编关沫南
,副主编潭亿。编辑部人员4人。
二、黑龙江省文联文艺报刊
(一)《黑龙江文艺》
《黑龙江文艺》,1954年8月在哈尔滨市创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为综合性文艺月刊,
16开本,38页。辟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曲艺、文艺评论等专栏,发行量最多147万份
,为当时全省仅有的一家省级文艺期刊。1956年10月改为《北方》,共出48期。
《黑龙江文艺》负责人为关沫南、张浪。编辑部人员8人。
(二)《北方》
《北方》,1956年10月由《黑龙江文艺》改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文学月刊,16开本
,68页,基本上是发表阅读文学作品的文学刊物,由面向工农兵扩大为同时面向城乡知识分
子,辟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等专栏,发行量最多达1.5万份。
为当时全省最大的一家文学刊物。1958年9月改为《北方文学》,共出27期。
《北方》负责人先后有关沫南、张浪、李赤、黄益庸。编辑部人员9人。
(三)《黑龙江歌声》
《黑龙江歌声》,1958年8月创刊,起初由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主办,1959年1月,改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16开本,月刊,全国发行。《
黑龙江歌声》办刊宗旨是:指导全省群众歌咏活动,繁荣黑龙江音乐创作,团结各级文化馆
(站)及音乐工作者进一步普及音乐工作。以刊载群众演唱的歌曲(独唱、齐唱、对口唱、
小演唱等)为主,同时刊载指导音乐活动、歌曲创作等文章,辟有“创作歌曲”、“儿童歌
曲”、“民歌介绍”、“器乐曲”、“评论”、“地方戏曲选”、“音乐知识”等专栏。每
期刊载创作歌曲十几首到二十几首。到1959年9月,共出刊14期,每期发行约7000册。
《黑龙江歌声》编辑2人,主编林福本。
(四)《北方文学》
《北方文学》,1958年9月由《北方》改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北方文学》杂志社编
辑出版,文学月刊,16开本,68页,辟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栏目。为黑龙江省创办
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1966年7月因发生“文化大革命”而停刊,编辑部被解散;1978年7月
,重组编辑队伍,恢复出版。
《北方文学》坚持贯彻文艺为工农服务的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
繁荣黑龙江省文学事业、培养文学新人,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宗旨,内容
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发展,除原有基本栏目外,先后辟有“黑龙江建设者”、“北国风光”
、“农村青年之页”、“青年职工园地”、“青春诗坛”、“工人的歌”、“新民歌”、“
新故事”、“中学生作文选”、“祖国处处”、“革命斗争回忆录”、“工厂史”、“给初
学写作者”、“新作选登”等栏目。曾出版“传记文学专号”、“本省作家专号”、“女作
家专号”、“青年作家专号”、“戏剧、曲艺专号”、“抒情小说专号”等。
1979年10月号出版增刊,转载《人民文学》上反映黑龙江省宾县同一起特大贪污案件进
行斗争的长篇报告文学《人妖之间》(作者刘宾雁),编辑部未加请示自行删掉了经中共黑
龙江省委领导定稿的“编者按”中“即使某些情节有出入”的重要一句话,模糊了作品中所
存在的问题和转载的意义,受到省委和省委宣传部领导的严肃批评。编辑部对自己违背组织
观念的这一做法进行了认真的自我批评,表示要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办好
刊物。
为了繁荣文艺创作,提高作者素养,从进入八十年代开始,《北方文学》多次举办各种
形式的征文活动、作品讨论会、专题座谈会等。为了扶植和培养青年作者,每年都要举办创
作学习班、改稿会和笔会等。到1985年,已拥有200多人的骨干作者队伍。在《北方文学》刊
载的《八百米深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自1958年9月至1985年12月,共出版180多期,每期发行量1至3万份,发行量最高的1982
年达18万份。
历任兼职主编有:关沫南、严辰、鲁琪。历任专职副主编有:李赤、黄益庸、左宜、宁
玉珍。
(五)《文艺百家》
《文艺百家》,1979年9月创刊,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研究所《文艺百家》编辑部编,黑龙
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综合性文艺理论季刊,大16开本,312页,国内发行。
《文艺百家》的办刊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发扬艺术民主,通过
不同学术观点的理论探讨,开展学术上的自由争鸣。以文学为主,以当代为主,以提高为主
,既有学术性、战斗性,又具有地方特色。开辟的栏目主要有“文艺基础理论研究”、“古
代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民间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
究”、“艺术研究”、“文学史资料”等。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是国内少有的大型文艺理
论刊物,受到读者欢迎。
1979年12月第二期《当代苏联文学专号》,报道了中国当代苏联文学研究会在哈尔滨市
召开的第二次理论研讨会消息,并发表了会议纪要。消息和纪要公开披露了会上提出的与中
共中央和国家对外宣传口径不符的一些看法,造成了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黑龙江省
委对此给予了严肃批评教育。刊物编辑人员及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认真检查,吸取了教训。此
后刊物停办。
《文艺百家》共出二期,每期发行量6000册。主编李熏风。
(六)《文艺评论报》
《文艺评论报》,1982年10月创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
编辑出版,4开4版,周报,内部发行,全国交流。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和
中共的文艺方针政策,报道全省各地开展文艺评论工作情况,推动全省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
。《文艺评论报》辟有“专题研究”、“影评”、“剧评”、“书评”、“作家艺术家论坛
”、“大学生论坛”等栏目,曾刊载过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心得体会,学习《邓小平文
选》,畅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生活、提高创作质量,文艺批评等方面的文章。
为了筹备出版新的文艺评论刊物,《文艺评论报》于1983年10月15日终刊,共出刊24期
,每期印数为2000余份。
(七)《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1984年9月创刊,《文艺评论》编辑部编辑出版,其前身是《文艺评论报
》。16开本,120页,双月刊,全国发行,每期发行6000册。
《文艺评论》是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美术等综合性文艺理论刊物。办刊宗
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
极宣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评论黑龙江省作家、艺术家作品为
主,探索文艺创作规律,总结文艺创作经验,开展文艺批评,开拓文艺理论研究新领域,促
进文艺事业的繁荣。辟有“评论家谈评论”、“文艺随笔”、“争鸣之页”、“文艺新人”
、“编辑手记”、“北大荒文学风格探”、“国外文艺新论”等栏目。曾发表过探讨当前文
艺思潮、文艺倾向的专论文章;探讨文艺创作规律的专题文章,探讨当代苏联文艺思潮、创
作倾向和欧、美文艺新观念的文章;以及北大荒文学风格和其它地域性文学风格的研讨文章
等。《文艺评论》刊载的一些文章,引起文艺理论界的重视,被一些学术刊物转载。
《文艺评论》编辑部5人,主编李家兴。
(八)《北方曲艺》
《北方曲艺》1979年8月创刊。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办;北方曲艺编辑部编辑出版,1
6开本,96页,双月刊,全国发行。
《北方曲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为繁荣和扶
植曲艺创作,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中长篇评书、故事、评论。编辑部5人,1
982年后主编郑毅。1984年底改为《章回小说》,共出版28期,发行份数最多为3万份。
(九)《黑龙江民间文学》
1981年5月创刊,省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大32开,每期20~30万字,不定期内部丛刊,
平均每年出3期,到1985年末共出16期。内部发行,全国交流。贯彻“全面搜集,慎重整理,
加强研究,大力推广”的方针。主要任务是刊登省内各民族挖掘抢救传统的民间文学成果,
保存和宣传各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说唱、童话
、寓言、歌谣以及现代民间文学作品等。开展理论研究,交流工作经验,传达重要会议精神
和领导讲话等。王士媛编辑。
(十)《北方书苑》
《北方书苑》,1982年创办,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16开本,52页,书法篆刻艺术刊
物,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全国交流。
《北方书苑》的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继承祖国优
秀书法遗产,繁荣书法艺术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刊发书法、篆刻艺术作品
和一定数量的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书家介绍”、“论坛”、“书评”、“书法家专访
”、“书法讲座”、“书坛文摘”等,适量摘发历代书篆作品选和全国、本省书法、篆刻展
览会作品选和来稿选登。刊出的专页有“于右任书法”、“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选”、
“牡丹江、绥化书法篆刻联展作品选”及明倪元璐、清王文治作品选等。
《北方书苑》第1、2期由王新民负责编辑,1984年6月改由张天民负责编辑。截止1985年
末共出刊4期。
(十一)《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1985年1月创刊,季刊,黑龙江省文联主办,《章回小说》编辑部编辑出
版,16开本,116页,全国发行。前身为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北方曲艺》。《章
回小说》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国章回体小说的艺术
形式,繁荣中长篇小说及评书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健康、有益和富有趣味性的通俗文学作
品。创刊后,注意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发表反映现实生活和近代人物传记、历史重
大事件题材的作品为主,兼发一些有爱国主义思想、有民族气节和有积极意义的新编历史小
说、评书、故事及评论等。每期约30万字。到1985年末,共出版4期。
发行量创刊号18万册,1985年末第四期35万册。主编韩萝杰,副主编王天君。
(十二)《外国小说选刊》
《外国小说选刊》,1985年1月创刊,《北方文学》杂志社主办。16开本,月刊,全国发
行。《外国小说选刊》主要是精选国外当代各种风格、流派的优秀小说翻译作品和引人人胜
的通俗小说翻译作品,为广大中、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和外国文学爱好者提供园地。辟有“
名作欣赏”、“译者简介”、“笔友”、“读者一言”等栏目。到1985年底共出刊12期。李
世昌(苗欣)主编。
(十三)《北方音乐》
《北方音乐》,1981年12月15日创刊,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主办,《北方音乐》
编辑部编辑出版,前身是《黑龙江歌声》。32开本,双月刊,全国发行。
《北方音乐》的办刊方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普及的基础上,兼顾提高,以多出作品、多
出人才为目标,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情趣,促进音乐事业和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办成曲
、文、图并茂,思想性、知识性并重的综合性音乐期刊。辟有“广播乐坛新曲”(与黑龙江
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创作新歌”、“影视歌曲”、“曲苑新苗”、“太阳岛词苑”、“
黑龙江乐史”、“人物介绍”、“乐坛轶事”、“音乐知识”、“教师园地”、“黑龙江民
歌”、“评论”、“信息”等栏目,截至1985年底,《北方音乐》共出刊23期,发表创作歌
曲410首,歌词186首,文章19篇,编辑出版《太阳岛词苑》1册。在发表的作品中,专业作者
占40%,业余作者占60%,黑龙江省内作者占总数的60%,共有27首歌曲获省级大奖。
《北方音乐》创刊初期发行量3000册,1985年末8000册。
《北方音乐》编辑3人,副主编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