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艺汇演比赛

第八章 群众文艺活动

  黑龙江省群众文艺汇演比赛活动,开始于1949年12月两省文联成立初期。从那以后,在 各个时期,省和各市(地)、县及各主要行业、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等,都曾根据当时具体 情况举办过各种规模、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艺汇演比赛,以检阅文艺活动成果,总结文艺活 动经验,培养文艺活动人才,推动群众文艺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举办此类文艺汇演比 赛,是两省文联和黑龙江省文联及有关文艺家协会同政府文化部门为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经常 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优秀节目集中,优秀人才荟萃,演出界全力准备热心参与,新闻界积极 支持广泛宣传的文艺界盛事。
    文艺汇演比赛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有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 综合性文艺汇演,一类是只包括一种艺术形式的专业性文艺汇演。早期两省文联时期举办的 文艺汇演,都是综合性文艺汇演,最早的参加者主要是城乡群众业余演出团体,从1959年黑 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以后,参加者主要是各级国家剧团;从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 乐会之后,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等专业性文艺汇演才逐渐多起来,参加者除戏剧汇演主 要是各级国家剧团外,音乐、舞蹈、曲艺汇演都是专业和业余兼顾,或以业余为主。两类文 艺汇演都要求以新创作的节目为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把群众文艺活动同政治运动搅合在一起,群众文艺被当作宣传 个人迷信的工具,被大规模的“语录歌”、“忠字舞”、“三忠于”、“四无限”活动所取 代。国家剧团反复演出“革命样板戏”、“样板戏选段”、“钢琴伴唱”等,前期没有多少 文艺创作,1972年以后举办过两次戏剧调演,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从1978年9月举办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以后,各类文艺汇演比赛,特别是专业性文艺汇 演比赛频繁举行,异常活跃,每次都评选优胜,颁发奖励,影响广泛。
    一、综合性文艺汇演比赛
    黑龙江地区黑龙江省文联于1949年12月30日至1950年1月10日举办齐齐哈尔市新年文娱广 播比赛。1950年2月18日至25日举办齐齐哈尔市春节文艺汇演比赛。5月17日至21日举办齐齐 哈尔市“红五月”工人文艺汇演比赛。7月5日至10日举办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竞演大会。1951 年12月5日至15日举办黑龙江省第二届文艺竞演大会。两年间,参加这五次文艺汇演比赛的单 位有齐齐哈尔市火柴公司、市邮电局、市供销处一厂、市利民纺织厂、齐齐哈尔火磨、第三 文化馆、第四文化馆、第一百货公司、建华工厂、铁路机关、学校、人民团体、驻军部队等 单位,以及肇东、大庆、洮安、克山、北安、嫩江、黑河、泰康等市、县群众业余剧团演出 队,人员最少时400多人,最多时达700多人。先后共演出现代歌剧、秧歌剧、话剧、演唱、 二人转、太平鼓、各种大鼓、歌曲、舞蹈、新洋片和少数民族舞蹈等10余种艺术形式,245个 节目,其中近一半是新创作的节目。大多是反映建国初期工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和发展 生产,开展劳动竞赛等。创作和演出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火爆。首届文艺竞演大会,中共黑 龙江省委书记赵德尊出席闭幕式并讲了话。最初两次由黑龙江省文联主任张守维作总结。各 次汇演经评定,先后有歌剧《机车848》、话剧《创造新纪录》、二人转《订计划》、《双喜 临门》等70多个优秀节目获得不同等次的奖励。汇演期间,新闻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发表文 章或专论,选载或播发优秀作品,刊登演出照片,在社会上作了广泛宣传。
    1954年3月,为挖掘民族民间文艺丰富遗产,向民间文艺传统学习,松江省文联和松江省 文教厅文化处,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省第一届民间戏曲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参加者有有 关市、县各民族民间文艺演出队337人,演出传统民间文艺形式30多种,节目101个。文教厅 文化处处长兼省文联副主任白韦主持开幕式,松江省副省长赵去非在开幕式上讲话。汇演结 束时经评定,民间艺人创作的《小车舞》,经改革面貌一新的传统节目《扑蝴蝶》等,已失 传多年的朝鲜族古典舞蹈《农乐舞》、回族古典舞蹈《龙灯》、赫哲族传统民歌《嫁令阔》 等优秀节目获得了奖励。黑龙江省同时也举办同类演出大会。《松江日报》和《黑龙江日报 》发表社论,题目分别是:《进一步发展民间艺术,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发展民族民间 艺术,推进群众文艺运动》。
    1959年3月,哈尔滨市文联与哈尔滨市文化局共同举办了哈尔滨市首届群众文艺创作汇演 。参加汇演的有戏剧、曲艺、音乐、舞蹈节目218个,其中群众业余创作占70%。演出中产生 了报捷文艺。整个汇演突出歌颂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哈尔滨 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了汇演作品,并发表社论:《巩固成绩,继续普及,不断提高》。
    1959年4月20日至5月7日,省文联与省文化局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此次汇 演主要目的是检阅全省“文艺大跃进”成绩,推动全省群众文艺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 10周年。是两省文联合并后的第一次全省文艺汇演,规模大,声势大,影响面广。先后演出 音乐、舞蹈、报捷文艺、戏剧、曲艺等10余台,总的思想是歌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 公社“三面红旗”。
    1962年2月至1964年11月,齐齐哈尔市举办了群众文艺交流演出会;牡丹江市、佳木斯市 、黑河地区分别举办群众业余文艺汇演大会,突出了现代题材,以歌颂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总主题,形式多样,人员较多,影响较广。
    1965年1月,省文联、省文化局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了东北三省少数 民族群众业余文艺演出会。这次演出会,是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会选拔节目,推 动全省以及辽宁、吉林两省少数民族群众文艺活动而举办的。大会期间,黑龙江省代表团、 辽宁省代表团、吉林省代表团,以优秀节目举办了联合演出。黑龙江省以赫哲族、鄂伦春族 、朝鲜族的歌舞节目博得了喝采。
    1978年9月12日至27日,省文联与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 ,这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第一次全省规划的群众性文艺汇演。参加汇演的有各市(地) 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1000余人,历时15天。各市(地)代表团(队)演职人员,解放思想 ,心情抒畅,以新的风貌纷纷登台,面对新时期新景象、放声歌唱,翩翩起舞,幕起暮落, 新鲜别致,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各种戏剧,包括曾受到长期禁锢的优秀剧目和新创作 的剧目,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题材、革命斗争历史题材和其它题材等。各种歌舞戏剧共演 出15台,59个。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宣告了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和八个“样板戏”独占文艺舞 台时代的结束,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的到来。此次汇演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调整党的文 艺政策,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推动新时期群众文艺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
    1979年8月下旬至9月初,嫩江地区文联与嫩江行署文化局在齐齐哈尔市联合举办了嫩江 地区文艺汇演大会。共演出各种节目60个,其中新创作剧目11个。《嫩江日报》作了详细报 道并发表评论员文章;《文艺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
    1983年12月,省文联和省文化局、省民委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 会。参加者有朝鲜族、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舞说唱,一部分 属于挖掘、整理、改编的传统民间文艺节目,一部分属于新创作节目,第一次展示了黑龙江 省少数民族文艺的丰富雄厚和多姿多彩。
    1984年5月,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五四”文艺汇 演大会。参加者有各地青年学生业余文艺爱好者万余人,大多属于歌舞曲艺节目,有400多个 节目获得不同等次的奖励。此次会演在全省青年学生中影响较大,对在青年中宣传贯彻文艺 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起了有力地推动作用,表明了黑龙江文艺事业后继有人。
    1984年6月至7月,省文联和省文化局、省总工会及各市、地有关单位,为在新时期进一 步开展职工文艺活动,分别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举办了黑龙江省职工 文艺汇演大会。大会结束时,对优秀节目给予了奖励。
    二、专业性文艺汇演比赛
    1961年7月5日至13日,省音乐家协会协同省文化局、哈尔滨市文化局、市音乐家协会在 哈尔滨市共同举办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黑龙江省举办的首次大型专业性文艺汇 演比赛,共演出8台、9场、107个曲目,其中新创作的51个,包括集体创作大型音乐作品《黑 龙江大合唱》等,此外演出了部分中外名曲。观众达2万人次。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是一项定期举办的大型专业性文艺汇演比赛,每 年一次。参加人员众多,专业和业余并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新创作作品为主。每次 除剧场演出外,都到哈尔滨市各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巡回演出,有时露天演出。从1961年开 始,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到1985年共举办13次。观众最少2万人次,最多第七届达11万 人次。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对办好“哈夏 ”给予热情支持,每次都出席开幕式或闭幕式。中国音乐家协会主要领导也多次出席。“哈 夏”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培养了一批批音乐新秀,驰名国内外,与“上海之春”音乐会, “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会”。此后于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连 续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哈夏”音乐会。
    1966年8月5日至23日第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文化大革命”造反派主持举办 。此次“哈夏”正值各大专院校红卫兵和省市机关造反派造反高潮,“哈夏”在“造反精神 ”指导下变成“批判战场”,着重向所谓“文艺黑线”开火,“揭发声讨”第二届“哈夏” 的“滔天罪行”。闭幕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鼓吹“荡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
    1972年5月,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的名义,在推广演 出八个“样板戏”的基础上,举办了一次全省规模的话剧调演大会。参加大会的主要是市( 地)级专业话剧表演团体,共有新创作大型话剧10余个。这些剧目大多是为参加这次大会而 在极左的政治路线指导下,有组织有领导的按照“三突出”原则创作出来的。主要内容基本 上是“生产加阶级斗争”。缺少创新,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约而同, 干巴乏味。
    1975年9月,举办了一次全省专业、业余文艺调演活动,参加者大多属于小型戏剧。基本 情况与话剧调演无异。《黑龙江日报》为此次调演发表署名文章:《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搞好小戏创作》。
    1979年7月13日至7月25日第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 、哈尔滨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协同黑龙江省文化局、哈尔滨市文化局共同举办。这是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所举办的第一次“哈夏”音乐会,是一次有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音乐 界参加的具有全国规模的音乐盛会,居历届国内音乐会之首。会上批判了林彪、江青一伙的 反革命滔天罪行,为第一届到第五届“哈夏”恢复了名誉。共演出曲目19台,73场,参加演 出人员2397人,特邀了北京、上海一些著名歌唱家参加了演出。观众11万人次。会上本着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和“双百”方针,召开了有关创作、声乐、器乐座 谈会11次,与会者3000余人次。报刊、广播、电视等对此次“哈夏”作了广泛报道,被誉为 “点燃了音乐界向新长征进军的火炬”。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 年连续举办了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哈夏”音乐会。
    1980年7月,省舞蹈家协会(筹)、协同省文化局、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参加全国少数民 族文艺汇演而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舞蹈选拔赛。评选出赫哲族民间舞《叉草球》、 达斡尔族民间舞《乌茹国斯勒》、朝鲜族民间舞《松花江畔》等优秀节目10余个。对各少数 民族文艺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佳木斯市文联与佳木斯市文化局、佳木斯市总工会、共青团 佳木斯市委联合举办了“佳城”音乐会。参加者有16个单位的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400多名 ,共演出各种声乐和器乐节目63个。
    1981年4月16日至24日,省音乐家协会、省文化局在各大、中城市同时举办了黑龙江省歌 坛新秀有奖比赛。参加者有各大、中城市185位专业和业余青年歌手和大专院校学生,进行了 各声种、各唱法的独唱、重唱表演比赛,评选出各种曲目获奖者32人。
    1981年8月,齐齐哈尔市文联与齐齐哈尔市文化局、齐齐哈尔市音乐家协会、齐齐哈尔市 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市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龙沙”音乐会。会上邀请了国内著名演奏家 、歌唱家、作曲家刘诗昆、盛中国、李彦、蒋大为参加了大会,作了示范表演,并交流了创 作、器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经验。
    1981年12月,省舞蹈家协会(筹)与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第一届舞 蹈比赛大会。这是全省第一次包括各种舞蹈形式的水平较高的舞蹈比赛。参加者有省内各舞 蹈专业团体和业余舞蹈工作者300余人,演出节目50多个,大部分为新创作节目。对优秀节目 给予了奖励。
    1982年4月12日,省曲艺家协会、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为配合“五讲四美”宣传运动而 共同举办了“歌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人转广播比赛。参加比赛的二人转、拉场戏、单出 头均属反映现实题材作品。历时8个月,共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3个。获奖 节目先后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出69次。
    1982年4月7日,省音乐家协会,省文化局,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红五月”少年 儿童歌咏比赛和少年儿童民族器乐比赛。评选出优胜者6名,少年组5名,儿童组1名,给予了 不同奖励,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同类比赛。
    1982年12月,牡丹江市文联与牡丹江市文化局、牡丹江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牡丹江市创 作剧目会演大会。参加者有牡丹江市京剧团、牡丹江市评剧团、牡丹江市话剧团、牡丹江市 工人文化宫业余剧团等400余人。均为新创作剧目。演出结束时对优秀作者、导演、演员、舞 美、音乐等给予了奖励。
    1983年6月25日,省曲艺家协会与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经5个月准备,在 双鸭山市联合举办了“颂新风”相声广播电视演出评比会。参加者有省内专业和业余曲艺团 体相声演员近50名。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新颖,歌颂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人新 事新风貌。经评比,有优秀作品21篇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有《男妈妈》、《我爱哈尔滨》 、《恋爱历险记》、《百花颂》4篇。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择优一一播出。
    1984年5月,黑河地区文联与黑河行署文化局,在黑河市共同举办了“黑河之春”戏剧调 演大会。参加者有所属市、县各专业剧团,演出新创作和改编剧目36出,评选出优秀剧本创 作奖、优秀表演奖等共30名。其它各市(地)也都先后举行了各种专业性文艺汇演。
    1984年9月6日至13日,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省曲艺家协会与黑龙江人民 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经9个月准备,在宝泉岭农场联合举办了“祖国颂”相声广播电视演 出评比会。参加者有省的专业和业余曲艺团(队)14个,相声演员100余名。作品均为迎接国 庆35周年而作,共46个段子。评出各种优秀作品46篇,表演奖88人。部分优秀作品由春风文 艺出版社结集出版《相声专集》。
    1985年6月,省音乐家协会、省文化厅为选拔参加全国聂耳、冼星海作品演唱会歌手,共 同举办歌手选拔赛。从全省各地推荐的25名专业演员中,经认真评比,评选出参加全国比赛 的正式选手7名,预备选手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