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艺宣传、观摩演出

  一、宣传演出
    文艺宣传演出包括政治宣传演出和慰问宣传演出。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 协会组织的各种政治性文艺宣传演出很多,主要目的是宣传中共的革命主张和革命斗争历史 ,揭露美蒋反动派的反动腐朽的实质,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参加革命斗争。这类演 出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引起党、政、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演出大多无固定剧场,不售票。
    1946年7月7日,在著名抗日将领、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将军惨遭国民党特 务暗杀后,“七七”事变9周年之际,哈尔滨市音乐工作者协会合唱团全体人员,在兆麟公园 举行露天音乐会,演出《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歌曲节目,观众达5000余人。此次 演出是经过同国民党反动派暗藏特务进行尖锐复杂斗争之后的一次胜利演出。演出以革命文 艺唤起遭受14年帝国主义奴役的哈尔滨市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新觉醒,增强同国民党反动派 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在黑龙江地区举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艺运动的旗帜,为群众歌 咏活动的普及创造了良好开端。
    同年8月13日,齐齐哈尔市文艺工作者协会合唱团(由暑期教师艺术班、东北军政大学、 华北女中及嫩江文工团等联合组成),为庆祝“八一五”抗战胜利1周年,在龙沙公园举行露 天音乐会,演出《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节目,观众达4000余人。
    1947年2月春节期间,佳木斯市文艺工作者协会在佳木斯街头举办了由200多人组成的秧 歌演出活动。秧歌队以文艺团体演职人员为骨干,吸收街道群众、工人、学生参加,将陕北 秧歌和东北秧歌相结合,形成风格清新的新式秧歌艺术,内中第一次出现了工人、农民、八 路军战士形象,反映了翻身群众的欢乐情绪,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47年以后,黑龙江地区是战争的后方,土改的前线,以戏剧演出为主的文艺演出遍及 城乡各地,专业演出和业余演出普遍活跃。各大、中城市文艺工作者协会为配合土地改革和 解放战争,协助东北文工一团、二团、三团和其他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以及各地群众临时组成 的业余演出团体,广泛演出歌剧《白毛女》、《血泪仇》、《火》、《杨勇立功》、《李二 小参军》、《为谁打天下》、《全家光荣》、《夫妻识字》和话剧《反翻把斗争》、《王家 大院》等。翻身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从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形象,由衷的喜悦,看到自己受压 迫受剥削的命运,无比愤懑。看到悲壮处无数观众泪流满面,当场高呼打倒地主阶级口号的 事多处出现。这些戏剧激发起翻身群众参加土改,参军参战的极大热忱。
    1949年,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喜庆日子里,宣传“将 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活报剧、曲艺、歌舞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 出,丰富多采,在全省城乡各地普遍出现,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0年至1951年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及各地城乡大规模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文艺宣传运动,两省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东北文联和两省文联发出的号召, 纷纷出动以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和胜利信心,宣传“美帝必败, 全世界人民必胜”的道理。松江省鲁艺文工团创作了大型歌舞剧《人民怒火》,在全省各地 巡回演出60余场;双城、富锦等县文联组织业余剧团及民间艺人,举行各种文艺演出,痛斥 美帝侵朝罪行,动员人民奋起保卫世界和平。
    1950年11月,松江省鲁艺文工团部分演职员,参加了松江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松江省抗联 老根据地慰问团,前往尚志、宁安、林口、密山、饶河、佳木斯、汤原、依兰等抗联老根据 地进行了慰问演出。这些老根据地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对东北抗日联军给予了各 方面的热情支持,对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传说, 一些革命老人至今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他们。慰问团 所到之处,演职人员满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深的敬意,精心演出了各种歌舞和曲艺节目近20场 ,受到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1950年12月至1951年2月,松江省鲁艺文工团和部分演职人员和省文联创作干部共20余人 ,参加了松江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松江省赴朝民工慰问团,前往朝鲜前线,对中国运输民工和 担架民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慰问演出。慰问团于12月下旬自吉林省辑安( 今集安)县乘5辆满载慰问品的马车在夜色中驰过冰封雪盖的鸭绿江,进入朝鲜,经满浦,抵 江界,受到江界市党政领导和文艺界人士热烈欢迎。随后乘火车冒着敌机的空袭向平壤方向 进发。一路上不顾敌机轰炸和敌特骚扰,以10几个歌舞曲艺节目随处作临场演出,把祖国人 民的无限关怀和热爱带给正在反侵略战争中冲锋陷阵的中华儿女,带给兄弟般的朝鲜人民, 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慰问团辗转到达平壤附近的三登,由志愿军后勤部三分部安排作了最 后两场演出,前后两个月,在敌机不断骚扰的情况下,共演出10余场。其间与朝鲜人民军协 奏团作了联合演出,与“联合国军”俘虏进行了联欢。全体演职人员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艰 险,胜利完成了慰问演出任务,也经受了一次战场上的锻练和考验,受到一次坚决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教育。此次慰问演出是全国文艺界最早的一次赴朝慰问演出。
    参加这次赴朝慰演出的人员有:康蒙(文工团团长)、孙际昌、王士、安英(女)、周 晶(女)、杨发斌、左洪、盛春青、董世春、郑士春、隋长富、荣乃林、傅蕴蕙(女)、隋 振芬(女)、于文才、孟昭炎、朱兆禄等,还有松江省文联创作人员马纳、潘青(女)、高 枫(女)、栾文海等。
    1951年至1955年配合大规模的“三反”、“五反”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两省文联和 各地文联都举办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文艺演出,在社会生活中造成一种浓厚的革命气氛, 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推动群众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同时,也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给文化 生活增添了强烈的政治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宣传演出多而杂乱,主要由一些专业和业余“毛泽东思想文 艺宣传队”进行,大多为歌舞,内容主要是高唱“造反有理,造反到底”;歌唱“红太阳” ,打倒“中国赫鲁晓夫”;“夺权,夺权,再夺权”,“反对帝修反,备战、荒备、为人民 ”“支援世界闹革命,打出世界一片红”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遵照邓小平关于“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的 指示,政治宣传性文艺演出没再举办。
    二、观摩演出
    内部观摩演出始于50年代后期。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对新创编的作品进行审查研究听取 评论意见的,一般称为观摩演出;一种是经过演出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作品的总结性演出 ,一般称为汇报演出;一种是名作演出或名家登场表演的,一般称为欣赏演出。各种演出都 是由黑龙江省文联和有关协会或联合举办或单独举办的文艺界内部的学习、交流、审查性质 的演出,经常举办,起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大跃进”年代,黑龙江文艺界提出创造黑龙江地方戏新剧种、改革京剧、创作京剧现 代戏的任务。1958年10月至11月,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黑龙江省现代戏优 秀剧目汇报演出大会。汇报演出大会是在全省现代戏现场会议期间举行的,直接目的是迎接 建国10周年,实现“大放文艺卫星”。
    1960年11月下旬,省戏剧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同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地方戏 新剧种《刘三姐》观摩演出会,该剧目是根据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1964年2月中旬,省文联同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京剧现代戏优秀剧目观摩演出会 ,会上演出京剧现代戏《千万不要忘记》、《雪岭苍松》、《嫩水激浪》等。
    “文化大革命”中,主要是对全国推行的八个“样板戏”和“样板戏”的各种演出形式 作了观摩演出。
    黑龙江省文联恢复工作后,各类观摩演出、欣赏演出以及调演等活动迅速增多,全由各 艺术家协会分别举办。
    1979年9月,省曲艺家协会带头举办名家曲艺演唱欣赏会,以推动全省曲艺创作和演出。 特邀朱光斗、范延东、姜昆、李文华等到会演出了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数来宝《颂雷锋 》、《从军记》,相声《诗歌与爱情》、《汾河湾》等精彩曲目。出席欣赏演出会的除新老 曲艺工作者外,还有中共中央领导王首道、王观澜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黑龙江省革 命委员会主任杨易辰等。
    1980年10月,省音乐家协会在哈尔滨市举办第一次音乐欣赏会,会上,播放了国内外古 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经典性作品,和现代音乐各流派具有代表性作品,及有代表性的港台时代 歌曲。播放中对各部作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研究,使与会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1981年5月下旬,省音乐家协会与省文化局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交响乐新作品欣赏会,演 出了新创作的交响诗《乌苏里》(刘锡津曲)、《赵一曼》(王羊曲);管弦乐组曲《北疆 风土素描》(钱正钧曲)、《列车交响曲》(石云程曲)、《新疆随想曲》(初旭曲)等。 此次欣赏会是交响乐创作的促进会。
    1981年5月至6月,省戏剧家协会与省文化局、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在五常等地联合举办黑 龙江省首次龙江剧观摩研究会。观摩研究会巡回举行,先后演出了7台12个大、中、小龙江剧 目新作。边观摩边研究探讨,收获很大。观摩会结束前宣布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剧研究会。
    1982年4月下旬到5月初,省音乐家协会与省作家协会、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歌 剧院在哈尔滨市共同举办“美之声”文艺演出欣赏会,邀请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刘晓庆等 演出了以宣传“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歌曲等节目17场。
    1982年5月,省曲艺家协会,在哈尔滨市举办著名评书演员连丽如评书欣赏会。
    1984年1月,省曲艺家协会与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绥化市联合举办了 全省二人转优秀剧目调演大会,参加者有绥化地区、嫩江地区、松花江地区、哈尔滨市曲艺 团体近200人,演出了优秀节目单出头、拉场戏等20个。
    1985年3月,省曲艺家协会与黑龙江日报社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相声演员师胜杰、冯 永志访美归来汇报演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