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其它活动

  一、民间文艺调查活动
    1949年1月,黑龙江省文艺部门派出一批参加社会教育工作队的专职文艺干部,分赴绥化 、海伦、白城、洮安、北安、开通、克山等县农村开展工作时,即注重深入调查和采集民间 故事、传说、民歌小调等民间口头文学,并进行了团结和改造民间艺人的思想工作,引起了 文艺界和农民群众对挖掘民间文艺遗产的重视。
    原两省文联,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蕴藏、分布和流传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初步普 查活动。1951年8月,松江省文联组成民间文学调查组3人,先后奔赴依兰、宁安、尚志、双 城等县农村,对汉族、满族、朝鲜族的传统民间故事、民歌、民间剪纸等进行了普查研究。 1953年8月,再次派出专职人员1人,奔赴上述地区和海林、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地,对 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各类民间文学遗产进行了普查和研究。两次 普查,初步摸清有关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概况,为以后的深入挖掘提供了资料。
    1957年6月至1958年5月,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共同派出人员参加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社会 历史调查组,负责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的调查工作。重点深入同江、富锦、桦川、抚远、饶河 等地的赫哲族聚居区,对赫哲族的极富特色的各类民间故事、传说、嫁令阔(民歌)、伊玛 堪(说唱)等,进行了初步地挖掘采集,取得了长篇伊玛堪(说唱)《安徒莫日根》等最早 的一批赫哲族民间文艺资料,了解到赫哲族民间文艺发展概况,发现了一批优秀的赫哲族民 间故事讲述家、民间歌手和伊玛堪“乃依”(说唱家)。
    1958年9月至1959年6月,为对黑龙江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进行专门的全面地调查研究, 省文联、省文化局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组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调查组,与中央 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调查组相配合,对省内赫哲族、朝鲜族、鄂伦春族、满族、达斡尔族、吉 尔吉斯(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8个少数民族各类民间文艺遗产和文艺活动进行了长 时间的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了各民族各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 等文字资料10余万字,后由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内部印刷出版,隋书金编辑整理。
    1978年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工作后,把对民族民间文艺的调查采集放在重要地位。19 79年4月至6月,首次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学习班老师,带领学员10余人,深入齐齐哈 尔市郊区、讷河县农村,对鄂温克族的民间故事、传说、神话进行调查采录,形成文字资料 50余万字。
    1980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抢救濒临失传的赫哲族的极富特色的丰富的民间文艺遗产 ,省民间文艺研究会,省音乐家协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成联合调查组4人,在合 江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和有关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支持下,先后奔赴饶河、抚远、同江、 富锦等县赫哲族聚居区开展工作;1981年3月到4月,联合调查组再次着重深入饶河县四排大 队、同江县街津口大队两个赫哲族聚居点开展工作。两次调查访问了赫哲族民间故事讲述家 、民间歌手和伊玛堪“乃依”10余人,形成文学资料30余万字,翻译资料10余万字,长篇伊 玛堪音响资料如老歌手葛德胜用民族语言演唱的长篇伊玛堪《满都莫日根》、《香叟莫日根 》等4部,以及一部分图片资料等。两次调查是建国后对赫哲族民间文艺最深入、收获最大的 调查,对赫哲族民族史、文化史和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贵资料。
    1982年4月,为继续抢救和保存赫哲族的丰富多采的伊玛堪,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方行、 省民间文艺研究会秘书长王士媛,专程奔赴饶河县四排大队、专门访问了伊玛堪歌手葛德胜 ,采录了长篇伊玛堪《牟都里莫日根》、《希尔达鲁莫日根》梗概等,探讨了伊玛堪在近代 的发展变化历程,积累了珍贵的文学资料和音响资料。
    1980年8月至1981年12月,为抢救几近失传的达斡尔族长篇乌钦(民间叙事诗)《少郎和 岱夫》,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支持齐齐哈尔市文联组成调查抢救小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查 和整理工作。《少郎和岱夫》是反映近代达斡尔族人民不甘忍受军阀、官府和奸商的压迫剥 削,揭竿起义,惨遭镇压的悲壮故事,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人民中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文化大革命”后几近失传。调查抢救小组以近2年时间,先后多次奔赴两个县的两个公社和 齐齐哈尔市郊的5个公社14个大队几十个屯落,访问了129个人,包括主要歌手那音太等14位 ,形成盒式录音带36盘,原始文字资料40余万字,最终整理出长篇乌钦《少郎和岱夫》不同 异文5部。
    二、文化名人纪念活动
    包括对古今中外具有人民性或革命性的作家艺术家的纪念活动。对古代和外国的作家艺 术家的纪念活动,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内容涉及人民性 思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优秀艺术遗产的继承和借鉴等问题;对现代中国民主主义作家艺 术家和外国无产阶级作家的纪念活动,则又涉及到革命性和战斗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问题。纪 念活动大多采取会议形式,与会人员较多。有时也有省、市的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出席会议 并讲话。大多数纪念活动都有新闻媒体及时传播,有关文艺报刊为纪念活动出版专刊。
    1946年10月19日,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在哈尔滨市举行了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大会。这 是解放后黑龙江文艺界对鲁迅所举行的第一次纪念活动。与会者有哈尔滨市文艺界和党政军 各界代表2000余人。作家罗烽主持大会,作家萧军、文学翻译家金人、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 席高崇民在会上讲了话。
    1947年10月19日,齐齐哈尔市文艺界在齐齐哈尔市民众教育馆举行鲁迅逝世11周年纪念 大会,这是在东北以及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的年代举行的一次纪念鲁迅的活动 。与会者有省直和齐齐哈尔市文艺界人士200余人。省、市领导于毅夫、朱光、关梦觉、王阑 西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讲话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学习鲁迅毕生为真理而战斗的精神。大会 发出通电,声援蒋管区人民的反蒋运动,声讨蒋介石摧残文化界人士的罪行。
    1947年11月10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协会佳木斯分会在佳木斯市举行冼星海逝世一周 年纪念大会。纪念大会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正激烈进行时举行的。音乐家向隅在会上作冼星海 生平事迹报告,诗人塞克、音乐家吕骥、任虹、刘炽先后讲了话。大会结束时演出了冼星海 作品《黄河大合唱》等。纪念会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战斗精神。
    1950年10月19日,松江省文联在哈尔滨市举行鲁迅逝世14周年纪念大会,与会者有省直 和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和机关干部500余人。会上放映了电影新片《大西南凯歌》。
    1954年10月5日,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在哈尔滨市举行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5 0周年纪念会。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界人士及各界代表700余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解放战争时期起就在黑龙江地区广泛流传,影响和教育了 整整一代人。会上苏联专家日丹诺维赤作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事迹报告。会后放映了根据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苏联电影《保尔·柯察金》。
    1954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在哈尔滨市举办了俄罗斯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逝 世110周年纪念会,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界人士及各界代表500余人。会上朗诵了克 雷洛夫部分寓言作品。
    1956年6月18日,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文化局在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俱乐部举行苏 联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逝世20周年纪念会。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从解放战争时期起就在黑龙江地区广泛流传,影响和教育了一批 革命青年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代表500余人, 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林成在会上讲了话。
    1956年7月23日,哈尔滨市文联在哈尔滨市举行聂耳逝世21周年、冼星海逝世11周年纪念 会。
    1958年6月28日,省文联、省文化局在哈尔滨京剧院举行中国古代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 700周年纪念会。关汉卿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其主要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拜月 亭》等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 ,至今流传。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界人士,及在哈尔滨市进行文艺演出活动的外省 艺术表演团体成员500余人。哈尔滨师范学院副教授周通旦介绍了关汉卿生平和作品,天津市 京剧团演出了解放后由田汉创作的京剧《关汉卿》。
    1959年6月6日,省作家协会、哈尔滨市文联、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哈尔滨市中苏友 好协会在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俱乐部举行普希金逝世160周年纪念会。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 著名诗歌作品《自由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茨冈》、《高加索的俘虏》、《西伯 利亚的囚徒》等,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长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长 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等,反对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 步,否定沙皇专制,同情人民,歌颂人民力量。这些作品早已介绍到中国,在黑龙江流传很 广。这次纪念会是在大跃进开始后,到处兴起创作“大跃进民歌”的热潮里举行的。与会者 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500余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文化代表克留果夫应 邀出席。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关沫南在会上作了报告,介绍了普希金生平及其不朽的作 品。几位演员朗诵了普希金的诗歌作品《吸血鬼》、《兄妹》、《首领赫里希奇》和《罗曼 斯》,放映了苏联根据普希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叶甫根尼·奥涅金》。
    1959年10月15日,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中苏 友好协会,在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俱乐部举行莱蒙托夫诞辰145周年纪念会。俄罗斯诗人莱 蒙托夫,学生时代开始文学活动,著有诗篇《诗人之死》、《鲍罗金诺》、《祖国》,充满 爱国感情,长诗《恶魔》评击了农奴制度,《少年修士》描写一个少年山民的悲惨遭遇,还 有中篇小说《当代英雄》,剧本《假面舞会》等,在决斗中被杀害。此次纪念会是在大跃进 开始后,到处兴起“大跃进民歌”创作热潮里举行的。
    1960年3月,省音乐家协会、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在哈尔滨市举行波兰音乐家肖邦诞辰1 50周年纪念会。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爱国主义者,被称为“钢琴诗人”。其作品在 中国音乐界有很大影响。会上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白韦作了报告,介绍了肖邦生平及其创作道 路。哈尔滨市波兰侨民会负责人应邀到会并讲了话。省和哈尔滨市有关领导出席了纪念会。 会后哈尔滨市音乐表演团体演奏了肖邦的作品。
    1960年7月,省文化局、省音乐家协会、哈尔滨市文化局、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在哈尔滨 市举行了聂耳逝世25周年、冼星海逝世15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举行了报告会、音乐会,放 映了反映聂耳生平事业的电影《聂耳》。
    1961年9月24日,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在哈尔滨市共 同举办了鲁迅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600余人。省文联主席 、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泽民在会上作了《伟大的人民作家,伟大的战士》的报告。省作家协会 理事、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方行作了题为《学习是最好的纪念》的发言。
    1981年9月24日,省文联、哈尔滨市文联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了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剑白到会作了讲话。《北方文学》1981年10月号辟有《鲁迅先生诞 辰100周年专辑》,刊有黄源回忆鲁迅的文章《在鲁迅身边》,冯健男学习鲁迅严肃的创作态 度的文章《看小说和写小说——学习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等文章。
    1985年3月13日,省音乐家协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德国音乐家巴赫诞辰300周年纪念会。巴 赫是德国作曲家,被称为“音乐之父”。其作品主要反映了30年战争后德国市民阶级在封建 割据贫穷落后情况下精神压抑苦闷,力图挣脱桎梏,而由于其阶级力量软弱,只能向宗教寻 求解脱的思想矛盾。与会者有省直和哈尔滨市的省音乐家协会部分会员。会后放映了音乐录 相片。
    三、殉难文艺工作者纪念和悼念活动
    1946年3月,哈尔滨市文艺界举行对沦陷时期殉难的11名进步文艺青年的纪念会。这11名 进步文艺青年有辛劳、季风、巴莱、王觉、艾循、噩疋、王天穆、王则、信风、向流、陈燕 。11名进步文艺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坚持以文艺为武器从事抗日救国斗争,先 后惨遭日本帝国主义杀害。
    1947年1月,西满文协(筹)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因公殉职的人民艺术家王大化追悼大会。 王大化系著名演员,东北文工团一团组训部长,中共党员,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部教师 。1942年5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主席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会 后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倾全力于新秧歌运动的创造,推动延安产生了新秧歌 运动,以成功地演出新型歌剧《兄妹开荒》而轰动延安。王大化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勤奋 刻苦。“九三”光复后随延安文艺大军挺进东北,先在大连,后到本溪,最后在齐齐哈尔扎 根。在文工团行政业务思想一把抓,处处率先垂范,联系群众,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深受 群众拥戴。1946年12月17日,乘卡车奔赴讷河开辟工作,卡车上满载货物,王大化坐在卡车 尾部货物上面,把前部让给老乡和其他同志。卡车在冰封的道路上冒寒风奔驰,过一坎坷处 发生猛烈颠簸,王大化被摔在冻土地上,造成严重脑震荡。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时年27 岁。西满分局在齐齐哈尔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机关干部、驻军部队2000余人参加追悼 大会。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送挽幛“人民艺术家王大化同志千古凯丰哀挽”。《西 满日报》、《东北文化》、《文学战线》、《人民戏剧》等报刊发表悼念文章、诗词近20篇 。
    1947年1月27日,佳木斯市文艺界在佳木斯市举行戏剧工作者马世友、石涛、芦威、金乐 4人追悼会。4人是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半年内牺牲的戏剧工作者。作家萧军致悼词,导演张水 华报告了4人生平事迹,张平之号召大家学习4位戏剧工作者的革命精神。
    1951年8月10日,松江省文联、松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在哈尔滨市莫斯科电影院(今哈尔 滨话剧院剧场)举行文艺工作者张枫、胡秀昌追悼大会。张枫,松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副团 长,中共党员;胡秀昌、松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舞台灯光工作人员,中共党员。二人随文工 团演出队至阿城县崔德屯为农民群众演出期间,回省城哈尔滨市取道具当日返回,至舍利屯 火车站下车,当时天色已晚,途遇暴雨,洪水猛涨,为不误演出,二人不肯就地避雨,毅然 连夜冒雨涉水前往。因地势不熟,行一低洼处落入深水沟渠,不幸牺牲。张枫时年23岁,胡 秀昌时年24岁。参加追悼大会的有省直和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及东北鲁艺学院师生、省直机 关干部、驻军部队1500余人。松江省文教厅文化处处长、省文联常务副主任白韦、东北鲁艺 学院戏剧部部长晏甬在大会上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学习张枫、胡秀昌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